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結題報告

建構主義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在這種模式中,學生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識不再是教師傳授的內容,而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對象;媒體也不再是幫助教師傳授知識的手段、方法,而是用來創設情境、進行協作學習和會話交流,即作為學生主動學習、協作式探索的認知工具。

筆者在實驗過程中嘗試運用建構主義教學模式中支架式、拋錨式和隨機進入學習等三種主要模式時,堅持以開放促發現,以發現促建構,以建構促生成,以生成促發展的理念,將開放、發現、建構、生成和發展作為一次研究性學習的幾個階段,同時又將它作為學生高中階段自主學習建構意義的幾個階段,試圖在發現和建構兩個關鍵環節的支撐下形成內外兩個循環,從而在更高層次上發展網路閱讀教學。筆者的《網路環境下〈寶黛初會〉的教學設計案例》(參見本報告附屬檔案二)就是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指導下所做的這樣的嘗試。雖然本課題的外循環並沒有納入其中,但是它與上一階段的《寶玉挨打》的網路學習形成了鮮明的層次感,對於學生在高中階段研究學習《紅樓夢》既有示範性又有啟發性,為學生今後自主學習《紅樓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筆者認為這是比較成功的嘗試,這個嘗試某種意義上說超越了建構主義教學模式理論上的陳述。

七、課題研究的結果

這個課題的持續時間相對而言比較長,所以實驗過程中實際實驗對象跨了兩屆,實驗時間是前一輪學生的後半段在校時間和後一輪學生的前半段在校時間。可以說,實驗的某些方面實際上是有兩批實驗對象,這兩批實驗對象的最大的不同不在於是兩批人,而在於是兩批分屬於網際網路不同發展時期的人。這種研究對象的變化給實驗帶來了實驗設計之初沒有構想到的諸多影響,有利有弊。實驗的對象發生了變化,但是實驗實施者沒有更換,我一直是實驗的主持者。但是,不同的探索階段,實驗主持者的經驗值發生了變化,實驗的工具甚至理論都發生了很大改善與進步,於是整個實驗對於主持者而言,也是一個從探索到結論到再探索的過程。在某種意義上說,無論是對學生而言還是對教師而言,這個實驗研究的結果更具有普遍性或者說是一個動態結果的呈現。

實驗後的學生狀況

語文學習心理顯著改善是網路語文教學開展之後學生表現出來的最強烈的特徵。無論是實驗之初的引導,還是此後的探究的需要,甚或是實驗之餘自覺的投入,學生進入網路世界之後的語文學習的動機、興趣、情感和意志都有顯著改變。學生不僅非常投入地閱讀了教師推薦的網路文學,而且開始了他們漫長而快樂的網路衝浪,他們幾乎跟隨著網路文學發展的每一個腳步,飽覽著名網路寫手的時新之作。他們對於閱讀表現出前所未有的持之以恆的頑強毅力,非常投入地欣賞和批評他們感興趣的網路信息。最重要的是他們能夠將課內外閱讀很好地結合起來彌補不足,形成一種自覺提升語文素養的良好態勢。因為抒發的需要,他們已經習慣了自由發言,無論是跟帖還是發布主題帖都有很驚人的數量,在筆者主持的課內討論的論壇中他們的發言的痕跡就有泛濫之勢,甚至發展到了指點江山激揚文字馳騁論壇的地步。很多學生的帖子質量之高進步之快實在令人刮目相看,尤其是第二屆實驗對象的熱情和投入更是非同一般,這在筆者主持的BBS、Passboy和他們的個人主頁與論壇中依然可以看到。

語文學習能力顯著提升也是網路語文教學開展之後學生表現出來的強烈特徵之一。狹義上的語文學習能力主要包括認讀感知能力、理解和分析能力、評價和鑑賞能力、想像和創造能力等幾個方面。在經過網路語文教學鍛造之後,學生這幾個方面的能力都有顯著提高。在筆者主持的《雷雨:網路環境下研究性的文學鑑賞課實踐》(參見本報告附屬檔案三)案例與實踐中,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就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因為有了積累聚變而來的理解與分析能力,才有了很多有價值的研究專題的出現,像《〈雷雨〉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周朴園與魯侍萍的“真情”辯議》、《從嘆詞看人物性格》、《〈雷雨〉主題史縱觀與述評》等等。這在一般的語文課上是怎么也上不出來的效果,只有網路環境下的建構主義語文閱讀教學才能實現。而評價與鑑賞能力的提高則是更令人頭疼的,可是學生在網路上看多了想多了寫多了交流多了討論多了之後,碰撞出來的那些富有見地的品評實在不可小覷。在筆者主持的校本課程《網路文學閱讀與寫作》中,我們組織過一次交流匯報,圍繞展開的主題是《如何正確看待網路文學》,學生思想之新穎、成熟與深刻使得來自全國的數百名參加活動的專家無不為之震撼。

