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上冊全冊教材解讀

③精讀課文,領悟感情

理解課文內容是閱讀教學的重要方面。教學本冊教材,要根據課文的內容及文體特點,利用課後習題等,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精讀課文可以採取多種方法:一是要抓住重點詞句來理解課文內容。二是閱讀中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深入思考,對閱讀的內容加以分析和歸納,進一步理清課文的條理和思路,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從而體會課文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三是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入情入境地讀課文,把自己的感情納入到課文的人物和情節中去,了解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從而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時,還要在教師重點講解和與同學閱讀感受的交流中理解內容,體會思想感情。最後,教師還要教給學生閱讀方法,提示閱讀思路,用圈點、勾畫、批註等方法,讀、思、記課文中需重點領悟的部分,也為今後的略讀教學起到引領、示範作用。

在理解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的教學中,要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讓學生自主完成學習過程,通過自悟自得或交流討論得出結論。我們可做重點指導和點撥,不要用現成的教師的結論代替學生的思考。同時,尊重學生的理解和獨特體驗,允許學生有其他合理的選擇。另外,我們還要教會學生質疑問難的方法,不要偏離文本提思考價值不大的問題。在閱讀教學中,要處理好正確的閱讀導向和個性化解讀的關係,使學生既學習閱讀,又學習做人。

④精讀內容,領會方法

通過閱讀,既要理解內容,體會感情,還要領會作者表情達意和寫作的方法。為了讓學生領悟表達的方法,課後採用了多種形式進行練習。這一點在前面已有所闡述,就不多說了。

4、培養能力

①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

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是閱讀教學精讀階段的重要目標。感悟能力,是指在閱讀中,品味語言文字,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的能力。怎樣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呢?

一要重視讀中指導,充分發揮教師朗讀的示範作用。曾國藩曾如此描述讀書心得:“情以生文,文亦足以生情;文以引聲,聲亦足以引文。循環互發,油然不能自己,庶漸漸可入佳境。”學生要進入美妙的閱讀“佳境”,須“悟文”,須“入情”,須“傳聲”,因為文美感目,情美感心,聲美感耳。二要研讀重點詞語,讓學生品味詞語使用的精妙。比如,《月光啟蒙》“文中說“小院立即飄滿她那芳香的音韻”,“音韻”明明是用來聽的,怎么會“聞”到“芳香”呢?”這時就可以結合課文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精髓。三是讓學生在讀中投入自己的情感和智慧,<蓮山課 件>讀出情趣和理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這就是讓學生感悟文本的情趣;“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則是讓學生感悟文本的理趣。感悟的過程是學生親歷體驗的過程,需要認知的參與,需要情感的參與,需要理性的思考,需要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四是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把學和用結合起來。葉聖陶先生曾經說:“看整篇課文,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一條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這條路,好文章的作者是決不亂走的。”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說,能把握住文章的脈絡,明白作者的思路即可,著力點可以放在讀寫的結合上。

②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能力,是指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斷的能力,是感悟能力的發展。在實際教學中感悟與探究是交織使用的,學生感悟不透,我們可以引領學生探究,然後再深入感悟。這樣,學生的感悟能力和探究能力就得到了培養。

③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概括能力,是一種捕捉要點的能力,是指學生通過讀書,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的能力,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把文章由厚讀薄,把長文章讀短的能力。概括能力在生活中廣泛套用。如何有效地提高學生分析概括能力,一直困擾著我們語文教學。過去閱讀教學偏重於串講、串問,偏重於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教學用的時間較多,收效卻不大。現在閱讀教學又偏重於感悟、體驗,至於感悟什麼,體驗什麼,有時往往把握不住、目標不太明確。雖然語文課程標準沒有提出給閱讀的文章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但不等於說這方面的訓練就不要了。有的課文,較適合分段,段落大意也容易歸納,是可以進行這方面訓練的。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是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的一種方法。在閱讀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掌握這種方法。但反對的是給每篇課文都進行分段、歸納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