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考察報告4篇

為學習借鑑內地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經驗和做法,科學制定我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規劃綱要,根據自治區有關領導的安排,由自治區黨委農辦副主任代寧祥同志帶隊,有自治區有關地州黨委農辦主任參加的自治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學習考察組一行6人,於4月中下旬赴四川、貴州、湖南、江西、福建省,對五省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情況進行了學習考察。學習考察的五個省代表了不同層次經濟發展水平,考察的內容涉及到新農村建設的各個方面,既有經濟發展內容,又有社會發展內容,既有各省的面上部署,又有操作性很強的具體做法,既有經濟發達地方的典型經驗,也有經濟欠發達地方的推動措施。總體看,五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已邁出實質性步伐,安排部署力度大,組織措施有力,已經形成了全社會參與、紮實推進的良好局面。儘管學習考察時間短,但大家開闊了眼界,交流了經驗,加強了相互了解,普遍感到收穫很大。五個省的經驗和做法對當前我區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的借鑑作用。

一、五省的基本情況

四川省是我國的人口大省,也是農業大省,總人口8750萬人,農業人口6700萬人,耕地面積5856.6萬畝,人均耕地僅0.67畝。XX年全省生產總值達到7385億元,“十五”期間年均增長11.2%,農業增加值達到1496億元,“十五”期間年均遞增5.6%,農民人均純收入2803元。四川省也是一個畜牧業大省,XX年全年僅肉豬出欄就達8764萬頭,肉類總產量949萬噸,畜牧業產值1167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50%。

貴州省是一個多民族省份,有49個民族成份,總人口3900多萬人,少數民族人口占到總人口的38%,農村人口3225萬人,人均耕地0.67畝。全省88個縣市有50個是國定貧困縣,貧困人口266萬人,低收入貧困人口465萬人。XX年全省生產總值192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77元。

湖南省是我國中部地區經濟發展比較快的省份,全省國土面積21.18萬平方公里,總人口6700萬人,農村人口4241萬人,人均占有耕地略高於四川、貴州省。XX年,全省生產總值為6474億元,農業增加值1255億元,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056.2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18元。按常住人口計算,XX年湖南人均生產總值已經突破萬元大關,達到10366元。

江西省是一個農業大省,國土面積16.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4300萬人,農村人口3700萬人。這幾年江西省整體經濟實力迅速上升,XX年,全省生產總值達到4070億元,比上年增長12.8%,“十五”期間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6%,人均生產總值為9439元,按當年平均匯率換算,已突破1000美元大關。財政總收入426億元,“十五”年均遞增20%以上。XX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266元,比上年增收313元。

福建省是我國沿海經濟發達省份,全省3535萬人,陸域面積12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3.6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達3324公里,居全國第二位。XX年全省生產總值達到6560億元,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8621元,財政總收入78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450元。

二、五省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做法

(一)突出重點,全力推動。

一是抓好安排部署。去年底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結束後,五個省迅速行動,在春節前後相繼召開省農村工作會議,全面部署新農村建設,都以省委一號檔案下發了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施意見。江西省提出了“發展新產業,培育新農民,建設新村鎮,樹立新風尚,形成新機制,創建好班子”的具體工作目標。湖南省結合小康村建設,提出按照“農民富、村莊美、風尚好”要求推進新農村建設。二是強化組織領導。四川、湖南、貴州、江西省成立了由省委、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各市縣也都相應成立了組織機構。江西省的各級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還有單獨的編制和工作經費。三是加快制定規劃。各省新農村建設規劃重點放在“xxx”,同時謀劃“xxx”後十年。湖南省在抓好總體規劃綱要編制的同時,已先期制定並實施了《村莊布點規劃設計導則》和《村莊建設規劃設計導則》,計畫今年完成90%的村莊布點規劃編制,完成1500個村莊建設規劃編制。江西省把規劃的重點放到村鎮,同時,還相應制定2-3個不同行業的分項規劃,確保規劃任務落實到有關部門。江西省贛州市堅持規劃先行,從XX年秋新農村建設啟動以來,突出村莊規劃這個重點,目前,完成了264個圩鎮總體規劃、1046個行政村總計16794個村莊規劃的編制。貴州、福建省的新農村建設規劃綱要也基本形成,市縣新農村建設規劃也已啟動。四是大力營造新農村建設的輿論氛圍。各省高度重視新農村建設輿論宣傳工作,各類新聞媒體都把新農村建設作為重點內容,突出加以報導。湖南省在總結長沙縣黃興鎮鹿芝嶺村新農村建設的經驗基礎上,編輯出版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五言歌》,在農民民眾中廣泛流傳。四川省從4月上旬開始,組織38個部門的廳處級幹部組成新農村建設宣講團,深入各市縣進行新農村建設宣傳。五是加大投資結構調整力度。各省都明確把投資的重點由以城市為主轉向農村,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農村社會事業,突出強調確保落實中央提出的“三個高於”的投入政策,大幅度增加了對農業和農村建設的投入。貴州省今年財政支農資金比XX年增加3.786億元,主要用於支持新農村建設、水利建設和扶貧開發。湖南省今年安排省級財政支農資金47.76億元,比XX年增長30%,增幅大大超過往年。

