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局紮實推進行風評議,切實轉變行風政風工作總結匯報

以科室為單位,圍繞行風評議的“做文章”,堅持客觀性與實效性並舉,深入開展自查自糾,搞好“十查十看”:一查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財政系統法律、法規、政策執行情況,看有無違反國家政策、影響經濟發展的問題發生;二查管理與執法的依據、程式、項目和標準、結果是否公開,有無暗箱操作、越權行政、違規辦理的行為發生;三查“收支兩條線”管理的規定是否規範,看有無坐收坐支和私設小金庫等問題的發生;四查財政資金的收支管理情況,看收、管、支各環節管理是否嚴格,有無擠占挪用等問題的發生;五查管理和執法行為是否文明規範,有無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和以言代法、以罰代法以及吃拿卡要等現象發生;六查工作作風是否嚴謹紮實,看有無互相推諉、敷衍塞責、弄虛作假、承諾失信等現象發生;七查廉潔自律規定是否得到落實,看有無奢侈浪費、行賄受賄、貪污公款、腐化墮落以及以權謀私等行為發生;八查行風建設責任制是否落實,看有無領導負責,有無工作專班,有無規章制度,有無整改措施,對民眾反映的突出問題是否得到解決,對帶有傾向性的不正之風是否切實糾正,對違紀違規問題是否嚴肅查處;九查工作效能情況,看是否建立和執行服務承諾制、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有無不按時辦結、不兌現承諾、不熱情接待等現象發生;十查政令是否暢通,看有無上級下達任務不完成、布置工作不落實、領導指示不執行、形成決議不貫徹的問題發生。

(三)突出針對性,認真加以整改

針對在徵求意見過程中徵求到的意見和自查自糾中發現的問題,加以疏理和整改。一是分類整理意見。對徵求到的行風意見和自查自糾以及批評與自我批評中發現的問題,逐條進行梳理,按業務工作範圍分解到各分管局長和責任單位,確保分解的意見不走樣、不變味。二是研究整改措施。各責任單位要針對意見和問題,初步研究整改措施,能當時整改立即整改,並及時反饋意見;一時不能整改的,要研究切實可行的整改措施,並在全局自查自糾匯報會上作專題匯報。對重大問題,要重點予以監控,情節嚴重的,堅決予以查處。三是接受現場質詢。認真準備,接受評議代表對財政系統各種問題的質詢,做到有問必答、有答必清,從思想上、行動上接受社會對我們的評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