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局人性化執法經驗交流

最佳化辦事程式,推行政務公開,方便民眾辦事。行政許可在法律容許範圍內簡化審批程式,實行行政許可公示和一個視窗對外製度和“一站式”服務,突出便民高效原則,嚴格執行行政許可的設定規則、實施主體、程式、收費、監督檢查、責任追究等各項規定,在辦公場所將行政許可項目、依據、條件、程式、期限、審批結果等內容、行政許可文書的示範文本等一一上牆上網公示,增強行政許可工作的透明度,最佳化行政審批環節,不讓申請人跑冤枉路,方便申請人辦理行政許可,提高了行政許可質量,樹立了良好形象。

堅持拆建並舉,自拆為主,強拆為輔。在近年來的拆除拆遷工作中,始終堅持依法拆遷、文明拆遷、和諧拆遷、廉潔拆遷、安全拆遷的原則,把工作著力點建立在動員業主自拆上,盡最大努力減少強制拆遷,盡最大努力避免對被拆遷者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因而沒有引發群體性事件,做到了零事故、零訴訟、零強拆、零上訪,很多媒體爭相報導。同時,既沒有一拆了之,也沒有用於商業開發,而是在拆除之後進行了綠化和基礎設施建設,對所有拆遷工程和拆後綠化建設項目,一律實行無標底公開招標,市區鐵路沿線環境綜合整治,栽植各類花卉苗木29萬株,建成11個帶狀遊園,新增綠地70萬平方米,形成了長達31.2公里的綠色園林景觀長廊;市區“三拆(違章建築、臨時建築和嚴重影響市容市貌的建築)新建綠地8萬平方米,修建路東段社區、市中心醫院東門、市府巷口、金渭路和斗中路等一批園林綠化景觀小品,美化最佳化了城市環境,讓廣大市民共享拆除成果。

寓服務於執法,在執法中服務,促進社會和諧。通過形象提升年、執法服務年主題活動和認真開展“一、十、雙百”為民服務活動(每個執法隊員為執法相對人做1件好事;每個執法隊創建10個便民服務點,聯繫100個經營戶,評選100件優秀執法案例),在執法隊伍中牢固樹立管理就是服務,管理必須服務的理念,用服務手段去解決管理問題。按照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組織對市區21處腳踏車、機車停放場點,68條主幹道非法野廣告的清理和夏季60個便民西瓜銷售點經營權,面向社會公開招標拍賣,為社會提供了就業機會,又節省了行政管理成本,提高了管理效果,方便和服務了市民生活。針對夜間施工噪聲擾民投訴居高不下的問題,改革夜間值班體制,抽調6名得力同志,組建了夜查中隊,專門受理夜間各類投訴。對投訴舉報問題實行台帳制和辦結銷號制,做到有報必查、有查必果、有錯必究,每年辦理投訴舉報問題300多件。先後收到民眾為我們贈送錦旗38面,獎牌 13塊,感謝信200多件。餐飲業油煙、噪聲污染問題是居民關注的焦點,在處理躍進路5號樓1-2號樓下兩家餐廳存在噪音油煙污染案件中,執法人員並沒有簡單地責令業主進行整改,而是多次到現場辦公,為業主想辦法、出主意,幫助其解決整改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通過改變操作間排氣扇位置、增加消音設施、日常使用迴避居民休息時間來減小噪音污染、停止主煙道的使用,使用無煙煤減少油煙和粉塵污染等措施,最後達到了國家規定的標準,既徹底解決了油煙噪音擾民問題,保證了這兩家餐廳的正常營業,同時也緩和了居民與經營戶之間的關係,無論是經營戶還是周圍的居民對處理結果都非常滿意。陳倉園二區的市某幼稚園噪音、油煙擾民,執法人員現場調查後,責令該幼稚園限期搬離產生噪音、油煙的廚房,但同時發現廚房一旦搬離幼稚園內上百名孩子的一日三餐將無法解決,於是執法人員主動與園長聯繫,幫助其在陳倉園市場找到了合適的場所作為廚房,在不影響孩子們用餐問題的情況下,妥善處理了干擾居民的噪音、油煙污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