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見習聽課心得

在上胡老師的教育見習時,我們觀看了來自廣州市越秀區一位周老師的“鳥類生殖和發育”的課。

周老師的課給了我深刻的感受,她所採用的課題導入方法是情境導入,即利用暗含該課主題的圖片進行情境導入,然後利用鳥的鳴叫聲引出鳥的生殖與發育,然後再採用六幅圖片讓同學去討論得出鳥類生殖與發育的六大過程,並對每一過程再次用圖片進行再次解說並引導學生說出生物學上的專業術語,最值得我們學習的就是她的每一個過程的過渡都是非常的自然而且具有一定的節奏感,這些都表現了周老師課題導入的成功與知識過渡的自然。第二大特色就是在課堂上了一段時間後輕鬆的引入了杜鵑這一特列,不但緩和了課堂的緊張氣氛而且輕鬆的告訴同學們並不是所有的鳥都具有這六大過程但卻都具有求偶、交配和產卵這三大過程。在進行試驗探索卵殼結構的時候她所採用的是探究式觀察,並且在同學親自動手之前進行相關的引導使他們從尋找中得出結論,在課堂的最後的幾分鐘內她還還利用反饋練習進行活化、運用和鞏固知識。還有一點雖然不是課堂中的所要講授的知識,但的確給予了我一定的感悟,那就是通過說鳥類生殖與發育的艱辛向學生說明父母的養育孩子的辛苦,這給予了我們一些做人的道理。

反觀我自己設計好的大概思路:首先利用“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和一些鳥類圖片引出上課的主題,然後問同學關於雞的生殖與發育所了解的一些知識,最後利用一些圖片說說鳥類生殖與發育的六大過程並用語言進行解釋一下各個過程的特點。當講述雞卵的觀察的時候我所採取的是驗證性觀察即先說雞卵的結構有哪些並讓同學自己去找,在課堂差不多結束我會通過提問對該節課的知識點進行回顧已達到鞏固的作用。所以相比周老師的講課我的會相對枯燥一點、知識的過渡顯得不是很自然,課堂的氣氛也不會很好;通過周老師的課我學到了以下的講課技巧。

首先的就是課題導入的技巧。我們可以利用情境導入的方法引入我們即將要上的課的主題,我們都了解“萬事開頭難”,一堂課的課題導入也是如此。課題導入的好壞決定了一節課的好壞,當一個教師走進教室站到講台上的那時候,首先想的就是用什麼樣的開場白才能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才能使學生感覺到知識的樂趣。俗話說的好:“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在課堂教學中,好的導入會使學生迅速理解老師意圖,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使師生雙方都很愉快。而課題導入要想做得好就得抓好上課時最初的五分鐘。導入的首要作用在於運用恰當有效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的注意力由課間活動轉到學習上來,然後激發、深化學生對新授課業的興趣。周老師採用的情境導入方法則是利用幫圖片增加文字而進行的,她採用這種情境導入方法的優點就是很容易就抓住了學生的興趣,使課堂主題能很輕鬆的被引進了。我還在網上瀏覽了相關的課題導入方法,有的則是像周老師所採用的那樣,還有其他的方法,例如利用影視資料創設情境、利用音樂創設情境、利用遊戲創設情境等等;但我覺得這些情境導入法都是具有一些共通點的,即輕鬆自然的導入話題、很容易就抓住了同學的興趣。這使我明白到在以後的講課時應該注意課題導入的技巧,不能“滿堂灌”,應該儘可能通過創設情境來導入課題,可以利用一些教具來進行闡述一次來吸引學生的注意。

其次就是課題銜接的技巧。一個課題的銜接在一節課里也是占有一定的重要性的,如果課題銜接的不好的話,就會使同學的思維還停留在原一課題上,可能導致等他們將思緒轉到該課題的時候已經錯過某些重要的內容了。課題與課題之間的銜接是需要利用“橋樑”的,但並不是所有教師都能很好的注意到這點或許是做到這點吧,然而周老師在講述鳥類的生殖與發育轉到雞卵結構的時候銜接得是很好的,她通過提問使學生回答了杜鵑並不具有鳥類生殖與發育的六大過程的,並且很輕鬆的就引出卵著一名詞,然後通過再次舉例鳥類的鳥卵是在陸地上的而魚卵卻是在水中的並提問“這是為什麼呢?”然後就極其輕鬆的引出對鳥卵結構的觀察了。她所採用的課題銜接不僅免去了課程的枯燥而且還起到輕鬆話題的作用,很容易使得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學上。課題的銜接往往就需要搭建一座“橋樑”,然而這座“橋樑”的搭建卻並非是易事但也並非是難事,它是值得我們花一些時間去鑽研的,其實大體上我們可以利用與兩個課題相通的知識點或其所存在的關係進行銜接,例如由開始講述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轉到生態系統的生態功能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提問“人類作為消費者是通過吃蔬菜、米飯或者肉類等來獲得成長,那它們的能量是通過什麼途徑進而轉到我們人類”這一問題來引出生態系統的三大功能。總的說來我對這一技巧的了解與運用是相對薄弱的,在以後我應該多注意這些技巧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