實驗後的教師狀況

教學理念和視野的改變是網路語文教學開展之後教師表現出來的最主要的特徵。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利用講解、板書和各種媒體作為教學的手段和方法向學生傳授知識;學生則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學習並在網路教學中實踐了建構主義教學理論之後,筆者對傳統的教育理念產生了懷疑,表現出來的是悖逆和批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越來越尊重學生作為學的主體,而將自己作為教的主體。在整個教學事件中,教師則作為一個參與者、引領者、指導者和合作者出現,使得學生的自我建構成為一種真實的存在。在全國觀摩課《如何正確看待網路文學》中,筆者除了完成指導、幫助等必要的義務性工作之外,沒有更多介入而是真正放手,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體現,觀摩的專家們對此予以了充分肯定,認為台前的學生作為是了不起的,幕後的教師不作為同樣了不起。正因為這種理念上的根本性改變,筆者的教學視野和理性觸角才得以向更廣闊的空間延伸,為進一步提高提供了可能。

教學能力和藝術的獲得也是網路語文教學開展之後教師表現出來的主要特徵之一。作為一個曾經受到傳統教育理念和傳統語文教學思想濃重浸染的中青年教師,筆者的教學能力基本上是能夠滿足原有育人目標和教學模式需要的。然而,接受了嶄新教育理念之後,筆者深切感受到無論是教學認知能力、設計能力、操作能力,還是監控和評價能力都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在筆者主持的若干研究性課題中,譬如《寶黛初會》和《寶玉挨打》等教學中,教學設計更注重學生心理、能力和建構可能,能夠較為熟練地運用建構主義教學的三種主要模式開展教學,保證了學生建構知識和發展個性的需要,同時保證了教師能夠比較自如流暢地演繹駕馭課堂的藝術、溝通心靈的藝術和使用媒體的藝術。網路教學中監控與評價的複雜性和即時性,使得教師的教育藝術更具有了創新色彩、靈動色彩和人性色彩。學生的多元見解必然激發教師潛在的感性與理性儲備,預設的被執行與被顛覆都必然激發教學生成的豐富與深刻。在這樣的鍛造之中,教師的潛能被充分調動出來或者說深入研究與演繹成為必然。

總之,從實驗結果看來,基於網路環境的語文教學實踐使得學生和教師雙方得到了更理想的發展,尤其是學生的語文素養和人格塑造得到了更好的提升。

八、課題研究的分析與結論

對於一個普通的中學語文教師而言,承擔這樣的課題並想拿出一些有說服力的研究成果,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知困,所以我格外投入地進行實驗,不斷吸取新鮮營養,不斷修正當初構想,不斷完善實驗設計,在艱難的探索中終於堅持走到了最後。現在回眸,深感本課題實驗確有一些值得咀嚼值得分析的地方,這也算是對課題的最後交待。

1.教學雙方之所以會有研究結果中的良性呈現,主要因為雙方改變了對教與學的認識,在新的認識層面上才達成了各方面的改進與提升。教師的改變是首要的,學生的改變是關鍵的。教師的理念、角色的改變,教學模式、教學設計和教學策略的改變,在某種意義上講,它傳遞給了學生學習理念、學習方式和學習心理等必須改變的重要信號。學生在這種信號面前無論是起初的觀望、懷疑,還是後來的理解、投入和強烈渴望,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最終他必須改過來,必須拋棄陳舊的學習模式和保守的學習期待。只有這樣兩個軲轆一起轉,改變教學現狀才成為可能,發展學生獨特個性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才成為可能。某種意義上講,建構主義首先要求的就是師生雙方對角色定位的改變,教師有自信將學生放手,學生有自信讓老師脫手,學生的自我建構才有空間才有可能。中學語文教與學不是國小階段的啟蒙,也不是大學階段的自由狀態,而是從自覺走向自由的過渡,中學語文教與學不比國小階段的遊戲階段,也不比大學階段的創造階段,它還有非常功利的非常現實的要求,教師和學生對於教與學的認識上的改變就顯得尤其艱難,同時也顯得特別重要。具體來說,在課題研究的五個階段,學生對於全新的學習方式的變化其實是有一個非常明顯的適應過程的。把學生感到網路上並不難(他們很神往),但是讓他明白網路可以用來學習而不純粹是娛樂,他們不敢接受,害怕這種學習方式學不踏實。等實驗進行到專題階段,學生感覺網路的作用不僅在於休閒閱讀,還可以用作“課堂學習”的工具,於是就有了他們名為“薛老師,以後的課都會像這樣上嗎”的提問主題帖。(參見筆者BBS頁面http://www.jsntyz.edu.cn/teacher_online/good_bbs/index_ask_allanswer.asp?user=proffice&type=stud&question_id=118)這一提問不可小覷,實在是觀念和認識改變的一大步,這對於他們來說將享用終身。

