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題報告範文

“高中語文新教材使用研究”課題研究報告

作者:省東中科研課題組    

一、課題的研究背景

二、課題界定

三、課題研究的預設目標

四、課題研究的理論支撐

五、課題研究的方法設計

六、課題研究的基本過程

七、課題的研究內容

八、課題研究成果

九、遺憾和思考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課題背景

“語文教學正面臨危機。現行中學語文教材體系的重大弊端造成了‘少、慢、差、費’,厭教厭學的惡果,不徹底改變它,中學語文教學就走不出死胡同!”(《審視中學語文教育》)在此嚴峻形勢下,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新的高中語文教材(試驗修訂本)在江西、山西和天津兩省一市試驗三年後,根據教育部2000年頒布的“課程計畫”和“教學大綱”,於2000年秋季開始在全國使用,從而取代了這以前使用了近20年的高中課本,真可謂“千呼萬喚始出來”。應該說這幾年課程、教材的變革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需要我們對實施教改主渠道的教學進行有意義的理論研究和有價值的課堂實踐。新教材是出來了,可如何適應新教材在體系和結構方面對舊教材所作的三個方面的改革(閱讀和寫作、口語交際分編;破除以記敘、說明和議論的文體為中心的模式;為擴大學生的閱讀量,編寫與教科書配套的《語文讀本》,作為高中課本必要的組成部分),實現“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語的規範意識,提高道德修養、審美情趣、思維品質和文化品位,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的指導思想,還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新教材的教法還是“猶抱琵琶半遮面”。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課題界定

關於“高中語文新教材使用的研究”中的“新教材”是指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室編著的2000年秋在全國大範圍內使用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及配套讀本。其“新”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1.強調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2.注重了學生自學能力和自我發展意識的培養;3.強化了選文的審美情趣和文化內涵;4.突出了教師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新教材使用研究的範圍包括:圍繞新教材的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三個系統,從教材、教者、學生和教學手段等教學元素出發,以理論研究為主導,側重於教學實踐,在構建有關新教材多層面、多功能立體交叉的課堂結構和有一定操作性、示範性的課件模式上下功夫。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預設目標

本課題的研究是以高中語文新教材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三個系統的相關內容為基本研究對象,在進行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今天,以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學品位,發展教師和學生的個性,塑造完善健康的人格為目標,在具體的教學研究中,不僅有實踐的操作、理性的思考,更要構建理論和實際有機結合的多側面、多功能立體交叉的課堂結構和有一定操作性、示範性的課件模式。特別在我們這所國家級示範性高中的學校里,擁有國內比較先進的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設備,積累了一定的校本課程的教學經驗,教學的對象也是不同層次的,這些個性和特色更加激發我們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能夠結合實際,針對性地、有效地開展教學實踐和教學研究,凸顯我們研究使用新教材的個性,走出研討教學相結合,以教法促學法的路子來。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理論支撐

多元智慧型理論: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慧型理論在智力觀、教學觀、學生觀、評價觀等方面對我國的高中新課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加德納認為,智力是在實際生活中解決所面臨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出並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對自己所屬文化提供有價值的創造和服務的能力。他在1993年出版的《多元智慧型》和其他著作中對八種智慧型作了明確闡釋。他認為,語言智慧型是指用言語思維、用語言表達和欣賞語言深層內涵的能力。其他還有邏輯—數學智慧型、空間智慧型、身體—運動智慧型、音樂智慧型、人際關係智慧型、自我認識智慧型、自然觀察者智慧型。加德納認為,相對於先前的一元智力理論和智力評價理論,多元智慧型理論能夠更為準確地描繪和評價人類能力的面貌。這些智慧型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有機地組合在一起,構成每個人的各具特點的個性心理結構。他還認為,每個人的智慧型強項是不同的,也並非一成不變,教育的責任就是發現和發展學生的智慧型強項,使學生一開始就處於心理優勢的地位,能在發展過程中及早地體會到成功的快樂。教育還要及時引導學生從強項領域走向困難領域。因為,所有的智慧型都不是獨立存在的,都需要其他智慧型的支持。

