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區農業結構調整情況的考察報告

關於農業結構調整情況的考察報告

臨淄區政府辦公室  王俊濤

為學習借鑑外地先進經驗,加快我區農業結構調整,8月19日至22日,區政府分三組對河北欒城縣及我省的煙臺、濰坊地區有關縣市(區)農業結構調整情況進行了學習考察,通過這次考察,進一步解放了思想,開闊了視野,學到了好的經驗。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外地農業結構調整的基本特點

此次考察,時間雖短,但收穫很大。一路上,大家邊聽、邊看、邊議,感觸很深,普遍感到這些地區農業結構調整的力度大,農民積極性高,發展的規模大,速度快,勢頭猛,所到的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閃光點,許多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國的前列。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重視程度高,發展速度快。此次考察,感受最深的就是外地對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視程度和發展速度。到安丘市參觀時,看到遍地是大蔥、大姜、花生等經濟作物,幾乎看不到糧食作物。臨朐縣僅上半年就召開了五次有關全縣農業結構調整的大會,還組織幹部民眾走出去開展大參觀、大學習、大交流活動,加大力度抓調整,掀起了農業結構調整熱潮。今年春夏兩季全縣共調增經濟作物10萬畝,經濟作物發展到62萬畝,糧經比例達到4: 6。畜牧養殖業發展極為迅速,養殖小區總面積發展到1.6萬畝,奶牛存養量達1.5萬頭,相當於整個淄博市的奶牛存養量。欒城縣自身資源優勢不突出,人口僅有32萬。這么一個小縣,生豬存欄卻是我區的兩倍,蛋雞存欄是我區的三倍,牛存欄是我區的2.5倍,畜牧業產值占到全縣農業總產值的一半,可見他們結構調整的力度有多大。當然,這與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是分不開的,他們每年都組織萬餘人次到外地參觀學習,把縣裡的農業會議開到縣外先進地區,能夠經常性的組織大規模的農業結構調整活動,其工作經驗很值得我們學習。

二是農民富裕,財力增強。調查中發現,凡是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大的地方,農民都變富了。欒城縣是傳統的農業大縣,長期以來,以糧食種植為主,農民增收緩慢,自97年開始,縣委、縣政府調整思路,把農業結構調整作為農民增收的關鍵,並大見成效。2000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3300元,其中來自畜牧、蔬菜、花卉苗木三大產業的收入分別達到778元、350元和600元。春源草業公司所在的城南鎮,草坪產業平均為農民多增加收入約1200元,一些種植養殖專業村,單項種養收入占全村農民純收入的80%以上。2000年,安丘市財政收入實現了3.3億元,其中農業收入達到了1.4個億,接近財政收入的1/2,農民人均純收入3680元,農民純收入70%以上來自於農業結構調整。農業結構的調整,使農民變富了,從而更加堅定了他們奔小康乃至更加富裕的信心。目前,大力調整農業結構,已成為廣大幹部民眾的共識,農民民眾結構調整的積極性高漲。

三是發展規模大,帶動作用強。臨朐縣大力發展畜牧養殖,4處鄉鎮形成了千頭以上的飼養規模,湧現出飼養百頭以上的奶牛生產專業村19個。該縣大棚西瓜也非常出名,楊善鎮大棚種植面積發展到4200畝,明年可達到1萬畝,僅西瓜一項,該鎮農民收入就達3000多萬元。萊陽的龍大集團是以農產品加工出口為主的外向型企業,現有員工13000餘人,總資產10億元,2000年共加工各種食品9.29萬噸,完成工業總產值10.1億元,實現利稅1 .8億元。僅在山東省內,就有5萬農戶為龍大搞蔬菜種植和加工。其下屬企業達22家,乘車參觀半個多小時還轉不完。諸城外貿集團擁有資產26億元,1.8萬名職工,2000年完成工業產值32.9億元,實現銷售收入34.3億元,利稅1.1億元,出口創匯2.16億美元。其中肉雞一體化生產體系形成年產父母代種雞200萬套、商品代雛雞8000萬隻、飼料50萬噸、加工凍雞14萬噸、分割出口4萬噸的規模,是全國最大的肉雞出口生產基地;玉米澱粉年生產能力106萬噸,居全國同行業首位;色素提鍊形成年加工色素2億克的能力,帶動基地20萬畝,是全國最大的天然色素出口生產基地。2000年公司向農村投放資金30億元,為農民增加收入2.8億元,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活力,起到了良好的帶動作用。

