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大討論心得:“一化三基”新推力

一場解放思想大討論,必然引發思想觀念的碰撞、正反事例的比對,必然伴隨著深刻的反思與前瞻。

轉變封閉狹隘觀念,增強開放合作意識,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正進一步成為各級各單位和廣大幹部民眾的共識,成為加快推進“一化三基”的新推手、新動力。

藉助外力發展推進“一化三基”

在解放思想大討論中,各級各部門對加速推進“一化三基”面臨的難點和矛盾,有著更為清醒的認識:推進新型工業化,靠自身積累太慢;加強基礎設施,靠銀行貸款太難;壯大基礎產業,靠財政投入太少。

商務部門從全球視野,重新打量我省發展開放型經濟的機遇,提出“唯有開放合作,借力發展來得最快”。

今年我省精心組織和參與4月下旬在武漢召開的“中博會”、6月份在上海的“滬洽周”和7月初在深圳的“深洽周”,均取得了圓滿成功。正是得益於這三大經貿活動,全省商務經濟克服了嚴重冰雪災害、物價上漲、人民幣升值等不利因素的影響,迅速回升。僅“滬洽周”,我省就簽訂引資項目290個,其中外資項目175個,契約引進境外資金82.5億美元;內資項目115個,契約引進境內省外資金585.9億元;簽約的大項目中,新型工業化、基礎設施、基礎產業項目占了大頭。

在思想解放大討論中,各級幹部民眾都談到,放眼全國,對比沿海,我省已具“天時、地利、人和”優勢:國家實施中部崛起戰略,中部地區日益成為各種生產要素的集聚地,此為“天時”;鄰“珠三角”,長江黃金水道連線“長三角”,與中國最具活力的兩個經濟區域地緣接近,正是“地利”;全省上下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加之科技人才優勢和勞動力資源豐富,可謂“人和”。

諸多優勢畢現,我省加快開放、借力發展理當有新的氣象。但贛、鄂、桂、川等諸省亦在搶抓機遇,比環境、爭項目、搶客源,競爭激烈。

緊迫感從未如此強烈。省商務廳黨組在解放思想大討論時認為,只奢談政策何等優惠,僅靠地價、水、電等成本優勢,已顯招商引資的思想“惰性”。我省只有以自我加壓、毫不懈怠的精神,找準差距,鎖定目標,有針對性地創新優勢,方能拔得頭籌。

機不可失,時不我待。省商務廳、省貿促會在解放思想大討論中認為,全省上下要克服狹隘眼界,克服自滿情緒,克服本位主義,克服片面認識,藉助外力發展,推進“一化三基”,加快富民強省。

增強“軟實力”

推進“一化三基”

在解放思想大討論中,大家從典型案例剖析,高度關注經濟發展的環境建設。

我省的郴州與江西的贛州、廣西的梧州幾乎同緯度,營商成本不相上下。郴州市委、市政府在大討論中認為,只有營造更有吸引力的“軟環境”,才能引來“金鳳凰”。政府的效率就是投資者的成本,要盡全力簡政放權,提高服務效率。

一些地方曾擔心“肥水外流”,把優勢項目捂在手裡。如今反思,為錯過了發展機遇而扼腕嘆息;以往,個別縣市引資項目一落地,即對投資者“關門宰客”。在大討論中,他們重提“傷疤之痛”:關門宰客,“煮熟的鴨子也會飛”;一個客商離去,帶走的不是一個項目,而是一個行業、一個產業、一片地域的商機。

放眼全省,每個縣都有大米品牌,多數規模不到3萬噸,整合步履卻十分艱難。省糧食局局長吳奇修稱,主要原因還是“雞頭鳳尾”的思想障礙,致使“水稻第一省”找不出響亮的名牌米。

思想越解放,開放度越高,新型工業化推進就越好越快。湖南有色集團董事長何仁春說,湖南有色集團每一步大的跨越,都是解放思想、擴大開放的結果。

湖南是“有色金屬之鄉”。但長期以來企業小、產品多、競爭亂,凸顯其“小”。立足整合行業資源,湖南成立有色集團;香港上市,搭建國際化融資平台;大膽走出去,控制海內外資源。這一切,始終貫穿著“吃眼前虧,謀長遠利”、“敢為天下先”、“大膽走出去”的思想動因。

華菱集團的中層以上骨幹通過解放思想大討論,回顧華菱與米塔爾的合作歷程,切身體會到,正是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立足優勢互補,實現合作雙贏,才在開放中崛起全省新型工業化的骨幹企業。

開放的環境,合作的胸襟,都是“軟實力”的一部分。全省以解決問題和矛盾為切入點的大討論,正是謀求“軟實力”的增強,推進“一化三基”,加快富民強省。

思想付諸行動

推進“一化三基”

解放思想,活力迸發。思想付諸行動,藍圖才能成為現實。

新型工業化,貴在謀“新”。省發改委、省經委著手根據資源稟賦的特點、按照“兩型”要求編制產業規劃;

對50個重點產業集群進行專題調研,個性化扶持做大做強;全球引資找夥伴,謀求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的突破,走高端化發展之路。

基礎設施重點改善交通條件。我省年內計畫動工建設17條高速公路,時間緊,壓力大。通過解放思想大討論,交通系統克服“畏難、等靠”思想,審批儘量加快,融資創新渠道,引進民營資金幾百億元,近一個月先後有婁新高速、廈蓉高速湖南段、芙蓉大道長潭段、紅易大道、吉懷高速等高速公路接連開工。

基礎產業著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省機械行管辦瞄準世界先進水平,著力結構調整,重新開發、儲備一系列重大高新技術項目,組織三一重工、湘潭電機等20多家企業,在智慧型化工程機械產品、電工電器、軌道交通以及汽車和零部件等各大領域開展攻關,加快產業升級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