·科研結題報告 ·德育結題報告 ·課題結題報告 ·怎樣寫結題報告

多元智力理論給高中新課程實施帶來的啟示是:學生的智慧型是多元化的;社會與學校提供學生的學習機會應該是多元化的;學校與教師提供給學生的學習課程應該是多元化的;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評價也應該是多元化的。只有這樣,學生的各種潛能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機會。

多元智慧型理論給新教材的使用帶來的啟示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責任就是發現和發展學生在聽說讀寫等方面的強項,使學生一開始就處於心理優勢的地位,能在發展過程中及早地體會到成功的快樂。教師還要及時引導學生從強項領域走向困難領域。我們倡導教師“為多元智慧型而教”、“通過多元智慧型來教”。“為多元智慧型而教”在於尊重個體差異、尊重學生個體的發展。充分認識到不同學生的不同智慧型特點,對學生的多種智慧型一視同仁,強調使每一個學生的智慧型強項得到充分發展,並從每一個學生的智慧型強項出發,促進學生其他各種智慧型的發展。“通過多元智慧型來教”在於努力使不同智力的學生都得到發展的同時,通過調動不同智力活動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不同作用,使用多樣化的教育教學手段,提高教育教學的實際效果。我們認為基於多元智慧型理論的高中新課程教育教學觀的構建主要包括:

(一)課程設定多元化,開發多種智慧型

課程是促進學生髮展和創新的基礎。多元智慧型理論強調智慧型的多元性,且必須與社會的事業與真實的世界結合;強調智慧型的可變性,可以通過課程的設計,加以培養和發展。新教材課程的開發與實施,首先要求的是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課程觀,樹立多元課程觀,既要重視必修課程又要處理好選修課程,既要重視講讀課程又要上好閱覽課和研究性課程,既要重視課內又要指導好課外。

(二)教學設計個性化,滿足個體差異

學生個性包括學生個體的豐富性、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學生個體的主動性和學生個體的社會性。正如多元智慧型理論表述的那樣,學生存在八種不同的智慧型,而且每個學生具有不同的特點。同時,“人各有智”,“智各有異”。基於此,教師必須樹立多元學生觀,面對不同的學生個體,能與學生深度交談,以全面發展、和諧發展、自由發展、充分發展和持續發展的態度關注不同的學生個體,關注學生學習方式,樹立多元學習觀。

(三)學生評價多元化,促進全面發展

長期以來形成的評價觀是把考試作為衡量課堂教學質量的唯一標準。這種用分數來評價教學的方式給師生帶來很大的壓力,同時也不能完全真實地反映師生教與學的實際水平,不利於師生的發展。多元智慧型理論對傳統的標準化智力測驗和學生成績考查提出了嚴厲的批評。根據多元智慧型理論,智力和教育測驗應當通過多重渠道,採取多種形式,在不同的實際生活和學習情境下進行;從評價方式上也不能只看書面考試成績,只注重終結性評價。通常,評價的主體也可以包括被評價者本人,自我評價有利於發展其自我認識智慧型,確定自己今後的發展方向。學生的評價可以利用觀察法,在教學情景中直接評價,由教師或學生互評;也可以用檔案袋評價法。積累學生的個人作品,了解學生各項智慧型的發展情況,結合形成性評價,全面地評價學生的各種素質和能力,注重評價的發展性和教育功能,使教與學的質量不斷提高。

現代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建構有利於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新教學模式提供了理論依據。以皮亞傑為代表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是個體與環境互動作用的過程中逐漸建構的結果。兒童在不斷與環境的接觸中建構知識和行為策略。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活動是一個能動的建構過程。在這個建構過程中,一方面學生受個人興趣、需要以及外部環境的推動,表現為主動性和選擇性;另一方面受本人原有知識經驗、思維方式、情感品質等制約,在對信息的內部加工上表現為獨立性和創造性。我們這樣認為,對學生來說,只有那些關聯的、成體系的、符合個人情感價值的知識才容易被內化,才容易被調動,從而激發起學生創新的靈感,進而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創新素質的形成。而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創新素質的形成恰是新教材的使用的出發點和指歸,新教材的使用也正要遵循“內化”的規律。