(二)堅持把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放到中心位置。

各省新農村建設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把促進生產發展放到了首位,核心是強化新農村建設的產業支撐,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四川省提出“xxx”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遞增6%以上,江西省提出每年農民增收300元以上,湖南省提出到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4000元以上的目標。各省工作的主要著力點在四個方面:一是大力推進現代農業建設。重點在資金投入、科技創新和推廣、產業化經營、標準化生產等方面支持發展現代農業。四川省今年開始實施星火富民科技工程、畜牧增收科技工程、農業科技入戶工程和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畫,把科技貫穿於農業結構調整全過程。在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各省普遍加快了特色農產品的深度開發。湖南省重點是抓好10大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建設,依託龍頭企業帶動,突出培育糧油棉麻、肉奶水產、果蔬茶、竹木林紙、菸草等五大產業鏈。福建省的臨海藍色產業帶、閩西北綠色產業帶和閩東南高優農業產業帶,江西贛南的百萬畝臍橙生產基地都在繼續提升產業層次。四川省提出畜牧業產值在農業總產值中的比重要達到55%以上,力爭用3-5年時間把全省建設成為世界重要的豬肉加工出口基地。二是推動發展龍頭企業集群。目前四川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年銷售收入已經達到1002億元,下一步重點是推動龍頭企業集群試點示範,完善形式多樣的利益聯結機制,實施農業產業和農產品加工推進行動,進一步提升產業層次。湖南省提出在XX年全省166個國家級和省級龍頭企業年銷售收入413億元基礎上,繼續著力建設和完善一批農產品加工園區,力爭“xxx”培育10個年銷售收入30億元以上、30個10億元以上、100個1億元以上的龍頭企業。福建省從今年開始實施產業化“百龍千億”工程,將集中力量從更高層面扶持發展龍頭企業,加快形成一批產業集群。三是在更大範圍推動農村勞動力轉移創收。針對農村富餘勞動力多的狀況,各省普遍重視抓好農民外出務工創收工作,這成為近年來農民增收的最大亮點。XX年四川省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達到1637萬人,其中省外務工814萬人,勞務收入達到722億元,農民人均勞務收入1081元,占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0%以上,為繼續擴大勞務創收規模,“xxx”四川省將著力實施品牌勞務工程,推動“川妹子”、“川建工”、“川廚師”等品牌勞務的發展,並逐步向高端勞務市場和海外勞務市場延伸。貴州省有40%以上的縣,當年農民工務工收入超過全縣財政收入,“xxx”貴州省將繼續把勞務創收與扶貧開發結合起來推動,每年安排農村富餘勞動力技能培訓專項資金達7500萬元,計畫五年完成100萬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任務,帶動全省500萬農村富餘勞動力外出務工。四是繼續擴大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規模,全面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近幾年,五省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非常迅猛,成為農民聯結大市場、實現穩定增收的重要組織形式。四川省目前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已發展到1.3萬個,有會員278萬人,間接帶動了近800萬農民,“xxx”末,四川省經濟合作組織將突破2萬個。湖南省把發展專業合作經濟合作組織納入“xxx”規劃扶持發展,今年將確定1000個進行重點培育,以示範促發展,力爭到使各類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到2萬個以上,全省30%以上的農戶將成為合作組織會員。江西贛州市在新農村建設中把建設新經濟組織放到突出位置來抓,一年時間新建各類合作經濟組織1314家,經濟組織體系已經覆蓋全市60%以上的農戶。 

(三)開展新農村建設試點,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開展試點,積累經驗,以點帶面是各省推動新農村建設普遍採取的做法。江西贛州市新農村建設從XX年9月啟動以來,按照“五新一好”(即建設新村鎮、發展新產業、培育新農民、組建新組織、塑造新風貌、創建好班子)整體推進的要求,大力開展試點示範工作,對示範鄉、示範村在投入上適當傾斜,在領導力量上重點加強,在建設模式上大膽創新,在工作進程上適度超前,示範推動取得明顯成效,初步建立了一套新農村建設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機制,摸索出了在經濟欠發達地方推進新農村建設的“贛州模式”。今年江西省確定了6200個自然村開展新農村建設試點,安排試點專項資金6.7億元,重點是推廣贛州經驗。湖南省在總結多年來抓小康示範村建設經驗的基礎上,今年開始啟動“千村示範工程”,計畫用三年左右時間,集中力量抓好1000個新農村建設示範村,示範村實行黨政領導辦點示範和部門掛點制度,通過抓點帶面推動全省新農村建設。“xxx”期間,貴州省將安排1億元財政資金支持100個村開展新農村建設試點,每個村每年補助資金20萬元。福建省已經啟動了“百村示範,千村整治”工程,即對100個行政村全面加強農村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建設,建成新農村示範村,對1000個行政村全面開展村容村貌整治,僅廈門市今年安排給試點村的補助經費就達5000萬元。