四是外向度高,創匯能力強。近些年來,安丘市積極實施農業經濟國際化戰略,因地制宜,大力興辦農產品加工企業,直接與國際市場接軌,推動了創匯農業的發展。目前,安丘市農產品加工企業已發展到1078家,年加工能力185萬噸,在濰坊市商檢局公布的出口蔬菜企業註冊登記中,該市有45家,占濰坊總數的68%,有37家農產品加工企業獲得了農產品進出口經營權。出口創匯作物基地面積達到40萬畝,去年通過多渠道出口農產品63萬噸,提供出口貨源26萬噸,實現收購值21億元,出口創匯1億多美元。萊陽市食品加工企業已達到250家,今年1-6月份,農產品出口創匯達2.0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4%.

二、外地農業結構調整的主要經驗

外地在農業結構調整中創造和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值得我們很好地學習借鑑。主要可以概括為“六抓”:

第一,抓龍頭,著力增強農業產業化的拉動力。龍頭企業上聯國內外市場,下聯千家萬戶。抓好一個龍頭,就會帶起一個系列;建起一批龍頭,就會帶起一片基地。所考察的地區無不把龍頭企業建設作為農業結構調整的首要環節來抓,靠龍頭拉動農業產業化經營。如,諸城市近年來調動方方面面的力量發展龍頭企業,堅持不分層次,市鄉村戶一齊上;不分性質,國有、集體、民營一齊上;不分方式,獨資、合資、合作一起上。截至目前,具有一定規模的各類龍頭企業已發展到900多家,年加工能力達到300萬噸,全市70%的農產品得到就地加工,轉化增值率在50%以上。萊陽市培植龍頭企業250餘家,固定資產達到了26.5億元,年加工轉化各類農產品50餘萬噸,其中:蔬菜30萬噸、糧油16萬噸、肉奶4.5萬噸。龍頭企業的發展,帶動了種養業的發展,並為第三產業開闢了新的發展空間。目前,全市有10多萬勞動力參與各種食品的加工、種植、養殖等行業,占全市勞動力總數的1/4。

第二,抓基地,夯實農業結構調整的基礎。有了龍頭,還必須建好基地,這樣才能為龍頭企業均衡供應大批量的優質原料,增強龍頭企業的競爭力。萊陽市按照龍頭企業需要什麼,附近基地就生產什麼,需要多少,就生產多少的原則,採取措施,大力發展企業車間式基地,訂單式基地,大戶、合作社連線下的規模化基地等,密切加工企業與農民的關係,靠加工企業的能力帶動產業結構調整工作的開展。幾年來,在蔬菜生產方面,分別建起了10萬畝芋頭、10萬畝大田菜和保護菜生產基地;在畜牧方面,分別建起了1萬頭奶牛、8萬頭肉牛、1400萬隻肉食雞生產基地和25個千頭以上規模的養豬場;果品生產方面,建起了面積35萬畝的蘋果生產基地,穩定發展了2萬多畝的萊陽梨生產基地。諸城市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分步實施的思路,大力組織專業化生產、規模種養。全市三分之二以上的耕地納入了基地化種植,養殖大戶發展到2萬個,各類專業飼養場9800多處。目前,全市種養基地提供的產品占全市農產品總量的70%以上。另外,為了密切龍頭企業與基地和農戶的關係,促進基地建設健康發展,對龍頭與基地農戶全面推行了契約化經營、契約化管理,組織龍頭企業與農民簽訂產銷契約,並經公證機關公證,以法律形式明確界定產銷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強化對龍頭和基地的雙向約束,使雙方真正結成了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經濟利益共同體,加快了基地建設,促進了農業結構調整。

