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養老發展考察報告

——老有所為。在東鄰社區民眾聯絡所里,我們看到不少老年人的身影:有的穿梭其間維持秩序、協助開展活動,有的教授知識,或做義工布置、整理活動器械。我們隨介紹者走進品酒室時,一位年過花甲的主持人正在給學員做調酒示範,桌子上擺放著許多酒杯和顏色不同的酒。當得知我們訪問團有一位成員當天正巧是生日,熱情地斟滿了紅葡萄酒,雖然彼此才剛剛認識,滿場黑眼睛、黃皮膚、同根同族的華人拍手齊唱、真誠地祝她生日快樂!並舉杯共同祝願中新兩國人民的友誼世代長存!那一份濃濃的異國社區氛圍感染了我們每一名團員,那情景至今還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腦海里。

二、新加坡養老服務的啟示

新加坡,這個名字如今對於我們蘇州人已經不再陌生。在蘇州工業園區學習、借鑑新加坡的十多年經驗里,從各種媒體報導、文章故事中,與朋友和同事閒聊的話語間,我對新加坡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而真正感性地了解、認識她,是這次零距離的親密接觸。置身於這個美麗、清潔的海濱國家,我深切地感到新加坡多元種族、多元語言、多元文化和諧共存,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發達與純樸等多種因素融匯相通,從而構成了新加坡良好的人文氛圍並具有獨特的魅力。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經濟飛速發展、取得令世人矚目成績的同時,新加坡政府還不斷加大社會事業各項建設和管理,更沒有忽視老年人這一特殊群體的生活保障。新加坡在養老方面的成功經驗給了我們許多啟迪。

啟示之一:進一步落實養老服務事業政策,盡力完善養老服務設施。

蘇州市政府已於XX年12月出台了《蘇州市加快發展養老服務事業的意見》。這個意見從加快發展養老服務事業的總體思路、扶持政策、相關機制和組織領導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其中對於服務方式多樣化提出了以居家養老為主、機構養老為輔,大力發展家政照料、醫療保健、護理康復、精神慰藉等多種服務項目,實行有償、低償、志願服務,滿足不同層次老年人的服務需求。蘇州市到XX年,要全面建成以居家養老為主體、社區服務為依託、機構養老為輔助,覆蓋全體老年人的養老服務保障體系(蘇州模式)。其中開設老年人常見病專科和家庭病床,覆蓋面達到全市老年人口的90%以上,老年人日間護理、康復床位達到5000張以上。各類養老機構床位總量達到全市老年人口的18‰以上,城區22‰以上,具備全護理、半護理服務床位占養老機構床位總量的30%以上。檔案還從發展養老服務事業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規劃布局等方面作出了明確的規定。這些政策都為我市的養老服務提供了寬鬆的環境,關鍵是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儘快將這些養老政策落實到位,讓老年人從中得到實惠。

與此同時,我們還可以借鑑新加坡等國外的養老政策。比如:一是吸收新加坡在購買房屋上兼顧養老的優惠政策;二是學習新加坡的“倒按揭”(以房養老) 模式。即:60歲以上的老年人把房子抵押給有政府背景的公益性機構,由公益性機構一次性或分期支付養老金,老人去世時產權由這個機構處分,“剩餘價值”(房價減去已支付的養老金總額)交給其繼承人。我們在制定本國的養老政策時,既要兼顧國情地學習借鑑新加坡的成功經驗,又要與時俱進地大膽探索。

啟示之二:進一步發展養老服務“朝陽產業”,做好社會養老服務工作。

養老產業不同於一般產業,它是一個帶有公共性、福利性特徵的領域。要想辦好養老機構,在具體落實過程中還需要財政、稅務、金融、土地、工商、規劃等多方面的配合和政策扶持。國務院辦公廳於今年2月轉發的《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意見》中特別指出,要鼓勵社會資金以獨資、合資、合作、聯營、參股的方式興辦養老服務業。這表明我國的養老服務業已經徹底向社會資本開放。曾有“敢為天下先”的浙江人斥資1400萬元開辦了省內規模最大的民營養老院,經營了一段時間出現巨額虧損。當其向銀行融資時,卻得到“養老院是非贏利性社會福利機構,既不能作抵押,也不能貸款”的答覆,最終面臨關門窘境。如何開辦、扶持、經營好養老機構還需要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多方面的探索,讓經營者和受益者“雙贏”。

如何做好國際養老工作的對接,也是中國面臨養老服務的又一大課題。近日,從新加坡英文《海峽時報》的報導中獲悉,中國已經成為新加坡中產階級退休後選擇的定居地點之一。中國豐富的文化生活、快速發展經濟和較低的生活費用,都是新加坡人作出這項選擇的原因。據調查,願意選擇到中國過退休生活的新加坡人中,包括前銀行職員、商人、專業人員和公務員等。對新加坡的華族來說,他們選擇中國作為“退休天堂”還有其它原因,包括:對中國比較有親切感;由於外表一樣,通曉華語,有共同語言,容易融入當地社會;中國不像歐洲或其它西方國家那樣,他們不會受到種族歧視。其實,不論是新加坡、台灣等東南亞一帶的華人華僑,還是居住在歐美的外國人,他們都很嚮往古老的東方文化,喜愛“人間天堂”——蘇州。蘇州憑藉著緊鄰國際大都市上海的地理優勢、經濟的快速發展、良好的招商環境、廉價的勞動力市場、25XX年的吳文化歷史,已經成為外商投資的一片熱土,居住、學習的第二故鄉。做好服務外國人這篇養老大文章,讓海外華僑感受到“少小離家老大還”、遊子回鄉的親情和落葉歸根的鄉情,也是蘇州各類養老機構需要考慮和實踐的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