(四)以村莊整治為切入點,著力改變農村面貌。

湖南省提出用五年左右時間,完成20%建制村的村容村貌治理任務,重點是開展村莊“三清五改”活動,即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和改路、改水、改廁、改欄,改灶,實施鄉村清潔工程,突出解決農民住宅與畜禽圈舍混雜問題,整治農村生態環境。福建省提出以村容村貌整治和環境衛生整治為著力點,切實改善農民居住環境,免費向農民提供經濟安全適用、節地節能節材的住宅設計圖樣,推動自然村整合,大力改造“城中村”、“空心村”,最佳化村莊布局,全面開展農村“家園清潔行動”,每年重點治理100個鄉鎮、1000個行政村,12年全面完成整治任務。江西省贛州市一開始就把村莊整治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突破口,突出抓好村莊規劃、推動“三清三改”(即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和改水、改路、改廁),通過“統一扶助標準、擇優選擇定點、實行以獎代補、農民自主建設”的辦法,引導農民加快改變村容村貌。村莊整治示範點由村民推薦成立的新農村建設理事會根據村民意向協定,自主向政府申報,政府不搞強迫命令。農民自願參與率高的村確定為新農村建設示範點,政府對示範點進行項目建設補助,主要是實物補助。整治前首先要完成村莊規劃,規劃以自然村為主,在原有基礎上,充分尊重農民意願,不搞千篇一律,注重保留農村歷史文脈,傳承客家建築文化,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樹,堅持基礎設施、房屋設計、社區服務“三配套”,注意把“三清三改”與舊房改造和新房建設結合起來,不搞大拆大建,防止脫離農民的經濟承受能力。同時,通過疏堵結合的辦法,一方面引導農民到規劃區建房,拆除“空心房”(長期無人居住的破房屋),流轉宅基地,改造舊村落,建設新村鎮;另一方面開展對農村違規批地、亂占耕地建房的整治工作,查處亂占亂批行為,將村莊規劃建設納入了制度化、規範化軌道。整個建設過程實行村民自主管理、自主實施、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僅一年多時間,贛州市村莊整治已經取得顯著成效,政府補助的資金和實物僅占35%左右,發揮了政府投入的引導作用,有6700多個村莊完成了“三清三改”任務,60萬農民飲上了乾淨自來水、用上了衛生廁、走上了平坦路,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有2500多個村莊達到全面整治要求。

(五)加大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力度,推動新農村建設全面發展。

各省主要在財政資金投向上開始重點向農村社會事業傾斜。福建省提出“xxx”將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扶持發展農村社會事業,今年各級財政安排資金6.42億元,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啟動了百所鄉鎮衛生院改造提升工程,同時,將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試點的財政補助標準從人均20元提高到40元。廈門市今年著力實施農村社會事業項目建設工程,將原定四年時間完成的農村教育、衛生項目提前到今年底完成,年內全市農村有線電視入戶率將達到70%,自來水入戶率將達到80%以上。江西省在財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今年新增近4億元資金用於農村中國小基本建設,新增4000萬元用農村文化事業建設,總額達到1億元,新增2.8億元資金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和開展新型合作醫療試點,力度明顯大於往年。

三、幾點啟示

(一)要科學制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新農村建設必須堅持規劃先行,自治區成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領導小組,突出抓好新農村建設規劃是完全必要的。我們所到的五個省從上到下新農村建設規劃工作抓得都很緊。我區的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也應加快編制,總體規劃應突出巨觀性、政策性、指導性,同時,應全面啟動有關部門行業、地州市和縣市新農村建設規劃工作。特別是縣市和部門的規劃要作為一個重點來抓,突出規劃的操作性。規劃的編制一定要和當地“xxx”規劃相互銜接,要突出各地特色,特別是村莊建設規劃要充分尊重農民意願,注重保留當地民族特色,不能搞千篇一律,一個模式,形成過程中要廣泛徵求各方面意見,使之更加符合實際,以增強規劃的指導性和科學性。要加強對規劃工作的指導,強化各部門、各地州市和縣市的協調配合和交流。在自治區總體規劃沒有出來之前,可以學習湖南省的經驗,結合我區實際,先期制定一個村莊布局規劃和建設導則,以指導各地搞好村莊規劃建設。

(二)要抓緊開展新農村建設試點示範工作。借鑑內地的經驗,我區新農村建設試點示範工作應全面展開:一是要積極支持地州、縣市抓好一批試點示範,帶動面上的工作。試點工作要把重點放到村一級,有選擇性地針對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特色的村莊類型開展,可以是行政村,也可以是自然村,可以是小康村,也可以貧困村,試點村要按照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全面推進。自治區的試點工作要採取立足村鎮一級,以縣為主整體推進的辦法,積累經驗。二是試點示範工作要找準切入點。建設新農村是一個全面的要求,抓試點示範不能單獨搞一個模式,一定要結合試點村實際,從民眾最關心、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事情做起,找準推進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以此全面帶動新農村建設。要發揮好農民的主體作用,調動農民的積極性,把民眾能不能得到實惠作為試點工作的落腳點和出發點。三是要建立有效的工作機制。要從管理體制、組織領導機制、投入引導機制、服務保障機制、監督機制上不斷創新,確保試點效果。江西贛州市的試點工作搞得好,就是因為突破了傳統的管理體制,大膽創新,改變了單純地給錢給物的做法,形成了一整套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運作機制。我區試點工作一開始就要注意充分依靠當地農民民眾的力量,實行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農民為主,形成農民自主發展、自主建設和自我監督的機制。