第三,抓市場,拓寬農業發展空間。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凡是農業結構調整取得較大成效的地方,都是開拓市場比較成功的地方。實踐證明,市場也是龍頭,開闢好一個市場就能帶動一個產業,活躍一方經濟。象諸城市皂戶辣椒市場,年交易量5000多萬斤,交易額2億多元,帶起了1.6萬畝的辣椒基地和3000多個販運加工戶。目前,該市農副產品專業批發市場發展到61處,其中興建的龍海水產品批發市場,年交易額達到15億元,成為江北最大的“旱地碼頭”。近年來,還積極調整最佳化市場結構,開闢多元化市場,教育引導各龍頭企業樹立“站在全球搞行銷”的觀念,實行老市場新客戶、老客戶新市場、新客戶新市場、大客戶大市場,在鞏固現有傳統市場的同時,努力開拓南北美、歐共體、非洲和東歐等新興市場;堅持國際國內兩個市場一齊闖,構築多元化、多口岸的行銷格局。該市外貿公司加大國際市場開拓力度,主導產品肉雞由日本市場擴大到新加坡、沙特等8個國家和地區。同時,在全國主要大中城市建立了192處直銷點,內銷凍雞7萬多噸,實現了內貿外貿相互補充,企業迴旋餘地大大增強。他們還針對市場的多樣性,開發適銷對路的大眾化產品,搶占市場,如中康公司的大姜、圓蔥、芋頭、胡蘿蔔等保鮮品出口,在日本市場很受歡迎。去年共出口各類蔬菜9000多噸,創匯600多萬美元。

第四,抓科技,提升農業結構調整的檔次。農業能否再上新台階,最終要靠科技。所考察的地區都非常重視這一點。萊陽市順應國際、國內市場對農產品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的趨勢,從種子繁育、種植,到田間管理、採收等各個環節,加快農業高新技術,特別是農產品優質化生產和加工技術的引進和推廣。重點抓了良種的引進、繁育和推廣。幾年來,先後引進蔬菜良種40多個。目前,該市種植的基地蔬菜,大部分是從國外引進的品種。臨朐縣加快實施畜禽良種工程建設,縣政府投資成立了畜牧良種繁育中心,從國外積極引進推廣波爾山羊等優良品種,加快畜禽品種的更新換代,不斷提高畜產品質量和效益。萊州市加快實施“科技興農”工程。目前,該市涉農科研組織79家,從業人員近萬人。在推廣體系的建設上,堅持政府推廣、科研機構推廣與民間互相學習借鑑相結合,著力構建市、鎮、村三級科普網路。目前,萊州市從事農業技術推廣的人數達到6000多人。近年來,市政府還每年拿出專項資金,在電視台開闢了“農業科技天地”和“民營科技園”兩個電視欄目,採取定期播出、滾動播出的方式,普及農業實用型知識,宣傳依靠科技進步發家致富的典型。為了解決農業產業化發展中的專業技術難題,該市又在全省率先開通了“農業科技服務熱線”,並成立了10個農業專家組,配備了專車,及時解答、解決農民在發展高效農業中的疑難問題,被民眾親切地稱為“農業科技110" 。科技推廣體系的不斷完善,推廣方式的不斷創新,服務功能的不斷健全,加快了科技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步伐。

第五,抓中介,架起農民通向市場的橋樑。為了切實解決好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拉長、拉緊產業化鏈條,使農民有組織、有秩序地進入市場,達到農民、企業、政府都滿意的目的,他們採取政策引導、典型示範、政策扶持等措施,大力發展了以合作社為主的各種中介組織。依靠中介組織,把龍頭企業和農戶更加緊密地聯結起來,增強產業化各環節之間的關聯度,以此推進產業化升級。在中介組織的建設中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一是圍繞主導產業和主導產品興辦專業合作社。萊陽市圍繞蔬菜、果品、畜牧、糧油等主導產業和主導產品,重點發展了供應、加工、銷售、服務四種類型的合作社。如該市的宇敏蔬菜供銷合作社,共有社員126戶,股金10多萬元。2000年,合作社統一為社員供應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170噸,幫助社員銷售蔬菜、大梨等產品400多噸,為社員增加收入13萬元。二是以農產品加工企業為依託興辦合作社。如萊陽市的宏達食品公司,組織538戶菜農成立了專門為企業組織原料生產和供應的宏達果蔬供應合作社。2000年,合作社為企業供應的原料占企業需求量的70%。三是發展各類學會、協會。諸城市箭口鎮東丁家莊子村食用菌研究所,集生產、經營、服務於一體,帶動起600多個食用菌專業戶,戶均年收入過萬元。目前全市共發展各類合作組織1400多個,提高了農民的組織程度,在推進產業化經營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四是培育壯大經紀人隊伍。注重發揮經紀人的中介作用,把市場與農戶聯結起來。諸城市鄉埠頭村是一個偏遠村莊,交通閉塞,信息不靈,面對市場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村黨支部圍繞發掘本村養豬的傳統優勢,發展了一支由45人組成的經紀人隊伍,靠他們跑信息、找銷路,仔豬年交易量達到5.5萬頭,遠銷江蘇、青島、膠東、高密等地,不僅把本村的傳統優勢變成了產業優勢,而且成為全市的一個仔豬繁育、交易集散地,輻射帶動了全市的仔豬生產。

