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局人性化執法經驗交流

二、對完善和加強人性化執法的幾點思考

人性化執法固然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從當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和破解城管執法難題的角度來看,其無疑是對城市管理乃至社會管理的一個重大創新,只能加強完善而不能淡化削弱。為此,筆者從三個層面就進一步完善和加強人性化執法做了一些思考。

如何正確理解認識人性化執法?一方面要充分認識人性化執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黨的xx大報告中指出“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的核心價值所在,就是尊重每個社會成員物質和精神文化需求的正當權利。人性化執法正是在執法中對“以人為本”這一核心價值的直接體現,就是要在執法中行政執法相對人的正當權益,城市管理執法的成效和果實由老百姓共享,做到執法為民。同時,面對當前社會矛盾凸顯期,實行人性化執法更有利於解決城市管理中的各種矛盾和問題,保持社會秩序的穩定,營造和諧的城市管理和執法氛圍。因此,雖然說人性化執法並不是哪條法律法規的剛性規定或哪項制度的硬性要求,但卻順應了時代的要求,反映著人民民眾的呼聲和期盼,可以說人性化執法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是維護社會穩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是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徑。另一方面要全面深刻理解人性化執法的本質內涵,人性化執法的前提是依法行政,嚴格執法,即在嚴格堅持法律法規原則的基礎上,以合乎大眾普遍認同、約定成俗的人倫、 人性、人道、 人權的手段和方法,在充分尊重公民的人格,維護管理相對人的正當權益,儘可能幫助其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困難的同時實現執法公正與執法效果相統一的目的。所謂“人性化”其實質是對執法行為,對執法技巧、管理模式、服務方式等外在的的深化和完善。

如何把握落實好人性化執法?“人性化執法”作為一種新的執法理念,雖然經過了一些實踐,但始終沒有一個嚴格、明確、清晰的概念,只是對執法行為、技巧、模式、方式等從社會人文道德層面籠統的概括,缺乏具體的操作規範,留給人為操作控制的餘地較大。主要原因就在於“人性”的內涵和外延是在太廣太大,實踐中確實不好把握。但應該把握最基本的三點,一是就“執法”而言,要始終堅持法律原則,無論是實體還是程式都必須嚴格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面對違法行為要敢於碰硬、敢於亮劍、公正處罰;二是就“人性化”而言,在不違反法律原則規定的前提下,按照法律法規賦予的職權,以靈活方式,以平等身份,理解和照顧行政相對人的感受,尊重和保障其合法權益,給予其人文關懷,促使其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做到既要維護法律尊嚴,又要達到執法目的。同時,應充分認識社會事務特別是城市管理工作的複雜性和“人性”的多面性,要注意到“人性”既有“真善美”的正面,又有“假惡醜”的反面,人性化執法就要發揚鼓勵 其“真善美”的正面,貶斥抑制其“假惡醜”的反面,不被個別人和事所蒙蔽和惡意利用,避免導致無原則的忍讓、遷就和縱容;三是就正確處理“ 人性化”和“執法”二者關係而言,要正確處理“人性化”與“人情化”的關係,正確把握嚴格執法與人性化執法的關係,處理好實體公正與程式公正的關係,處理好公權力與私權利的關係。同時必須防止執法不作為和亂作為兩個誤區:一是以“人性化”為藉口,損害法律尊嚴;二是以“執法”為名,實侵害公民權利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