(三)要採取綜合措施,促進農民持續大幅度增收。這幾年我區農民收入實現了較快增長,但和內地相比,我們的差距十分明顯。考察的五個省中除貴州省農民人均純收入低於我區外,其他省都要高於我區,最高的福建省比我區高出近XX元。我區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也在繼續擴大,農民增收難是新農村建設中面臨的最突出問題。相比之下,我區農民增收的渠道還不夠多,抓農民增收的力度還不夠到位,促進增收的措施針對性還不夠強,借鑑五省的經驗,必須強化三個方面工作:一是要努力培育新產業,拓寬增收渠道。我區加快發展“四大”基地,培育優勢主導產業的思路是完全正確的,要繼續圍繞提高綜合效益,立足發展現代農業,突出科技成果轉化運用和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這個重點,促進農民形成穩定的增收來源。我區農民收入和內地相比差距大,主要就是非農產業收入和勞務收入差距大,必須下更大努力把農村非農產業和勞務經濟做大,開闢農業和農村外部增收空間。二是要把貧困地區農民增收作為一個突出重點來抓。我區農民增收難一定程度上表現為貧困地區農民增收難,要學習貴州省開發式扶貧的經驗,緊緊圍繞農民增收這個關鍵,層層抓落實,紮實推動貧困地區農業產業化經營,突出抓好貧困地區勞動力技能培訓,加快發展貧困地區勞務經濟,從多渠道增加貧困農民收入。三是要進一步強化增收的組織措施。要實行目標考核責任制,把農民增收目標放到更加突出位置,作為新農村建設最重要的一條指標落實到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形成各方面抓增收促發展的合力。

(四)要因地制宜推動村莊整治。內地五省的經驗表明,不論經濟發達的村莊,還是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的村莊,只要尊重農民意願,找準辦法,都可以通過搞好村莊整治,較快地改變農村髒亂差的面貌。我區村容村貌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缺少規劃,亂堆亂放亂建,人和畜禽混雜,人居環境差等,當前解決這些問題要實行分類指導,有計畫有步驟地推動。要把整治農村環境衛生和加強農村水電路等生活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村莊整治的著力點,通過清理垃圾和衛生死角,清除亂搭亂建,推進農戶改圈、改廁、改水、改房和村莊道路硬化、綠化、亮化,儘快改變農村面貌。對已經有基礎的小康示範村主要是完善和提升,加快完善配套設施,大力發展農村社區服務,提高村莊現代化水平。農村集體經濟有實力,農民收入較高的村莊,要適度超前制定整治規劃,把舊村改造和新村建設結合起來推動。對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的村莊,整治的重點要放在舊村改造上。同時,要結合實際,合理調整當地村莊布局,推動一些偏遠村組就近合併,實行小村變大村,實行集中統一規劃建設。在具體工作中,一定要防止脫離實際,搞大拆大建,盲目攀比。 

(五)要進一步形成全社會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合力。一是要切實強化對新農村建設的組織領導。五個省通過成立強有力領導機構,全力推動各項工作的做法值得我區學習。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期的任務,涉及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黨的建設各個方面,只有強化組織領導,才能加強各部門行業之間相互協調配合,進一步整合各方面力量,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二是要大力營造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強大輿論氛圍。要繼續把新農村建設作為宣傳報導的一個突出重點,通過宣傳報導,正確引導各地開展新農村建設。要組織新農村建設宣講團,深入農村牧區開展新農村建設宣傳,進一步激發蘊藏在民眾中的新農村建設積極性和創造性。要及時總結和宣傳各地新農村建設的典型經驗,發揮好示範帶動作用。三是要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要加快農村改革,進一步消除影響農村發展體的體制機制障礙,繼續加大國民收入分配結構調整力度,強化財政、金融、流通等方面對農村的支持,促進城市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加快改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滯後的局面,不斷增強農村發展的活力和後勁。

四川旅遊業發展考察報告
四川考察報告(2) | 返回目錄

四川旅遊業發展考察報告

省政府赴四川考察組

11月3日

10月29日—11月2日,省政府副省長韓忠學率省直發展改革、財政、交通、建設、旅遊、政策研究等部門和黃岡、神農架、武漢市黃陂區、武當山等地區政府負責人,赴四川省就旅遊業發展情況進行了為期5天的考察。考察組一行考察了成都杜甫草堂和“農家樂”項目,阿巴州九寨溝和黃龍景區,廣漢三星堆古遺址等景區以及基礎配套建設情況,聽取了四川省旅遊業發展情況的介紹。總的認為,四川省發展旅遊業的決心大,動作大,聲勢大,規模大,效益大,有許多經驗和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一、四川省旅遊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四川是旅遊資源大省,也是目前我國旅遊業發展勢頭強勁的省份之一。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四川省加快了旅遊資源優勢向旅遊經濟優勢轉化的進程,加快了旅遊資源大省向旅遊經濟強省邁進的步伐,使旅遊業在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進入了良性的快速發展軌道。

