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台灣學習考察報告

5、功能齊全、運行高效運銷體系

我們專門考察了台北農產品批發市場的運營情況,早上6點我們實地到了台北果蔬批發市場,市場中心主任陪我們見證和經歷了台灣農產品現場交易。從開市、競價、成交、分裝等全過程,我們都是現場情景感受。

據我們詳細了解,台灣注重農產品的行銷,主要形式有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直銷店、產銷班。批發市場是最主要的形式,花卉、蔬果、肉品、魚貨等鮮活農產品主要通過批發市場來交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台灣各農會下設有各具特色的農產品產銷班,專職負責農產品的收購、分級、包裝、運銷等各類產後業務,他們都是以區域內的骨幹農戶牽頭,以合夥或股份制形式組建而成,使區域內的農業生產經營完全實現產業化運作,支撐和推動了區域農業的發展。台灣政府對農產品的運銷組織體系十分支持,在健全相關法規制度的同時,從規劃、建設、運行、資金、稅費等各方面都予以大力鼓勵和扶持。台灣的農產品運銷組織體系具有明顯的公用事業的特徵,但其資本都以民資為主,其運行都為民營性質。因而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有效監管之下,台灣的農產品運銷組織運行較為規範、高效,完全實現了貨暢其流的目標,農業生產者無任何的市場方面的後顧之憂。

三、台灣農業的啟示和建議

台灣農業在目前世界上處於比較領先的地位,特別是農業科研和農業裝備等方面尤為前沿。台灣的農業自然狀況,以及人文特質與大陸丘陵地區很相近。特別是台南的情況與我們**有許多相似的地方。比如人多地少、山多壩少、土多田少等。而台南主要是以發展農業為主,所以他們的做法對我們啟迪很深,對我們縣發展現代農業提供了可借鑑之處。

1、大力發展“精緻農業”。台灣針對土地面積小,土地屬於私有,難以組織較大規模的產業的實際,以農會為紐帶,把有相同意願的農民組織起來,發展適度規模的優勢產業。產業從設計、規劃開始就按高規格、高標準要求,搞精細化。政府在基礎設施和農業政策方面給予支持,農會從技術提供、資金提供、產品行銷上給予支持。因此,農業園區面積雖小,但都是些高標準、高技術、高品質、高效益的農業園區或農場。農業的比較效益低,在台灣也不例外。但在如何提高農業效益上,台灣農業給了我們以昭示。農業產業不要盲目地講規模,首先是要因地制宜選擇好產業,然後按現代農業的標準來規範建設,把適宜發展的產業做精做細,逐漸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品牌,生產出高附加值的產品。同時拓展農業的功能,把旅遊與之相結合,全方位地提高農業效益。

我們縣多是丘陵,搞較大規模的農業產業也不現實,而且市場不健全,規避風險的能力小。因此,我們可以借鑑台灣農業,大力發展適度規模的“精緻農業”,建設高標準的現代農業特色產業園區,生產獨具地方特色的優勢產品,形成區域優質品牌,最終把發展旅遊農業和休閒農業作為目標,進一步拓展農業的功能。全縣有30個鄉鎮,這30個鄉鎮幾乎都有可申報地理標誌的地方特色產品,我們可以通過引進業主,或者組織大戶,著力構建現代精緻農業園區,政府在園區規劃、基礎設施和農業科技方面給予支持,通過5年的努力,力爭建成30個“精緻農業”園區,創出30個地方知名農業品牌。如香山大蒜、復興海椒、太宗榨菜、**清見、萬林檸檬、**連翹、廣興麥冬、柳樹白芷等等地方特色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