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語文培訓的感悟

暑期語文培訓的感悟

1確定教材新定位2,新教材的特點。3,如何推進語文課堂即實施教學新策略。

反思一 對教材的重新認識,教材只是例子,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載體。我從教19年,教了12年國中,教過四套教材。經郭老師分析 ,我重新建構新的教科書體系。這套教科書以語文與生活聯繫為線索,按“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三大板塊組織單元。每個單元包括閱讀與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兩部分。進一步了解新教材的特點、變化。郭老師對教材的定位是:指導教學的是課程標準而不是教材,是教師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材支配教師。我非常贊同郭老師的說法。今後大膽地把教材作為全面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載體。

反思二 如何確定教學目標?這個問題一直困繞著我的教學。一篇文章究竟該教些什麼,教到什麼程度,往往自己心中沒底。經常是翻閱教參和優秀教案才明晰了教學目標,則照抄之。認為這就是這課應該達到的目標。我聽了郭老師說他上的公開課《背影》一文,有這樣的環節:教師讓學生討論:為什麼詳細寫父親買橘子??學生回答說:“詳細寫買橘子是為了突出父愛。師又問:“能寫其他事來突出父愛嗎?”一生回答說:“可以,比如詳細寫父親托茶房照顧我一事,可以細緻描寫父親托茶房時的對話、神態、動作等展現父親低聲下氣地求茶房的情景,同樣也能突出父愛。另一個學生還說了他的親身經歷:他和父親趕火車很擠,父親用左手握欄桿的一頭,右手握欄桿的另一頭,弓起背,讓他就站在父親用手和身子隔出來的一個“空間”里,讓他可以“自由”活動,以免被人擠著。郭老師給予了充分地肯定。課後專家評價說他重點不突出,因為本課的訓練重點是圍繞中心選材,而他卻是讓學生學會圍繞中心選擇材料來詳寫。郭老師說這個訓練重點我班學生已經掌握了,我就可以選擇記敘的詳略來訓練。就算是教同一年級的兩個班的同一篇課文,可能教學的目標也不一樣。因為學生的學情不一樣。我悟出了這個道理:一篇課文的教學目標的確定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情。我想起了我教《羚羊木雕》的時候,就把這篇文章當成寫人物對話的範文,指導學生寫好人物對話時的神態、動作等。因為學生寫對話時不善於刻畫人物的神態、動作等。我慶幸自己的大膽。學情就是“命令”這才是真正的使用教材,把教材當例子,真正體現學生是主體的理念。

反思三 關於閱讀教學課程標準中有:“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郭老師提出閱讀教學中要接受一個美學的觀點:作品只是一個有待於重新發現與創造的開放文本.我非常贊同.例如我在教《羚羊木雕》時設計了一個辯論賽:正方:羚羊木雕該要回來,反方:羚羊木雕不該要回來.學生積極說出各自的理由,有針對性地反駁.反方說:父親送我的,我有權處理.當正方無言以對時,我及時解圍,在大螢幕上打出法律中未成年人處理財產的相關規定:“10歲及以下未成年人沒有處理財產的權利”反方又反駁說:“文中沒有說我是10歲以下”雙方誰也不服誰時,我拋出了另一個問題:作者的態度呢?學生從末句品出了作者是站在正方的.此時我說:“你們想聽聽老師的意見嗎?於是,我先讓學生讀《一碗混沌》。(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