——旅遊資源豐富、有特色。四川自然風光雄奇秀美,巴蜀文化積澱深厚,民族風情多姿多彩。旅遊資源具有數量多、類型全、分布廣、品位高等特點。現有九寨溝、黃龍、峨眉山—樂山大佛、青城山—都江堰等4處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14處國家4A級旅遊區,15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5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5處國家級森林公園,8處國家級地質公園,6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座中國歷史文化名城,9座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其單體旅遊資源優勢明顯,整體開發的前景廣闊。

——旅遊產品開發力度大、有品位。四川省按照以市場定產品、定規劃的思路,堅持規劃先行的原則,高標準、高水平、高質量地編制旅遊規劃。在1997年率先完成《四川省旅遊發展總體規劃》的基礎上,編制了中國“第一山”國際旅遊區、大九寨國際旅遊區、臥龍中華大熊貓生態旅遊區、三星堆古遺址文化旅遊區和都江堰—青城山生態文化旅遊區等五大旅遊區規劃,從基礎設施、環境整治、宣傳促銷等方面增加投入,加快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國寶大熊貓、古蜀文化三星堆、童話世界九寨溝三大旅遊品牌和九寨溝、黃龍、峨眉山—樂山大佛、青城山—都江堰等4處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等,已成為海內外旅遊市場具有較強影響力和吸引力的旅遊產品。

——旅遊產業要素配套完善、有檔次。目前四川全省高速公路里程近1700公里,擁有10個支線機場航空網路, 旅遊的可進入性大大提高。特別是九寨黃龍機場的建成通航,很快地提高了這兩大品牌景區的交通便捷性,進入了民航航班穿梭、景區客源大增、互促互動的良性發展。開通了同往歐洲、東亞、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的10條國際旅遊航線,為出入境特別是入境旅遊的快速增長提供了便利條件。加快重點旅遊公路以波形防護欄、各種路標路牌為重點的安全設施建設,遏制了重特大涉旅交通事故的發生。全省重視旅遊配套設施建設和旅遊服務功能的完善,形成了成都、綿陽、自貢、樂山等一批環境優美、文化濃郁、設施完善的旅遊城市。全省有旅行社540多家,星級飯店380多家;重點旅遊景區都建有具有一定規模的遊客中心、購物場所和特色文藝表演場所,以及規範的停車場和生態型、環保型旅遊廁所。各類旅遊服務設施有規模、有檔次,增強了景區的品位和對外吸引力。

——旅遊產業效益增長快、有規模。四川省旅遊總收入從1998年的126億元增加到的421億元,增長了3.34倍,旅遊總收入相當於GDP的比重由1998年的3.6%上升到的7.8%。今年截止“十一”黃金周,全省共接待旅遊者突破1億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484億元,預計今年旅遊總收入超過500億元,接待入境旅遊者突破70萬人次,外匯收入突破2億美元。在市場分布上,國內旅遊增長很快,入境旅遊穩步發展,省內市場和省外市場比重各半,旅遊業呈現出效益型、規模型增長的態勢。重點旅遊景區經濟效益快速增長,如按九寨溝景區目前的接待量計算,今年的門票及景區內交通收入達7億元,旅遊綜合收入有望超過15億元。

二、四川省發展旅遊業的主要做法

近年來,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領導和重視下,四川省加強組織領導,明確發展目標,理清發展思路,創新發展模式,落實發展措施,保持了旅遊業的快速增長和規模發展。目前四川正在以一流的旅遊資源、一流的發展理念、一流的開發模式、一流的運作機制,打造一流的旅遊品牌,營造一流的旅遊環境,實現一流的發展目標,旅遊業的發展態勢十分看好。

(一)創新協調機制,大力實施政府主導型旅遊業發展戰略。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旅遊產業發展工作,堅持把旅遊業作為全省國民經濟的六大支柱產業之一來重點培育,明確提出了“加快建設旅遊經濟強省”的目標,加大了政府主導旅遊業發展的力度,推出了一系列促進旅遊業發展的措施。一是率先在國內召開全省旅遊發展大會。去年以來,四川省委、省政府兩次召開“四川旅遊發展大會”,進一步明確了發展目標和戰略重點,提出了促進旅遊業發展的各項措施。省委書記、省長、“四大家”領導,省直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各市州和重點縣(市)黨政一把手,中央有關部門負責人、海外投資商都參加了會議。兩屆的旅遊發展大會至少達到了三個目的:一個是省委、省政府推動旅遊產業發展的工作會議;一個是烘托旅遊產業發展的節慶活動;一個是加快旅遊產業發展的全民動員大會。同時,他們還將採取各地申辦的形式,每年召開一次旅遊發展大會,力爭把“旅發會”辦成國內知名的節慶會展品牌。二是制定加快發展的政策措施。去年以來,四川省委、省政府先後制定下發了《關於加快四川旅遊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和《關於進一步加強對旅遊產業發展工作領導的通知》,提出了支持旅遊業發展的一系列措施。三是加強了對旅遊產業發展工作的組織領導。調整、充實了全省旅遊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組長由省長張中偉擔任,3位省委、省政府領導任副組長,27個省直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調整了省政府領導的分工,明確分管計畫、交通、建設的副省長分管旅遊行業。同時還加強了省旅遊局對全省旅遊產業發展的綜合協調、監督檢查、行政執法、行業管理和指導服務等方面的職能。四是省領導全面督導旅遊產業發展工作。省委書記、省長利用周末多次帶隊深入景區調研,解決旅遊發展的重大問題。書記、省長去年就旅遊方面的批示達66次之多,今年開始在家的省委常委每個周末到旅遊景區調研,現場解決有關問題。五是政府將旅遊產業發展的基礎性工作拿在手上來抓。今年初,由省長任組長在國內率先編制的省級生態旅遊發展白皮書——《四川省生態旅遊發展報告》正式出版,成為全省旅遊資源的保護性開發和可持續發展的綱領性檔案。目前省政府正在組織編寫《四川省文化旅遊發展報告》,以指導推進省內特色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

