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隊伍和制度建設實現黨校工作的整體推進

我們xx市委黨校,現有教職工33人,內設8個科室,有高級講師8人,講師7人,其它中級職稱6人,助理講師1人。自新的領導班子組建二年多以來,特別是全市創新工作座談會之後,我們在市委的領導下,在上級黨校的指導和幫助下,以《條例》和《決定》精神為指針,按照“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的要求,以人為本,抓基儲抓關鍵、抓根本、抓長遠,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隊伍和制度建設上,努力帶出一支好的隊伍,建設一套好的機制,實現黨校工作的整體推進和長遠發展。

一、抓關鍵,強素質,全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1、制定《規劃》,確定教師隊伍建設的目標。

按照《決定》的精神要求,從未來幹部教育工作對教師能力素質的要求出發,經過反覆討論,多方徵求意見,制定了《XX—~年教師隊伍建設規劃》、《XX—~年學科建設發展規劃》。這二個規劃在客觀分析黨校目前狀況的基礎上,提出了未來四年教師隊伍和學科建設的目標與任務及實現目標應遵循的原則和具體措施與辦法。

2、選擇載體,立足崗位練兵。

一是給任務、壓擔子,使其在現有崗位提高自身素質。自去年以來,我們在教師中開展了“精研細讀原著活動”,對每個教研室、每位教師規定了必讀書目和要達到的要求;開展了“創精品課,當名牌教師”活動,採取學員和教師共同聽課、評課、打分的形式,評出年度精品課和名牌教師,並給予獎勵,以此樹立和強化“人才興校”的理念。二是送出去進修提高,即有目的地選派一些骨幹教師到省內高等院校學習深造,經過三至五年實現一個輪迴,使其成為理論研究和教學的精兵強將。僅XX年以來,先後有13人次到省委黨校、四平市委黨校和省行政幹部學院進修深造,提高業務理論水平。三是實踐鍛鍊提高,對那些課堂教學理論與實踐相脫節,聯繫不夠緊密的教師,有選擇地定期派往生產一線,接受實踐鍛鍊,增長社會閱歷,並有目的地就一些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進行理性思考,從而增強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做到有的放矢,理論聯繫實際。四是堅持對青年骨幹教師經常性地培養。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主體班次優先骨幹教師選課登講台,校外專題輔導首先派骨幹教師等等。通過經常性地對青年骨幹教師的培養,先後有6名同志走上中層領導崗位。五是加強教學管理,養成學術研討之風。在正常教學工作之中,我們牢牢把教學管理工作抓在手上,開展學術研討,規範教學行為,堅持教師登講台之前集體聽課、評課,從教態到表述,從內容的思想性到深刻性進行集體把關,從而減少了課堂教學的隨意性和知識的不準確性。正是由於教師業務素質的提高,也促進了黨校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承載能力的增強,從XX年到現在,共舉辦主體班次與非主體班次15個,共培訓各級各類幹部3600人,僅XX年就培訓幹部2200人。除主體班次之外,公務員培訓、法律培訓、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等都到黨校舉辦。

3、建立社會實踐基地,為教師科研能力的提高搭建有效平台。

去年5月在xx鎮長發、百錄二個村建立了黨校社會實踐基地,並制定了周密的社會實踐基地調研課題和工作制度,定期派教師開展調研活動,就一些諸如“三農”、“三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產業結構調整、農村黨建等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開展調查,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貼近農村和農民生產生活實際出題目、搞研究,力求在高層次的決策中產生一定的影響,發揮一定的作用。完成了《雙山鎮小康建設的調查與思考》、《如何增加農民收入》等調查報告,已分別被市委《雙辦通報》和《雙遼通訊》轉發。經常派出教師與農民民眾同吃同住同勞動,深入了解民眾疾苦,傾聽百姓呼聲,宣傳黨和政府的主張,化解各種矛盾和牴觸情緒,聚集廣大民眾的智慧和力量,為實現小康社會探索成功之路。不但標誌著黨校的整體工作與市委的中心工作貼得更緊、靠得更實,也標誌著黨校教學科研工作及理論研究與探索的觸角又向前延伸了一步。同時,我們於去年投入近四萬元建立了中央黨校遠程教學c級站,提高了捕捉最新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