第六,抓服務,為農業結構調整創造良好條件。一是制定優惠政策,激勵農戶加快調整。臨朐縣每年拿出50萬元無償扶持畜牧良種繁育中心。河北欒城縣每年籌措2000萬元財政貼息貸款,用於支持農業結構調整和高效農業發展;制定出台了《欒城縣農村信用社農戶小額貸款管理暫行辦法》,進一步完善了農戶擔保機制,調動了農民調整結構的積極性。到目前為止,累計發放農戶小額貸款2795筆,總額4551萬元,支持農戶3055戶。在發展畜牧業方面,規定年產仔豬17000頭以上的養豬場每年可享受縣政府40萬元一年期的貼息貸款;雞存欄1萬隻以上,豬存欄300頭以上,牛存欄100頭以上,兔存欄2000隻以上的養殖場享受縣政府15萬元一年期的貼息貸款;對新建30頭以上的養牛場,每新購一頭肉牛,享受500元財政貼息貸款,每新購一頭奶牛,享受1000元財政貼息貸款;對畜產品深加工企業,年加工能力在1000噸以上,並與養殖戶訂有收購契約的,享受縣政府100萬元一年期貼息貸款;對中介服務組織,年銷售畜禽產品在500噸以上的,享受縣政府20萬元一年期的貼息貸款。另外,對外地區人員或企業到欒城投資興辦畜禽產品加工企業且年加工規模達到2000噸以上的,除享受上述優惠政策外,年終縣政府還將額外獎勵3萬元。二是搞好土地流轉。為解決阻礙結構調整的土地問題,欒城縣採取互換、轉包、出租、反租倒包等形式,促進了土地經營權的合理流動,為農業結構調整留出了寬裕的空間。1999年,結合土地調整延包,對人地矛盾突出的142個村進行了重點攻關,共留出空白地5萬餘畝,育林地2萬畝,規劃種植小區、養殖小區、工副業小區126個,有效地促進了全縣土地流轉工作的開展。截至目前,全縣土地流轉面積達8.9萬畝,涉及農戶16000戶。三是重視農業信息網路建設。安丘市成立了農副產品價格信息服務中心,及時發布國內各大城市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價格信息;欒城縣投資160萬元建設了欒城信息港,並且基本實現了與農業龍頭企業、大型農產品基地、示範園區之間的聯網,通過提供及時有效的信息服務,做到了“引導農民調、幫助農民銷”。四是發展職業技術教育,搞好人才服務。目前,諸城市各類職業技術學校發展到25所,在校學生近萬人。在辦學方向和教育內容上,先後開設了種植、養殖、林果、桑蠶、食用菌、食品加工等30多個專業。近年來,共向龍頭企業和農村輸送中等技術人才5萬多人,有3萬人成為各行各業的技術骨幹,5000多人成為農村專業戶和科技帶頭戶,為實施農業結構調整提供了智力支持。