(二)加強部門聯動,加快實施大旅遊發展戰略。四川省在加強對旅遊業領導的同時,也加大了部門聯動推進旅遊業發展的力度。在首屆全省旅遊發展大會上,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大旅遊”發展目標,明確了“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的旅遊業發展模式,研究制訂了大旅遊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各級政府分別將旅遊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明確發展目標和產業定位,加大資金投入和政策扶持。省政府從1998年開始每年安排萬元發展資金,今年增加到3000萬元,明年將新增1000萬元,一併列入部門預算。此專項資金主要用於旅遊規劃、宣傳促銷、景區開發引導、人才培訓和市場監管等5個方面。省交通、旅遊部門建立旅遊交通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旅遊交通建設問題。省交通廳每年安排6000萬元的旅遊公路建設專項資金,會同省旅遊局研究解決旅遊景區公路建設問題。省級新聞單位特別是電視台每年安排一定時段免費播放四川旅遊形象廣告。目前各級政府抓旅遊發展的工作熱情空前高漲,發展改革、交通、財政、建設等部門支持、配合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明顯,全省上下形成了團結一心傾力培育旅遊支柱產業、加快發展大旅遊的良好氛圍。

(三)突出發展重點,全力實施旅遊精品名牌戰略。四川省發展旅遊業的目標明確,思路清晰,重點突出,措施有力,有效地推動了全省旅遊精品名牌建設。全省將國寶大熊貓、古蜀文化三星堆、童話世界九寨溝三大旅遊品牌和“第一山”國際旅遊區、大九寨國際旅遊區、臥龍中華大熊貓生態旅遊區、三星堆古遺址文化旅遊區和都江堰—青城山生態文化旅遊區等五大旅遊區作為戰略重點,加大了資金投入,加強了政策傾斜,推進了旅遊精品名牌建設。四川省按照大旅遊的發展思路,引入旅遊經濟區的開發理念,—將投資300億元建設179個旅遊及其相關項目,逐步推進了五大旅遊區上規模、上配套、上水平、上檔次。如九寨溝景區投資4000萬元添置環保廁所,投資1.6億元購置200多台車輛用於景區內的往返客運,方便了景區管理,也提升了景區的品位。四川還率先在國內探索景區開發的新模式,對碧峰峽景區進行了所有權、管理權、經營權相分離的嘗試,得到了有關方面的認可。

(四)加強綜合治理,整體實施旅遊環境最佳化戰略。近年來,四川省委、省政府在整治軟硬環境、規範市場秩序、保護自然生態等方面,突出重點,創新手段,加強督辦,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是加強旅遊法制建設。在已經制定的《四川省旅遊管理條例》基礎上,四川省率先在全國出台了《四川省旅遊服務質量管理條例》,目前正在對《四川省旅遊管理條例》進行修訂。二是加強旅遊綜合治理。四川省政府出台了《關於強化旅遊市場綜合治理機制的實施意見》,擴大旅遊綜合治理的內容和形式,成立省、市(州)兩級旅遊市場綜合治理辦公室,統一開展旅遊綜合執法和監督檢查,從而推動了旅遊環境綜合治理長效機制的建立。至今為止,四川省政府針對環境問題已給5個市(州)或部門下達整改通知書,落實整改到位。利用省內1700多名森林警力,創造性地開展了“警民共建安全文明旅遊區”、“中學生愛我家鄉游”活動,使旅遊環境建設與兩個文明建設、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得到了有機結合。三是加強旅遊行政執法機構建設。省政府批准組建了“四川省旅遊行政執法總隊”,給予25個行政編制,所需經費列入部門預算。成都市旅遊行政執法大隊也安排了20個行政編制。四是加強行業管理。制定了旅遊交通安全、線路設計、景區景點、購物場所、宗教場所、餐飲和宣傳報導等多個規範管理辦法,規範並提升了全省總體服務水平。五是率先在國內開展“農家樂”旅遊項目,推動了農業生態旅遊的發展,延伸了旅遊產業鏈。

