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自然教研組校本教研活動總結

務實、創新、團結、奮進——十五中自然教研組校本教研活動總結

寧波十五中自然教研組

新課程的推行已逐步進入人心,而新理念新教育的成功關鍵在於教師。因此,如何讓教師儘快更新理念,適應轉變,從而最大可能地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也是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所關注的問題。

在此背景下,我們學校的領導班子明確提出了“四個有和三個一”,指出: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分析與反思,著眼於自身教育與教學水平的提高,要求每節課後有分析,每周教學後有反思,每月有典型案例(課例、課件或公開課、經驗交流),每學期有課改小結,每學年有課改經驗總結或教學論文,要求教師讀一本對課改有啟發指導的理論書籍,上一次校級公開課,進行一次校級經驗交流。

而我們教研組的各項活動正是圍繞以上中心展開的。

一、自我評價反思與組內評價交流相結合,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水平,促進新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

古人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憑藉自身的努力,教師能夠有較大的進步,但是在相互的交流與學習中,我們更能得到寶貴的經驗。取得更大進步。為此,我們教研組根據本校、本組實際情況,每兩周安排一位教師開設一堂公開課,期中以前安排經驗豐富、業務過硬的教師先展開示範交流,讓青年教師、新教師有一個學習、取經的過程。期中以後儘可能安排新教師及教齡較短的年輕教師展示,要求青年教師儘量採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所展示的公開課儘量體現新課程理念,有創意。同時課後組織全組教師進行評析。由開課教師陳述課堂安排及構思依據,組內教師積極評價,分析優缺點並提出建設性的建議,並規定每位參與評課教師至少指出一條不足之處,給出一條有實用價值的建議,使評課真正取得效果,使參評雙方都有所得。

教學的實施如果沒有分析與總結,經驗無從談起。因此,我們教研組要求組內教師每節課後寫好教學反思,針對自己的教學安排及課堂實踐找出不足之處及成功體驗,在自我反思的過程中提高備課質量及課堂教學水平。教研組長定期進行檢查。根據這樣的安排,組內教師每一學年至少有一次公開課授課及評價交流的機會,在教學的同時,學會反思與歸納,更有助於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新教師的學習與進步。

二、發揮本校“校本培訓試點學校”的優勢,展開校本教研活動,提高教師尤其是新教師的業務水平。

本學年我校被批准為“校本培訓試點學校”,結合校本培訓內容,我們組展開了形式多樣的教研活動。

1.“請進來,走出去”。“請進來”,邀請專家開設講座,以講座的形式開展新課程、新教材的分析與研究;“走出去”,積極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及教研活動。對於教研室組織的每次市級公開課研討會我們教研組都非常的重視,不管路途遠近,我們都會選派相關教師認真參與、學習。寒、暑假期組織了初一教師和其他年級青年教師認真參加通識培訓與新課程標準、學科教學培訓,選派代表認真參加各項教研活動,及時、全面地向組內教師傳達新信息、新理念,儘快適應新變化。

2.充分利用校內資源,開展各項教研活動。具體實施如下:

①由經驗豐富的高級教師(張老師)主講了“怎樣說課”,結合學科特點展開說課的各個環節,指導新教師怎樣說課;

②組織交流了“怎樣撰寫教學論文”,共同交流、學習優秀論文的選題,構思及撰寫;

③組織探討了“怎樣在課堂教學中深入開展問題討論”(吳老師),一起探討了“如何更好地在教學中體現自然科學學科特點”等。

④共同研討了“怎樣更好地結合本校學生特點進行競賽輔導”等等一系列活動。提高了組內教師的業務水平。

本校有份校刊:《教研論壇》,裡面都是我們學校教師撰寫的論文,每期我們的自然組教師都有若干篇論文入選。這裡的論文和我們組推選到各級參評的論文,就是在我們組這樣濃厚的交流、研討、評價與反思的過程中形成、升華而得到的。我們的校報《十五風景線》第二、三版都是我們教師教學、教研成果的展示。學校為我們的發展創造了條件,提供了舞台,我們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就被激活了。

三、結合學校課題,有效展開校本教研活動。

XX年6月,我們學校探索申報並被批准立項了市級課題《以學生髮展為本的課堂教學策略性研究》。為此,我們教研組及時開展了有針對性的教研活動,聽、評了李駿老師的《真菌》和鍾意定老師的《有關純電阻電路中電功、電功率及電熱公式的選用規律》兩堂探究課,由兩位老師提供這兩節課的案例,組織組內教師進行學習、交流,明確了新理念下課堂教學必須“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教師的教學活動必須圍繞這一中心展開,一起探討了如何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探究能力;同時也學習、交流了案例的撰寫與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