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聯應對金融危機的經驗做法

二、創新載體,發揮作用,進一步深化統籌推進婦女創業就業工作

在這嚴峻的經濟形勢下,我們促進婦女就業創業的重點是:“抓兩頭促中間”, “抓兩頭”即抓女企業家科技創新做大做強企業,抓返鄉、失業、下崗婦女提升技能實現就業創業,“促中間”即促女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實現自主創業。具體“突出三個重點”:

(一)突出科技創新,在引領女企業家做大做強上下功夫,以創業帶動就業。依靠科技創新創造新的經濟成長點是化“危”為“機”的有效途徑。我們把引導廣大創業女性特別是女企業家走科技創新發展之路、打造自主品牌作為推進婦女做大做強的重中之重。在引導企業做大做強的同時,強化女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意識,號召女企業家吸納下崗失業婦女、返鄉婦女就業,幫助和指導有創業願望和能力的女性特別是女大學生創辦企業,開展結對幫扶,培植創業新星。

(二)突出政策扶持,在營造婦女就業創業環境下功夫,用服務吸引就業創業。實施“婦女就業創業暖心工程”,服務婦女科學發展。將成立婦聯領導班子掛鈎聯繫女企業家制度,領導每人掛鈎聯繫2-3個女企業家創辦的企業,定期上門服務,幫助協調解決發展中的難點問題。開展“崗區結對”、“企區結對”、“春風送崗位”等活動,幫助社區婦女轉移就業、返鄉婦女二次就業。並通過招聘會、項目推介會、網上信息發布等形式,幫 助婦女就業創業。

(三)突出示範引導,在營造婦女自主就業創業氛圍上下功夫,讓典型引領就業創業。培育、宣傳一批女性就業創業典型,通過新聞媒體宣傳、**婦聯網站、舉辦創業女性經驗交流會等多種形式,宣傳推廣巾幗就業創業經驗,激勵廣大下崗失業婦女、返鄉婦女自強自立,自主創業。評選表彰一批“傑出創業女性”“巾幗建功”標兵、“三八紅旗手”等巾幗創業精英。適時開展促進婦女就業創業評選表彰活動,舉辦創業成果展示會,營造濃厚的婦女就業創業氛圍。

三、切實關注民生,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公平

黨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把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問題作為黨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區婦聯作為聯繫區委區政府和廣大婦女民眾的橋樑紐帶,主動承接政府轉移出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把改善民生作為實現人民民眾根本利益的重要手段。

(一)主動協調,加強合作,推動工作落實。婦聯組織在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中,與黨委、政府經常聯繫,不斷溝通,強化協同意識,把握協同定位、開發協同功能,構築協同網路。通過婦聯的主動協調,加強合作,推動工作落實,從而協助黨委和政府多做穩人心、暖人心、得人心、聚人心的工作。去年5月12日四川大地震中,向廣大婦女發出倡議,要求女企業家們踴躍參與抗震救災捐贈工作,幫助災區人民渡過難關。在區婦聯的倡導與牽頭組織下,區女企業家聯誼會積極發動會員為災區人民踴躍捐款、捐物總計:10.4萬多元,全部繳交區民政局、紅十字會、慈善總會,請他們轉交災區。區慈善總會成立時,女企業家聯誼會積極回響捐贈10萬元,在區慈善總會設立救助春蕾女童的專門賬戶,形成了幫困濟貧、熱心公益的良好氛圍。重視留守流動兒童問題。**區地處中心城區,進城務工人員多。全區總人口45萬,外來人口24.6萬,占55%,這當中也包含大量的兒童。針對日益突出的流動留守兒童問題,區婦聯找準切入點,舉行“關愛兒童、關注民生、促進和諧”主題活動暨流動留守兒童示範家長學校掛牌儀式,在“六一”節期間舉辦關愛流動留守兒童系列活動,積極推動政府在全社會大力開展“共享藍天” 關愛流動留守兒童行動,完善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建立3家流動留守兒童示範家長學校,開展結隊幫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