(五)擴大對外宣傳,全面實施旅遊整體形象戰略。近年來四川省按照統一省內形象、整體對外宣傳的思路,以五大旅遊區的整體促銷支撐全省旅遊形象推廣,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是政府主導推動。省委書記、省長親自參加旅遊宣傳和招商活動。分管副省長一般都要帶隊出席大型展銷、促銷活動。各地特別是五大旅遊區政府不斷增加對外宣傳的投入,以大手筆造就大轟動,以大投入贏得大效益,形成了良性循環。今年省旅遊部門的3000萬元發展基金,有三分之一以上用於了整體形象宣傳。目前四川省初步建立起政府主導、市場主體、各方聯合、市場化運作的宣傳促銷工作格局。二是統籌省內形象。四川省打破行政區劃的限制,對全省旅遊區實行統一規劃、統一開發、統一建設、統一宣傳促銷,初步形成了以九寨溝、黃龍旅遊區為重點的北環線,以國寶大熊貓為品牌的西環線,以佛教文化、竹文化為主題的南環線,以革命歷史文化和川東將帥故里為主題的東環線等四大旅遊環線。三是突出宣傳重點。由省宣傳部門牽頭、相關部門和地區配合,對五大旅遊區進行整體策劃包裝,加強整體形象宣傳、精品組合宣傳、境內外重要媒體組合宣傳、網路宣傳、主動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宣傳,在促銷方式上有所創新,在宣傳效益上有了新的突破。五大旅遊區的國內旅遊人數和收入占全省70%左右,入境旅遊人數和外匯收入占全省90%以上。四是加強區域合作和對外聯合。開發建設一批跨行政區域的精品線路,積極推進建立川滇藏香格里拉生態旅遊區;與重慶共推樂峨—蜀南竹海—長江三峽精品旅遊線;與重慶、貴州合作開發川黔渝“金三角”旅遊線;與陝西合作推出生態文化旅遊線。同時,四川還採取互通航線、互送客源的形式,加強了港澳台、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的旅遊合作。

三、幾點啟示和建議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有力推動下,我省旅遊業初步形成了突出龍頭、抓住重點、培植精品、帶動全面的格局,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正在成為全省第三產業的龍頭,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但同時也要看到,我省旅遊業與四川相比,無論從資源的種類和品位來看,還是從發展的力度和步伐來講,都還存在著較大差距。目前四川省發展旅遊業的做法和經驗,給我們很多啟示,有一些還值得我省借鑑。

(一)強化政府主導旅遊業發展的模式,建立比較完備的發展機制。四川省的經驗進一步表明,在旅遊業發展的初級階段,必須強化政府在加快發展旅遊業中的主導作用,充分發揮調控、協調、引導、監督和服務等職能,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逐步建立起系統完備、運行暢通的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大旅遊發展機制。為此,建議:一是儘快籌備召開類似於四川旅遊發展大會的全省性高規格、大規模的旅遊產業發展大會,以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目標,突出重點,強化措施,推動旅遊業的快速發展;二是為籌備好這次會議,請省委政研室或省政府研究室牽頭,發改委、財政廳、交通廳、旅遊局等部門參加,組成專班開展全省旅遊調研工作,負責草擬省委、省政府支持旅遊業發展的政策性檔案;三是儘快調整、充實省旅遊協調領導機構,成立由省長任組長、省委副書記和分管副省長任副組長、相關部門參加的全省旅遊產業發展領導小組。

(二)進一步明確戰略重點,加快旅遊精品名牌建設。四川省的經驗表明,在各級政府財力十分有限的情況下,一方面要想辦法擠出資金,增加對旅遊業的投入,一方面要突出重點,集中各方面力量,大力加強精品景區建設。特別是要把旅遊精品名牌建設當作一項系統工程,在內抓基礎配套建設、外抓整體形象宣傳上增加財政性投入,為重點景區招商引資、規模發展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為此,建議:一是進一步明確戰略重點。按照圍繞產品搞開發的要求,繼續實施“一江兩山”(三峽、神農架、武當山)重點發展戰略,把世界遺產·三國文化旅遊區、三峽·神農架旅遊區、武漢都市旅遊區、亞洲第一洞·清江民俗風情旅遊區,作為國際精品旅遊區進行開發建設。各部門和相關地區應圍繞四大旅遊區,按照各自的職責增加投入,加快建設,力爭3—5年內將其打造成國際旅遊精品。二是加強對重點景區的內涵式、高品位開發。學習四川經驗,自然生態型景區要從嚴格保護的角度,加強景區道路、車輛、廁所、停車場等基礎配套設施建設,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歷史文化型景區應注重挖掘、整理,創新表現方式,像三星堆那樣既講究內外設計風格的新穎、美觀,又追求文物展示內容的細膩、別致,使人們在享受美感之中獲取知識;重點景區還應加強地方特色文藝節目的開發,提高檔次和水平。三是各級財政應增加對旅遊業的投入。省財政應增加旅遊發展專項資金,列入部門預算。四是創新重點旅遊景區開發模式。積極支持重點旅遊景區在開發建設上探索所有權、經營權、管理權相分離的模式,吸引大集團、大公司投資參與景區經營管理,擴大規模,提高檔次。

