五年級語文上冊全冊教材解讀

《課標》對進入第三學段的學生提出了新的目標。比如在閱讀方面,第二學段要求學生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字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能藉助字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而在第三學段則上升為:默讀要有一定速度,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於300字。能藉助詞典閱讀,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能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同時在閱讀中要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閱讀說明性文章,要能抓住要點,了解基本的說明方法等等,具體的學段要求,在這裡就不一一細說了,大家只要參看課標即可明白。理解這些目標,既要著眼於前兩個學段的學生達到的水平,又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基礎,不能人為提高要求,要把它們看成一個需要經過兩年努力才能實現的學習任務。教學本冊教材,我們仍然需要瞻前顧後,[蓮山 課~件]既要以發展的眼光從整體上把握對比同類、異類文體的寫作特點和修辭特點,用文本去說話,而不應生搬硬套、死記硬背;又要引導學生關注文字描寫的細節,品詞析句、積累精華、靈活運用,做好中高年級的訓練銜接。

基於課標的要求,假期我細細地研讀了本冊教材,研讀本冊教材,最深的感受就是教材的編寫思路和呈現方式,力圖實現教科書功能的轉變,多角度引導語文學習,讓學生和老師都動起來,在用教科書的編寫方式改變傳統意義上的課堂。本冊教科書中的很多設計,讓教師和學生成為學習過程的設計者、參與者、評價者。整個學習過程,從單元組的整合,從課內外的結合,從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從習作的設計,都能夠讓學習過程成為一種師生共同參與的活動過程。

一、教材特點

首先是選文上:既突出多元視角,又不失文化品位

翻開本冊教材,一個多姿多彩的閱讀世界呈現在大家面前。細細瀏覽,我們會發現本冊教材選文的品質高,視角多元,且富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同時拓寬了課文的文體和語體,將文言文引人其中。本冊安排的文言文,篇幅短小,文字也比較淺顯,適宜學生積累背誦。文言文是在先秦口語基礎上形成的古代書面語。課程標準在第四學段明確提出“閱讀淺易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本冊安排文言文的一個主要目的,我想就是為第四學段的學習做一點鋪墊,使學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語言風格,為順利過渡到中學的文言文學習做準備。

其次體例上:既注重學段銜接,又不失螺鏇上升

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增強,為了幫助學生學好文本,同時增強生活閱歷,開拓視野,積澱文化底蘊。本冊教材的部分課文新增了小資料這一欄目。這欄目或介紹相關作家生平事跡與主要文學成就,或簡介相關的背景知識或資料的,為學生的閱讀掃清了障礙,引領學生走進大師,親近經典。

進入了高年級,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習得必要的讀寫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本冊教材在每篇課文後面都設定了拓展與運用這一環節通過師生的即興交流討論,幫助學生及時地梳理、鞏固本課、本單元或本期需要學到的相關的、也是必要的讀寫知識與方法。這些拓展與運用的內容既源自單元的文本,又較好地體現了《語文課標》第三學段讀寫目標的要求。

3、練習上:既強調基礎學力,又不失學法引領。

課後的問題與練習,緊扣教材重難點,突出年段特點,注重培養學生的感受、理解、積累與表達的語文素養。如《傲霜篇》一課先後設計了這樣的習題:輕輕地、用心地讀課文,再把你喜歡的語句多讀幾遍。課文中有許多朗朗上口的童謠,有感情地打著拍子讀一讀,感受童謠的“明快、流暢、風趣”。這道題旨在交給學生朗讀的方法,讓學生潛心會文。接著設計了思考與交流兩道題,意在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把握課文內容。第三題拓展與運用設計了比較句子的不同,並體會加點詞語包含的意思。這道題重在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字咬文嚼字,體會作者用詞的精妙,進而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以培養學生的語感;最後一題是積累。抄寫句子,想像當時作者看到的情景。我們本冊教材每篇課文後一般都安排三——四道題,有的是引導朗讀或默讀,從整體上把握課文;有的是抓住重點段落或重點語句進行深入理解;有的是從表達方式上體會課文遣詞造句的特點;有的是從抄寫、背誦方面提出要求。“課後練習”從整體到局部、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學習閱讀方法,同時也更加關注文本,揣摩語言。我們要把課後練習做為閱讀的提綱挈領,有機地整合到各課時之中,如:藉助工具書理解詞語意思要放到預習和第一課時之中,對“朗讀”“思考與交流”“拓展與運用”則根據實際在第二、三課時中完成,對於美麗的三潭印月》課後的拓展與練習的兩道題可以專門利用一課時,因為這道題不僅是本課的閱讀提示,更是本版塊引導學生體會寫景文章不同習作順序的平台。建議兩題調整一下順序,先對比三篇課文的表達順序的異同,然後再讓學生向大家介紹三處景物,這樣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課後練習不能成為游離於課堂教學之外的附屬品,不應以教師的條分縷析代替學生的個性化閱讀,不能利用課時以外的時間去完成課後練習,增加學生負擔,要克服讀書與訓練脫節的弊端。課後練習要成為教師備課的一部分,做到精講、精練、多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