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文化建設制度

長期以來,班主任給人的普遍印象是起早摸黑,事必躬親,終日瑣事纏身、疲憊不堪,國小班主任尤其如此。據說有的組織還做過調查,把教師歸屬於“亞健康”狀態的群體,更有結論說教師的平均壽命偏低……凡此種種,不得不歸為教育工作的繁重和艱辛。如果說,教育的成敗和學生的進步一定都要以犧牲教師的健康甚至生命來換取的話,我認為這樣的教育方式不足為贊。反之,在魏書生等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眼裡,班主任工作卻是一門藝術,是充滿快樂的另一種境界。兩種不同的看法給我們的啟示是,班級管理應該是有方法可循的。結合自己近三年的班主任工作實踐,我感覺到加強班級制度建設與培養學生的自主化管理對提高班級的管理效率,促進良好的班風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以下就這兩方面談一談自己粗淺的看法:

(一)加強班級管理,應以制度為先

先哲朱熹說:“論先後,知為先,論輕重,行為重。”可見知與行是不可分的。剛升入國中的學生,面對八中的半封閉管理,如果班主任不能及時系統地、有計畫地對他們進行行為規範教育,讓學生知道自己在課堂、在寢室、在餐廳、在與人交往中應做什麼、應怎么做的話,以後的班主任工作就可能陷入被動局面,被學生牽著走。俗話說得好:“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在學校教育中,也應該“校有校規,班有班規”。所以我認為,在每學期開學時多花一點時間強調校規、制定或修訂班規,使學生一進學校就在頭腦中深深地打下常規、禮儀之烙印是很有必要的。如果班主任對班規監督得力、落實到位,多數學生是能夠在教師的提醒、引導下,逐漸的由“他律”發展為“自律”的。這不僅有利於提高班級管理效率,更重要的是有利培養學生的自主化管理能力,讓我們的學生終身受益。

(二)重視養成教育,培養學生自主化管理能力

學生自主管理不僅在於學生管理班級、學生管理學生,更重要的是學生自己管理自己。前一種能力是工作能力,後一種能力是自我約束能力。許多人說班級難於管理,其原因是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管理,使其缺乏主人翁意識。著名教育家斯賓塞說過一句話:“記住你的管教目的應該是養成一個能夠自治的人,而不是一個要讓人來管理的人。”在管理中,我們應勇於克服“師道尊嚴”傳統思想的束縛,讓學生積極參與班級管理,使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作為班主任要做的是在巨觀上把握住班級動態、制定班級整體目標以及每次活動的分層目標。至於採取什麼方式,如何達成活動目標,我覺得應更多地讓學生去做,關鍵處加以指導就行。在具體工作中,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來培養學生的自主化管理能力:

1.健全班級組織機構,堅持自我管理

建立一支責任心強、素質高、工作大膽的班幹部隊伍在班級管理中是必不可少的,因為他們是班集體的核心,是凝聚班集體的紐帶,有了一支強有力的班乾隊伍,班級管理就成功了一半。我班的班幹部任用堅持民主制,實行常任班幹部任期制和班日班長每日輪換制。值日班長負責記錄該天班級的日常事務,受常務班長的監督。這樣一來,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人人有人管、人人能管人”。管理與被管理相結合,大大激發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意識。比如:當他們發現有幾天晚自習紀律不好的話,很快就會有學生主動給我提出好的建議,還有同學毛遂自薦當班乾。本學期我們班上負責晚自習的風紀股長就有三個,其中有兩個就是剛開學時自我推薦的“上崗的”。

2.加強責任心教育,增強學生的自主化管理能力

責任心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在班級管理中,我要求班上學生對自己的學習、對自己的行為過失、對老師交給的任務,以及對自己所處的社會角色,都要相應地承擔起和承擔好自己的責任。在具體的操作中,我重點找尋那些有利於培養責任心的方法。以衛生為例,我在班上實行承包責任制。新生入校時我就全面地對班上的區域進行了劃分,堅持自願的原則,公開承包給同學們,一旦承包定,沒有特殊原因整學期不更換值日內容。這樣一來,在常規檢查中,如果我發現哪一天、哪一個地方沒有清掃或者不夠認真,那我一定就能找到相應的責任人。這種承包制,既加強了對學生的責任心教育,又利於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還讓自己在班級衛生管理這方面省了不少心。就如寒假補課期間,學校雖沒有值日生檢查,但我班教室內外的瓷磚依然很乾淨,不用老師多說,同學們自己知道這是自己的值日範圍,自己會按時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