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議範文:《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建國以前二十八年歷史的回顧

(1)中國共產黨自從一九二一年成立以來,已經走過六十年的光輝戰鬥歷程。為了總結黨在建國以來三十二年的經驗,有必要簡略地回顧一下建國以前二十八年黨領導人民進行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鬥爭。

(2)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是在俄國十月革命和我國五四運動的影響下,在列寧領導的共產國際幫助下誕生的。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一九一一年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是,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並沒有改變。無論是當時的國民黨,還是其他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政治派別,都沒有也不可能找到國家和民族的出路。只有中國共產黨才給人民指出了中國的出路在於徹底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反動統治,並進而轉入社會主義。中國共產黨成立時只有五十多個黨員。黨發動了轟轟烈烈的工人運動和廣大人民民眾的反帝反封建鬥爭,很快發展成為中國人民前所未有的領導力量。

(3)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為新民主主義而鬥爭的過程中,經歷了國共合作的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全國解放戰爭這四個階段,其間經受了一九二七年和一九三四年兩次嚴重失敗的痛苦考驗。經過長期武裝鬥爭和各個方面、各種形式鬥爭的密切配合,終於在一九四九年取得了革命的勝利。

一九二七年,蔣介石和汪精衛控制的國民黨,不顧以宋慶齡為傑出代表的國民黨左派的堅決反對,背叛了孫中山所決定的國共合作政策和反帝反封建政策,勾結帝國主義,殘酷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人民。黨當時還比較幼稚,又處在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的領導下,致使革命在強大敵人的突然襲擊下遭到慘重失敗,已經發展到六萬多黨員的黨只剩下了一萬多黨員。

黨仍然頑強地繼續戰鬥。周恩來等同志領導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黨的“八七會議”確定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會後舉行了秋收起義、廣州起義和其他許多地區的起義。毛澤東同志領導的湖南江西邊界地區的秋收起義,創建了工農革命軍第一師,在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朱德同志領導的起義部隊不久就到井岡山會師。隨著鬥爭的發展,黨創建了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和湘鄂西、海陸豐、鄂豫皖、瓊崖、閩浙贛、湘鄂贛、湘贛、左右江、川陝、陝甘、湘鄂川黔等根據地,建立了工農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和其他許多紅軍部隊。在國民黨統治下的白區,也在艱苦的條件下,發展了黨和其他革命組織,展開了民眾革命鬥爭。在土地革命戰爭中,毛澤東、朱德同志直接領導的紅軍第一方面軍和中央革命根據地起了最重要的作用。紅軍各個方面軍曾連續擊敗國民黨軍隊的多次“圍剿”。由於王明“左”傾冒險主義領導造成的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第一方面軍不得不進行二萬五千里長征而轉戰到陝北,同在那裡堅持鬥爭的陝北紅軍和先期到達的紅二十五軍相會合。第二、第四方面軍也先後經過長征轉戰到陝北。紅軍主力撤離後的一些南方根據地,堅持了艱苦的游擊戰爭。王明“左”傾錯誤造成的失敗使革命根據地和白區的革命力量都受到極大損失,紅軍從三十萬人減到三萬人左右,共產黨員從三十萬人減到四萬人左右。

一九三五年一月黨中央政治局在長征途中舉行的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使紅軍和黨中央得以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保存下來,並且在這以後能夠戰勝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勝利地完成長征,打開中國革命的新局面。這在黨的歷史上是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在日本帝國主義加緊對我國的侵略、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關頭,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黨中央決定和實行了正確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黨領導了“一二•九”學生運動,掀起了要求停止內戰、抗日救亡的強大民眾鬥爭。張學良、楊虎城兩將軍發動的西安事變以及我們黨促成的這次事變的和平解決,對推動國共再次合作、團結抗日,起了重大的歷史作用。抗戰期間,國民黨統治集團繼續反共反人民,消極抗戰,因而在抗日的正面戰場上節節敗退。我們黨堅持統一戰線中獨立自主的政策,緊密地依靠廣大人民民眾,開展敵後游擊戰爭,建立了許多抗日根據地。由紅軍改編的八路軍、新四軍迅速地發展成為抗戰的中堅力量。東北抗日聯軍在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堅持戰鬥。在敵占區和國民黨統治區,廣泛開展了各種形式的抗日鬥爭。這樣,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才能夠堅持八年之久,並同蘇聯和其他國家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互相支援,直到取得最後勝利。

