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經驗談:正確的溝通和表達意見

正確的溝通和表達意見

在兒子剛上國小的時候,我就關注他在語言表達方面的培養。一次,一家三口到市政府廣場散步,在回家的路上,我試著問兒子,你能告訴我回家怎么走呀,然後我用了“先是”“沿著”“看見”“接著”“然後”“最後”等一串的詞,把回家的路徑清楚的表達出來。兒子聽了非常感興趣,興奮的還用他的話來修正我表達不足的地方。如何準確完整表述一件事情,並不是容易的事情,特別是對小孩子來說,這也是需要不斷訓練的。到了兒子學習記敘文寫作的時候,兒子很快就能夠完整敘事寫作了,不感覺到困難。這是得益於早期的啟蒙。

與別的小孩一樣,兒子碰到不開心的時候,也只會哭鼻子。每當碰到這樣的時候,我都會跟他說:“有什麼委屈說出來,哭什麼也解決不了。”經歷的次數多了,兒子也慢慢的轉變過來了,他知道通過語言來表達他的委屈,他的訴求。指引他用正確的方式表達訴求,輔之良好的氛圍,為我們與兒子的溝通找到一條有效的溝通途徑。

鬼谷子曰:口乃心之門戶。說話的習慣,語言的表達方式,多少反映出一個人的情感和思維方式。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孩子都喜歡說“我不會!”。難道這也不妥嗎?我會肯定的告訴你,這種表達不好,可以告訴孩子可以換一種方式表達,如“你可以幫幫我嗎?”。有一次,兒子看了一本書,書名叫《人性的弱點》。他告訴我一個故事,說:“二個人在沙漠中行走時,面對剩下的半瓶水。一個說:糟了,只剩下半瓶水了;另一個說,還好,還有半瓶水。前者是悲觀者,後者是樂觀者。”我聽完兒子給我講的故事,我引申性的提醒兒子:多想一想吧,不同的情緒和心態,在語言表達上是不一樣。這就是說話的魅力。“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父母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其實就是抓住每一次的契機,適時給予恰當的指引。

國學套用大師翟鴻桑先生對有效溝通有一段精闢闡釋:溝通是信息的傳遞,情感的互動;溝通具有時效性;溝通是消除分岐,達識共識的手段。當某天,孩子長大離開身邊時,我們就會深切的體會到儘早建立與孩子的有效溝通是多么的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