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決定

(三)健全環境、交通、消防安全監管機制。深化生態市建設,深入實施重大生態工程,加強重點區域和行業整治,切實解決民眾反映強烈的環保問題。以減排工作為抓手,實施工程減排、結構減排和管理減排,促進環境質量改善。加強企業環境風險監管和隱患排查,切實增強企業法人環境安全意識,落實企業法人環境安全主體責任。加強交通管控中心、交通智慧型監控路口、“浮動車輛數據”分析系統等建設,及時跟進源頭管控、快速處置工作機制,切實解決城區交通行車難、停車難問題。積極推動社會單位消防安全能力建設和消防控制室、建築消防設施整治,開展社會消防安全“防火牆”工程建設,著力提高預防火災能力。

(四)健全應急管理體制。建立健全各類突發事件的監測預警工作機制,落實重大突發性事件風險隱患排查整改機制。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體系,加快推進政府綜合應急平台建設,建立健全應急處置聯動機制。落實基層黨政主要領導的應急處置第一責任,確保第一時間到場處置。建立健全軍地協調機制,建立市、縣兩級民兵應急分隊。加強應急保障能力建設,推進應急隊伍、專家隊伍建設。加強城鄉重要基礎設施和生命線工程的安全保護,提高重點領域、重點區域和薄弱環節的應對水平。建立健全信息發布和輿論引導機制,形成良好的應對工作輿論環境。建立健全社會動員機制,積極開展應急示範村居、社區、企業、學校等建設,加強全民風險防範和應急處置能力建設。

七、加強和創新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管理體系

(一)明確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服務管理職工的社會責任。指導和幫助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全面提升自身素質,明確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服務管理職工的社會責任。全面貫徹實施各項勞動法律法規,深化“和諧企業”創建,建立健全工資集體協商機制,以擴大勞動契約覆蓋面、增加一線職工工資、加強社會保險、改善勞動條件為重點,依法維護職工和企業的合法權益,促進企業持續發展,實現廣大勞動者體面勞動和尊嚴生活。建立健全企業工會、共青團等群團組織,加強和規範企業職工維權幫扶中心(站)建設,鼓勵開展各類依法維權、醫療互助等活動。積極開展對職工的教育培訓,引導職工增強覺悟、遵紀守法、提高業務水平。進一步完善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綜合評價約束機制建設,大力加強“新台商”隊伍建設,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健康成長。深入推進光彩事業,積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投身社會公益慈善。

(二)推動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堅持一手抓引導發展、一手抓依法管理,加強對社會組織的登記管理和日常監管,推行基層社會組織登記備案管理和評估制度。制定扶持引導社會組織發展的政策,設立並不斷壯大社會組織專項發展基金,重點培育和優先發展經濟類、公益慈善類、基層服務類、城鄉社區社會組織和民辦非企業單位,扶持社會組織規模化、品牌化。推行“政會分開”,引導社會組織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健全社會組織民主選舉、民主決策和信息公開制度,加強自律建設,更好地發揮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監督和表達訴求、維護權益、有序參與、化解矛盾的作用。拓展政府和社會組織合作渠道,推進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支持和推動社會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建立健全社會組織參與基層綜治委聯席會議等制度,構建社會組織協調配合綜治工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