抗日戰爭期間,我們黨從一九四二年開始在全党進行整風,這場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教育運動收到了巨大的成效。在此基礎上,一九四五年黨的六屆七中全會作出了《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接著舉行了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總結了歷史的經驗,為建立新民主主義的新中國,制定了正確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使全黨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達到空前的統一和團結。抗日戰爭結束後,蔣介石政府依賴美國帝國主義的援助,拒絕我們黨和全國人民關於實現和平民主的正義要求,悍然發動全面內戰。黨在全國各解放區人民的全力支持下,在國民黨統治區學生運動、工人運動和各階層人民鬥爭的有力配合下,在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的積極合作下,領導人民解放軍進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戰爭,經過遼瀋、平津、淮海三大戰役和渡江作戰,消滅了蔣介石的八百萬軍隊,推翻了國民黨反動政府,建立了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此,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4)二十八年鬥爭的勝利充分說明:

一、中國革命的勝利,是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指導下取得的。我們黨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把它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形成了偉大的毛澤東思想,找到了奪取中國革命勝利的正確道路。這對於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發展是一個重大的貢獻。

二、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不謀任何私利的政黨,是敢於並善於領導人民百折不撓地向敵人作鬥爭的政黨。中國各民族人民從親身經歷中看到了這個事實,從而在黨的周圍結成廣泛的統一戰線,實現了我國歷史上空前強大的政治團結。

三、中國革命的勝利,主要是依靠我們黨所領導的完全新型的與人民血肉相連的人民軍隊,通過長期人民戰爭戰勝強大敵人取得的。沒有這樣一支人民的軍隊,就不可能有人民的解放和國家的獨立。

四、中國革命在各個階段都曾得到各國革命力量的援助,這是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的。但是中國革命的勝利,從根本上說是中國共產黨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依靠中國各族人民自身的力量,經歷千辛萬苦,戰勝許多艱難險阻才取得的。

五、中國革命的勝利,在我國結束了極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結束了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奴役中國各族人民的歷史。勞動人民成了新國家新社會的主人。人民革命在一個人口占全人類近四分之一的大國的勝利,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也激勵了許多類似中國這樣受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剝削壓迫的國家的人民,增強了他們前進的信心。中國革命的勝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最重大的政治事件,對國際局勢和世界人民鬥爭的發展具有深刻的久遠的影響。

(5)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是無數先烈和全黨同志、全國各族人民長期犧牲奮鬥的結果。我們不應該把一切功勞歸於革命的領袖們,但也不應該低估領袖們的重要作用。在黨的許多傑出領袖中,毛澤東同志居於首要地位。早在一九二七年革命失敗以前,毛澤東同志就已經明確指出無產階級領導農民鬥爭的極端重要性以及在這個問題上的右傾危險。革命失敗後,他是成功地把黨的工作重點由城市轉入農村,在農村保存、恢復和發展革命力量的主要代表。在一九二七年至一九四九年的二十二年中,毛澤東同志和黨的其他領導人一道,克服重重困難,逐步制定和領導執行了使革命由慘重失敗轉為偉大勝利的總的戰略和各項政策。如果沒有毛澤東同志多次從危機中挽救中國革命,如果沒有以他為首的黨中央給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和人民軍隊指明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我們黨和人民可能還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長時間。同中國共產黨被公認為全國各族人民的領導核心一樣,毛澤東同志被公認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各族人民的偉大領袖,在黨和人民集體奮鬥中產生的毛澤東思想被公認為黨的指導思想,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前二十八年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建國三十二年歷史的基本估計[/page]

