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繼續解放思想心得體會:原則、標準、動力與內容

以往解放思想,對象多在於意識形態的層面。經過30年改革開放,堅冰已經打破,意識形態的障礙基本不在。我們所面對的是“如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如何實現科學發展”的問題。

能否形成強大的解放思想動力,是決定新一輪解放思想程度和效果的關鍵。

黨的十七大將“繼續解放思想”作為大會主題的重要內容,作為“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先導。可以預想,新一輪思想解放將極大地推動我國科學發展、建設和諧社會的進程。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經歷的幾次大的思想解放,都帶有明顯的“問題導向”特點。“真理標準”討論引發的思想解放,實際上是由“走什麼道路”問題引起的。在衝破了“兩個凡是”,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後,我國走上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姓社姓資”討論引起的思想解放,是由“改革向何處去”問題引起的。在認識到計畫與市場都是調節經濟的手段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方向才得以明確。“姓公姓私”討論引起的思想解放,是由“中國發展的依靠力量和動力在哪裡”問題引起的。在認識到現階段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的組成部分後,多種所有制經濟並存共同發展的大好局面由此出現。總之,思想解放在不同階段、以其不同的重點,在正本清源、排除干擾、拓寬視野、增強動力等方面,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新一輪解放思想與以往幾次的區別在於,第一,以往解放思想的針對性非常明確,經過討論甚至爭論後統一思想,最後將思想解放的結果寫進黨的檔案。而新一輪解放思想中,對哪些具體思想需要解放,各地既有共性也有個性。第二,以往解放思想主要是圍繞“什麼是社會主義”展開的,對象多在於意識形態的層面。經過30年改革開放,堅冰已經打破,意識形態的障礙基本不在。我們所面對的是“如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如何實現科學發展”的問題。國家在基本觀念和戰略層面上已經提出要求,但這些問題的真正解決需要各地在解放思想的基礎上,結合具體情況進行創造性的工作。第三,新一輪思想解放的背景,是我國發展中面臨的新形勢和產生的新問題。與30年前相比,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條件、環境、目標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新形勢帶來了新要求,同時也產生了新的問題——如何在全面開放的條件下,保持我國經濟的自主性;如何在工業化快速發展條件下,保持工業與農業協調發展;如何在經濟快速發展條件下,保證社會事業同步前進;如何在大量運用資源的條件下,保持環境優良和可持續發展等等。歸結起來就是,發展方式如何迅速有效地轉變,如何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上述問題,用以往的習慣思維、常規方式難以很好地解決,這就需要繼續解放思想,探討新方法、尋求新路徑、實現新突破。

新一輪解放思想需要釐清四個層次的問題。

首先是解放思想的原則。解放思想的基本原則是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從解放思想的實踐看,準確地把握和自覺運用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基本原則最為困難。原因有三,一是工作作風不深入,官僚主義、唯書唯上,與豐富多彩的實際經濟活動存在一定的距離。二是缺乏把握實際的能力,不能根據實際的發展,對既往的實踐活動進行理性分析和提升,形成“路徑依賴”,甚至落入經驗主義的陷阱。三是既得利益扭曲了部分人觀察實際的視野和處理問題的方法,從實際出發往往變成為從個人或小團體利益出發,形成與思想解放和創新的對立。因此,解放思想首要的仍然是,結合發展的實際,克服種種障礙,貫徹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基本原則。

其次是解放思想的標準。解放思想要有目的性,更應有科學性,兩者的結合點就是思想解放的標準,應該說,這一標準是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形成和完善的。隨著實踐的發展,思想解放的目的不僅是解放生產力,而且要提高整個社會的發展質量。解放思想的效果不僅要在發展的量上體現,更應該在發展的質上體現,在發展的統籌、協調和可持續性上體現。同樣,在實踐中,我們也在探索更科學的思想解放,即在把握規律、尊重規律的基礎上解放思想、推進創新,在掌握一般規律的基礎上,結合地方具體實際解放思想,並轉化為政策和措施。這就需要我們不僅要敢於解放思想,更要善於解放思想,提高解放思想的能力和水平。

再次是解放思想的動力。解放思想往往有超前性和突破性,同時,解放思想也有很大的風險性。只有在存在足夠大動力的條件下,人們才會選擇解放思想,突破舊約束實現新突破。解放思想的動力主要有兩種,一是利益動力,在突破舊觀念中可能形成新方法、新體制、新政策,從而帶來更多的利益。上世紀60年代江蘇鄉鎮企業“異軍突起”、70年代末安徽農民實行家庭聯產責任制,其解放思想無疑包含著非常強的利益動力。二是責任動力,出於對自己承擔的工作或任務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和憂患意識,通過創新儘可能地挖掘各種潛力。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正是出於“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的責任心和擔心中國被“開除球籍”的憂患意識,開創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全新事業。我們不能想像,一個沒有責任心或責任心不強的政治家或企業家,能夠反思過去、突破自己、解放思想、力求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