法不孤生自古同,痴人乃欲鏤虛空--------方法設計

本課題屬於套用研究的範疇,總體上力求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整體和局部相結合,課內和課外相結合。以套用研究為主,輔之以經驗總結法、個案法等,要點是:

1.套用研究是由教育情境的參與者為提高對所從事的教育實踐的理性認識,為加深對實踐活動及依賴的背景的理解所進行的反思研究。

套用研究是一種有別於實證研究的研究範式,整個研究過程體現為一種螺鏇式深入發展的過程。

2.

強調以問題解決為中心的研究,提倡質的研究理念,對現象與結果之間的內在聯繫作描述性、解釋性的建構說明。質的研究對研究結果的價值判斷(研究效度的確認)一般具有描述性、解釋性和建構性等特點。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研究過程

本課題的研究總體上分為四個階段:

(1)2001.9——2002.7  側重於文章學, 識記、理解,課內課外的教學實踐。主要負責人:王兆平  王興國

這一階段是相對比較困難的階段,首先是熟悉教材的編寫體例,從整體上把握教材編寫特點。然後在具體的教研過程中,閱讀部分結合單元教學要點——整體感知、揣摩語言;把握文意、理清思路;概括要點、提取精要;整體把握、篩選信息;研究探討、深入領會;分析評價、借鑑吸收等,進行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的探討。注意繼承以前語文教學的先進經驗,在繼承中進行創新。寫作部分結合各寫作單元的專題進行,注意“規矩文”和“放膽文”結合。加強寫作指導,在指導過程中將片斷的、感性的認識上升為完整的、理性的認識。至於全新的口語交際教學部分,則本著邊摸索邊探討的宗旨不斷進行學習、實踐、總結。

(2)2002.9——2003.7  側重於文學教育,分析、綜合,課內課外的理論研討和教學實踐。主要負責人:王兆平  崔國平

這一階段閱讀教學的研究主要是圍繞文學鑑賞來進行,重點在研討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如何將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養成思維的規範性品質結合起來;如何做到“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尤其是如何使用好《語文讀本》。寫作教學方面,除了承繼第一階段行之有效的做法,及時總結經驗之外,還注意探討如何將條理性和開放性結合起來。

(3)2003.8:中期評估。主要負責人:王兆平

這一階段課題組對前兩個階段研究的得與失進行小結和評估,並整理一部分研究成果,除了明確第三個階段的研究重點之外,還根據學校的具體教學實際,將一些還要繼續研究的問題提交下一輪次的高一高二備課組,讓全語文組的教師都參與進來。

(4)2003.9——2004.7  側重於文化學,品味、評價,課內課外的理論研討和教學實踐。主要負責人:王兆平  崔國平  

這一階段課題組面臨著人員和教材兩方面的變動,但課題組還是首先確定了本階段研究的方向、內容、側重點,並針對人員的變動,吸收了一些新的成員,召開了新的課題組成員會議,調整了內部分工。又針對教材變動情況,將先期研究成果進行整合。

(5)2004.9——2005.7 

總結文章、文學和文化三方面的理論和實踐成果,再實踐,再檢測,再研討,梳理形成結題報告。主要負責人:王兆平  徐建新

由於面臨著學校的百年校慶,原先預定的結題時間不得不推遲,再加之2005年秋學期,隨著新課標的實施,高一年級又使用了蘇教版教材,這給課題組的研究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但課題組還是在農曆新年前後多次集中,放棄假期休息,進行整理、進一步的研討,從而梳理形成了我們的結題報告。

岩邊樹色含風冷, 石上泉聲帶雨秋--------研究內容

課題涉及語文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三個系統,教材、教者、學生和教學手段四個教學元素,教學理論、教學實踐等諸多方面。由於我們的理論水平、認識能力、實踐經驗的局限,只能囿於以下五個方面做一些膚淺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