三、對我區農業結構調整的有關建議

根據我區農業發展的要求,借鑑外地的先進經驗,我們認為,我區農業結構調整總的思路是:牢牢把握住提高農產品質量和效益這箇中心環節,面向國內外市場,依靠科技,在最佳化品種、最佳化品質、最佳化布局和提高加工轉化水平上作文章,在項目帶動,龍頭拉動上下功夫,實施“科技、市場、名牌”三大戰略,在重點抓好蔬菜生產的同時,積極發展林果業和畜牧業,大力發展創稅、創匯農業,從而達到結構品質調優,經濟調活,產品適銷對路,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當前,應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提高認識。思想解放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關鍵。不掃除思想障礙,突破“思維瓶頸”,推動農業結構調整,發展農村經濟就無從談起。儘管我區農業結構調整也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是由於傳統觀念、傳統種植方式根深蒂固,民眾的市場意識、競爭意識、風險意識比較淡薄,對發展效益農業不積極,特別是西部鄉鎮,存在不願乾、不敢幹、不會幹的問題,農業結構調整還有一定的難度。對此,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提高認識。要從改變農村幹部民眾的傳統觀念入手,積極組織幹部民眾走出去開展大參觀、大學習、大交流活動,讓廣大農村幹部民眾進一步開闊視野,使思想觀念來一個大解放,認識來一個大提高。要選派組建農村工作隊,圍繞農業結構調整,集中幫助村級班子抓宣傳發動和觀念更新,抓統一規劃和品種選擇,抓產前、產中、產後各項服務。特別是注重抓好典型,以期用實實在在的做法、成效引導和示範農民,讓老百姓自覺主動地調。東部鄉鎮要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加大調整力度,向“無糧村”、“無糧鎮”方向發展,真正掀起全區農業結構調整的熱潮。

(二)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從外地發展來看,農副產品的加工水平直接影響到一個地區高效農業的發展。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已成為我區農業發展的當務之急。今後要重點抓好齊美斯有限公司、麗華集團、蔬菜公司等農副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促其進一步上規模、上檔次,向大型化、集團化發展。同時,要著力挖掘和引進一批有經驗有市場的能人積極來我區創辦農產品加工企業。有關部門要從發展農業的大局出發來制定發展農業加工企業的優惠政策,千方百計創造條件支持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建設。通過實施扶持政策,力爭培植出一批象“龍大”、“得利斯”等那樣在全國叫得響、立得住的名牌,把我區的農業加工產品打入國內國際市場。同時,要積極探索完善農產品加工企業和農戶之間的利益調節機制,引導企業和農戶通過多種形式合作,形成“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產業格局,積極促進龍頭企業與農戶簽訂生產和供銷契約,大力發展訂單農業,確保農民增收、企業增效。

(三)下大氣力開拓農產品銷售市場。市場是高效農業的導向和載體,對實現農業商品性生產起著決定性作用,農業要發展,農民要富裕,離不開市場的帶動。對此,必須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下大氣力搞活市場流通,促進農產品銷售。一是要下大氣力抓好直銷市場的開拓。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積極吸引和支持外地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來我區設立辦事處。加強合作,要定期召開農產品銷售洽談會和新聞發布會,加大宣傳力度,不斷提高我區農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二是要大力發展農產品運銷業。堅持國家、集體、聯合體、個體一起上,建立起多元的運銷體系,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特別注重和發揮個體、聯合體在運銷中的作用,積極鼓勵和支持農民參與農產品運銷。三是利用國際網際網路、參加農業博覽會、外出上門洽談等多種形式搞銷售。四是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擴大農產品的出口創匯,大力發展創匯農業。要廣泛招商引資,吸引國外客商來我區創辦農產品出口項目,利用這些企業,從國外引進適銷對路的優新品種,提供給農民種養,建立和發展創匯基地,實行契約生產、契約收購,產品按國際市場加工後再銷往國外。同時,鼓勵我區蔬菜向俄羅斯、日本、韓國等出口,積極開拓國外蔬菜銷售市場,逐步提高我區創匯農業在農村經濟中的比重。

