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局人性化執法經驗交流

城市管理是社會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城市化步伐不斷加快,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人們對城管執法越來越重視,要求也越來越高,“人性化執法”作為一種新的理念,被適時引入城市管理領域,本文結合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近年來關於“人性化執法”的實踐,就如何正確認識理解“人性化執法”理念,如何更好的把握和完善“人性化執法”理念,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強城市管理,做一些思考。

一、人性化執法的主要實踐

關於“人性”,古往今來許多先哲大家都曾給出了自己的分析和定義,馬克思給出的定義是“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馬恩選集第一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著作編譯局,1995年6月第2版第56頁)。關於“人性化”,百度百科解釋為“人性化是指讓技術和人的關係協調,即讓技術的發展圍繞人的需求來展開。這裡所指的技術是廣義上的技術,不單單指的是某一領域。”在中共xx屆四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背景下,很多領域包括城市管理領域都有了“人性化”這一提法,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最早提出“人性化執法”是在XX年建局五周年大會的工作報告中,其作為城市管理綜合執法一種新的理念在隨後的工作中進行了實踐和探索。

注重宣傳教育,統一思想認識。緊緊圍繞為誰執法、怎樣執法這一基本問題,堅持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載體,以思想政治工作為抓手,採取理論學習、業務培訓、紀律作風整頓、評選優秀執法中大隊和十佳隊員等措施,著力解決執法理念方面的問題。教育全體隊員強化弱勢思維,學會換位思考,正確處理髮展經濟與城市管理、城市建設與城市管理、加強城市管理與提高市民素質、嚴管重罰與文明執法、集中整治與經常化管理、堵與疏六個關係,尊重管理對象人格,維護管理對象權利,體恤管理對象需求,給艱難謀生者以出路,主動地為他們排憂解難。同時,健全公眾參與機制,召開新聞媒體座談會、設立委屈獎、市容管理志願者行動、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視察城市管理綜合執法等各種有效形式,動員和組織社會各界理解城市管理,支持城市管理,參與城市管理,營造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為人民的良好氛圍。湧現出了省級先進工作者王建平、省級優秀軍轉幹部孫斌琪等一批先進典型。執法隊伍中見義勇為、拾金不昧、助人為樂等好人好事層出不窮。

堅持“疏”“堵”結合,破解市容管理“兩難”問題。針對市區機動車亂停亂放和居民買菜難問題,客觀面對該區域停車場、集貿市場建設和使用率不足的實際和城市居民日益增長的實際需求,開展了停車場整治,新增停車位56個,監管地下停車場在建車位436個。同時參與漢中路停車場拆遷和集貿市場建設,拆除建築物面積8800餘平方米,建成後可提供500多個停車位,近萬平方米的室內綜合市場,將大大緩解經二路區域機動車停車難和居民買菜難問題。在處理流動攤販占道經營和市民生活需求問題上,沒有一味地進行處罰,而是把“疏”與“堵”相結合,“疏”在先,“堵”在後,一方面因地制宜地在集貿市場較少的居民集中區設定了12處便民攤群點,同時協調一些正規室內集貿市場,吸納流動攤販,如在東二路集中整治過程中,聯合東二路區域8家單位,動員兩家大型室內市場,採取優惠措施疏導流動攤販進場經營,分流照顧110餘戶攤點進入經營,另一方面堅決查處小攤販占道經營,對個別少數屢教不改,不服從管理的違章者進行了處罰,既妥善解決了經營戶和流動攤販生存發展問題,較好地解決了居民生活日常採購和做好市容管理“兩難”問題,受到了民眾好評。

堅持教育與處罰相結合,教育為主,處罰為輔。實行“首犯不罰”制,即對初次違反城市管理法規的行為能立即整改的則不予處罰,在執法過程中實行先教育、再警告、最後處罰的“三步式”執法,對有多種處罰種類的不先使用罰款。如殘疾人違反法律規定,使用殘疾人三輪車載客從事非法營運,執法人員發現後給予警告,但其仍然拒不停止非法營運行為,執法人員念及其為殘疾人而且家庭經濟情況往往較差,並沒有採取罰款、暫扣等強制措施,而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進行耐心說服教育,使其從思想深處認識到非法營運行為的危害性,自覺放棄了非法營運,另謀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