2.運用先進的教育理論,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進行合理的改革探索,是課題實驗能夠順利開展並取得最後成功的重要保證。在課題構想之初,筆者正是受到建構主義思想的影響,才有了對語文教學現狀重新觀照的勇氣和底氣,而且一直將理論學習堅持到最後,並內化為自我理念和學科教學思想。可以說,實驗的每一個階段都在用建構主義理論作指導,又是在用建構主義作檢驗。雖然筆者實驗的五個階段,表面上看來似乎是漸趨漸近建構主義理論,但事實上卻是建構主義理論貫穿了實驗的始終。始終如一體現在課題研究中的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生觀和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教學觀,就是建構主義理論的精髓,雖然並不是每一階段都用了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而且可以這么說,每個階段的實驗和整個過程的推進,其實正是筆者對建構主義理論在理解與實踐上的一次忠實建構。在這個建構過程中,筆者比較深刻地理解了這個原來陌生而作用巨大的理論:在眾多教育理論中,只有建構主義理論特彆強調學習者的自主建構、自主探究、自主發現,並要求將這種自主學習與基於情境的合作式學習、與基於問題解決的研究性學習結合起來,因此特別有利於學習者創新意識、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對於承擔培養學生人文精神提高學生語文素養重要任務的中學語文教學而言,讓學生在寬鬆中學習,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讓學生在和諧中交往,讓學生在自由中成長,建構主義思想就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武器。在本課題實驗過程中,我主講了校本課程《網路文學的欣賞與創作》。在主持這門課程時,我沒有像傳統課堂上那樣選講經典作家經典作品,而是採用了“呈現——引導——思考——交流——建構——反饋——再建構”的教學方法與思路,學生自我閱讀,由喜歡作品而深入品味,發現問題,討論交流,在探究之中建構起了自己對於網路文學的看法。我們組織的辯論和小組討論,給了他們更多的建構空間,以及建構所需有的必要指點和智慧的撞擊。當他們在與社科院文學所專家們的討論結果相印證時,他們因思考的成果而喜悅,而我則更因他們在改變了學習理念之後可以自主學習獲得更多更深刻的理解而高興。

3.網際網路是時代發展賜予語文教學改革的珍貴禮物,它既是傳媒工具又是信息載體,既是物質支撐又是文化發展,它的誕生和被引入教學對傳統教學而言無疑是一場革命。中學語文教學作為傳承人類精神文明的主要陣地與途徑之一,作為培養傳承者健全人格的重要學科課程之一,在狹義的網路環境和廣義的網路文化背景中,都首先受到了衝擊與震撼。網路對語文教學的作用主要表現在資源共享、自主學習、多元互動等方面。網路技術與閱讀教學的整合主要表現在網路技術為解決閱讀過程中不願讀、讀得少和讀不懂等三個問題提供了可能,至少提供緩解這三個問題的可能。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網路閱讀可以通過“連結”的形式輕易解決由於信息不對稱而造成的讀不懂的問題。網路技術與寫作教學的整合主要表現為鍵盤、超文本、貼上的寫作方式的被接受,空間平等、家園溫馨的寫作氛圍被營造,自由自主、自然而然的寫作心理的被舒展,抒寫真情、展示成長的寫作內容的被鼓勵,開放真實、多元互動的評價交流的被採用都使得傳統的作文教學方法得到根本改變的期待越來越接近現實。網路環境對語文教學設計和評價標準,對語文學習方式和成果測量等都發生了巨大的影響。正視網路,引入網路,利用網路,反思網路,所以才有了課題實驗五個階段的不斷深入和實驗成果的不斷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