(四)積極發展各種類型的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要積極推進各種形式的聯合與合作,大力興辦多種類型的合作經濟組織,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深入發展,加快建立農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一是發展農產品銷售型合作經濟組織。這一合作經濟組織既可以由農村種養大戶牽頭建立,也可以由運銷能力強的個體、聯合體或加工龍頭企業牽頭建立,既可以是一個村、一個鄉鎮為單位,也可以跨村、跨鄉鎮,其宗旨是要積極參與和組織好農產品銷售。二是發展社區服務型合作經濟組織。即以土地集體所有為基礎,以地緣關係為紐帶,以農業生產、行政管理為特徵的合作經濟組織,其宗旨是擔負起對區域內的生產服務、管理協調、資源開發等職能。三是技術服務型合作經濟組織。主要依託區、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吸收農民入股參與組建,其宗旨是開展以農業技術、良種繁育推廣、小型農田水利建設、農機服務等方面的系列化服務。四是發展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主要是圍繞本地主導產業和農產品的加工、銷售,按照合作制的原則發展起來的合作經濟組織。

(五)加快實施科技興農戰略。一是進一步健全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完善農技服務網路。尤其要穩定現有農技隊伍,並制定措施,充分調動廣大科技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支持和鼓勵科技人員走向農業生產第一線,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科技承包等多種形式,創辦農業示範項目,積極主動地參與科技的引進、轉化與推廣。二是推廣套用先進適用新技術。突出抓好“種子工程”,大力開發、引進、推廣糧食、蔬菜、果品、畜禽等新品種,建議成立畜牧良種繁育基地,搞好品種的更新換代和最佳化升級。同時,要注重抓好高效養殖、模式化栽培和農產品加工、儲存、保鮮等先進技術的引進推廣,提高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利用率。三是繼續抓好農業科技攻關。要結合齊城農業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建設,加大農業高新技術及其產業化發展的力度,積極在農業生物技術、工廠化栽培與養殖等領域落實一批項目,使高科技農業實現突破性發展。同時,各鄉鎮也要根據各自實際,抓出一批規模較大、科技含量較高、具有先進性和示範性的農業現代化示範工程,推動全區農業現代化進程。四是進一步健全完善以普通教育為龍頭,職業技術教育為主體,各級各類技術培訓協調發展的農業教育和技術培訓體系,加強對農民的科技培訓,努力提高他們的科技文化素質和吸納運用新技術的能力。

(六)加快實施名牌戰略,培植農產品名牌。現在,各地都很重視名牌效應,象安丘市短短几年建成了6個“中國特產”之鄉,有48種農產品在國家工商總局註冊了商標,有18種農產品獲得了國家綠色食品標誌使用權。我們必須強化品牌意識,通過特色和品牌提高市場占有率。要以蔬菜和畜產品為重點,發展一批具有競爭實力的名牌產品。為確保我區農產品質量,農業部門要引導農戶向有機農業發展,要充分發揮我區被評為“全國標準化示範區”的優勢,組織農戶按標準化生產,大力推廣套用新品種、新技術,發展無公害綠色蔬菜,努力打響臨淄無公害綠色蔬菜品牌,提高市場知名度。同時,搞好農產品品牌認定,積極組織參加全國乃至世界性的農產品博覽會,讓更多的名牌產品走出臨淄,走向世界。

(七)切實為農民民眾搞好信息服務。在新的發展階段,農產品的生產將由市場來決定。在發展優質高效農產品方面,市場需要什麼,哪些能銷出去,價格如何,未來的需求趨勢怎樣等等,這些市場信息成了至關重要的生產要素。廣大農民民眾對信息求之若渴。為此,各級各部門要切實把為農服務做為首要工作,認真研究,抓好落實。特別是搞好市場信息、技術信息服務,要加快農業信息網路建設,以先進的信息技術和信息系統為載體,及時向農民傳遞各類農業生產、技術、價格和供求信息,來指導農民調,幫助農民銷。

(八)制定扶持政策,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農業結構調整是有風險的,各級都要建立完善農業的扶持、保護政策,調動農民調整的積極性。財政支農資金要重點投向結構調整,特別是對結構調整有重要帶動作用的龍頭企業建設。要實行集中投資政策,集中精力保重點,求突破,最大限度地發揮投資效益。要研究制定農戶小額貸款管理辦法,完善農戶擔保機制,方便農民貸款。各金融部門要進一步擴大信貸規模,並且重點扶持農業企業化經營和農副產品加工、運銷龍頭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