建國三十二年歷史的基本估計

(6)中國共產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的歷史,總的說來,是我們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指導下,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並取得巨大成就的歷史。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是我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是我國今後一切進步和發展的基礎。

(7)建國三十二年來,我們取得的主要成就是:

一、建立和鞏固了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即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政權。它是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人民當家作主的新型政權,是建設社會主義的富強民主文明的現代化國家的根本保證。

二、實現和鞏固了全國範圍(除台灣等島嶼以外)的國家統一,根本改變了舊中國四分五裂的局面。實現和鞏固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形成和發展了五十多個民族平等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實現和鞏固了全國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其他各階層人民的大團結,加強和擴大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同各愛國民主黨派、人民團體通力合作的,由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組成的,包括台灣同胞、港澳同胞和國外華僑在內的廣泛統一戰線。

三、戰勝了帝國主義、霸權主義的侵略、破壞和武裝挑釁,維護了國家的安全和獨立,勝利地進行了保衛祖國邊疆的鬥爭。

四、建立和發展了社會主義經濟,基本上完成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上實現了生產資料公有制和按勞分配。剝削制度消滅了,剝削階級作為階級已經不再存在,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已經改造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

五、在工業建設中取得重大成就,逐步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一九八○年同完成經濟恢復的一九五二年相比,全國工業固定資產按原價計算,增長二十六倍多,達到四千一百多億元;棉紗產量增長三點五倍,達到二百九十三萬噸;原煤產量增長八點四倍,達到六億二千萬噸;發電量增長四十倍,達到三千多億度;原油產量達到一億零五百多萬噸;鋼產量達到三千七百多萬噸;機械工業產值增長五十三倍,達到一千二百七十多億元。在遼闊的內地和少數民族地區,興建了一批新的工業基地。國防工業從無到有地逐步建設起來。資源勘探工作成績很大。鐵路、公路、水運、空運和郵電事業,都有很大的發展。

六、農業生產條件發生顯著改變,生產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全國灌溉面積已由一九五二年的三億畝擴大到現在的六億七千多萬畝,長江、黃河、淮河、海河、珠江、遼河、松花江等大江河的一般洪水災害得到初步控制。解放前我國農村幾乎沒有農業機械、化肥和電力,現在農用拖拉機、排灌機械和化肥施用量都大大增加,用電量等於解放初全國發電量的七點五倍。一九八○年同一九五二年相比,全國糧食增長近一倍,棉花增長一倍多。儘管人口增長過快,現在已近十億,我們仍然依靠自己的力量基本上保證了人民吃飯穿衣的需要。

七、城鄉商業和對外貿易都有很大增長。一九八○年與一九五二年相比,全民所有制商業收購商品總額由一百七十五億元增加到二千二百六十三億元,增長十一點九倍;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由二百七十七億元增加到二千一百四十億元,增長六點七倍。國家進出口貿易的總額,一九八○年比一九五二年增長七點七倍。隨著工業、農業和商業的發展,人民生活比解放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一九八○年,全國城鄉平均每人的消費水平,扣除物價因素,比一九五二年提高近一倍。

八、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事業有很大發展。一九八○年,全國各類全日制學校在校學生二億零四百萬人,比一九五二年增長二點七倍。三十二年來,高等學校和中等專業學校培養出近九百萬專門人才。核技術、人造衛星和運載火箭等方面的成就,表現出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有很大的提高。文藝方面創作了一大批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優秀作品。民眾性體育事業蓬勃發展,不少運動項目取得出色的成績。烈性傳染病被消滅或基本消滅,城鄉人民的健康水平大大提高,平均壽命大大延長。

九、人民解放軍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得到壯大和提高,由單一的陸軍發展成為包括海軍、空軍和其他技術兵種在內的合成軍隊。野戰軍、地方軍和民兵三結合的武裝力量得到了加強,部隊的素質和技術裝備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進。在保衛和參加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人民解放軍發揮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堅強柱石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