(三)繼續加強宣傳促銷,塑造湖北旅遊的整體形象。四川省的經驗表明,各級政府應在對外旅遊宣傳中發揮強有力的引導作用,在推廣旅遊形象中切實發揮主導作用。為此,建議:一是建立旅遊宣傳工作的聯動機制。要加強對旅遊宣傳促銷工作的領導,協調外宣、外事、外貿等部門、相關地區和旅遊企業,集中各方面的力量,共同開展旅遊宣傳促銷工作,塑造統一的對外形象。各級政府部門要像抓工農業產品銷售那樣抓旅遊產品的宣傳促銷。二是整合全省旅遊形象,精心加以策劃、包裝。要以四大旅遊區為依託,突出各自的主打產品,根據旅遊市場的不同需求進行整體設計、包裝,形成統一的旅遊產品形象。三是不斷地創新宣傳促銷的方式和手段。要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藉助各種傳媒,採取多種形式,大手筆、多層面、有針對地開展對外宣傳促銷工作,不斷提升統一的旅遊形象。同時,各級政府要逐年增加對旅遊宣傳工作的投入,並列入部門預算。

(四)繼續加強旅遊行政執法機構和隊伍建設。四川省的經驗表明,塑造精品名牌、拓展客源市場,內部需要良好的旅遊環境和市場秩序;良好的旅遊市場秩序,需要有一套相關法規和制度來規範,更需要有一支良好的行政執法隊伍來維護。為此,建議:一是加快旅遊法制建設。儘快修訂出台《湖北省旅遊條例》,使之成為促進旅遊發展、規範行業管理的有力保障。二是積極制訂旅遊各行業要素的管理辦法,規範服務標準,促使全省旅遊整體服務質量邁上一個新的水平。三是加強旅遊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建議成立“湖北省旅遊行政執法總隊”,安排行政編制20人,所需經費列入部門預算。各市州也應成立相應的行政執法機構,安排一定的編制和經費。

四川、貴州、湖南、江西、福建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學習考察報告
四川考察報告(3) | 返回目錄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學習考察組

(4月30日)

為學習借鑑內地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經驗和做法,科學制定我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規劃綱要,根據自治區有關領導的安排,由自治區黨委農辦副主任代寧祥同志帶隊,有自治區有關地州黨委農辦主任參加的自治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學習考察組一行6人,於4月中下旬赴四川、貴州、湖南、江西、福建省,對五省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情況進行了學習考察。學習考察的五個省代表了不同層次經濟發展水平,考察的內容涉及到新農村建設的各個方面,既有經濟發展內容,又有社會發展內容,既有各省的面上部署,又有操作性很強的具體做法,既有經濟發達地方的典型經驗,也有經濟欠發達地方的推動措施。總體看,五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已邁出實質性步伐,安排部署力度大,組織措施有力,已經形成了全社會參與、紮實推進的良好局面。儘管學習考察時間短,但大家開闊了眼界,交流了經驗,加強了相互了解,普遍感到收穫很大。五個省的經驗和做法對當前我區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的借鑑作用。

一、五省的基本情況

四川省是我國的人口大省,也是農業大省,總人口8750萬人,農業人口6700萬人,耕地面積5856.6萬畝,人均耕地僅0.67畝。全省生產總值達到7385億元,“十五”期間年均增長11.2%,農業增加值達到1496億元,“十五”期間年均遞增5.6%,農民人均純收入2803元。四川省也是一個畜牧業大省,全年僅肉豬出欄就達8764萬頭,肉類總產量949萬噸,畜牧業產值1167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50%。

貴州省是一個多民族省份,有49個民族成份,總人口3900多萬人,少數民族人口占到總人口的38%,農村人口3225萬人,人均耕地0.67畝。全省88個縣市有50個是國定貧困縣,貧困人口266萬人,低收入貧困人口465萬人。全省生產總值192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77元。

湖南省是我國中部地區經濟發展比較快的省份,全省國土面積21.18萬平方公里,總人口6700萬人,農村人口4241萬人,人均占有耕地略高於四川、貴州省。,全省生產總值為6474億元,農業增加值1255億元,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056.2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18元。按常住人口計算,湖南人均生產總值已經突破萬元大關,達到10366元。

江西省是一個農業大省,國土面積16.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4300萬人,農村人口3700萬人。這幾年江西省整體經濟實力迅速上升,,全省生產總值達到4070億元,比上年增長12.8%,“十五”期間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6%,人均生產總值為9439元,按當年平均匯率換算,已突破1000美元大關。財政總收入426億元,“十五”年均遞增20%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266元,比上年增收313元。

福建省是我國沿海經濟發達省份,全省3535萬人,陸域面積12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3.6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達3324公里,居全國第二位。全省生產總值達到6560億元,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8621元,財政總收入78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450元。

二、五省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做法

(一)突出重點,全力推動。

一是抓好安排部署。去年底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結束後,五個省迅速行動,在春節前後相繼召開省農村工作會議,全面部署新農村建設,都以省委一號檔案下發了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施意見。江西省提出了“發展新產業,培育新農民,建設新村鎮,樹立新風尚,形成新機制,創建好班子”的具體工作目標。湖南省結合小康村建設,提出按照“農民富、村莊美、風尚好”要求推進新農村建設。二是強化組織領導。四川、湖南、貴州、江西省成立了由省委、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各市縣也都相應成立了組織機構。江西省的各級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還有單獨的編制和工作經費。三是加快制定規劃。各省新農村建設規劃重點放在“十一五”,同時謀劃“十一五”後十年。湖南省在抓好總體規劃綱要編制的同時,已先期制定並實施了《村莊布點規劃設計導則》和《村莊建設規劃設計導則》,計畫今年完成90%的村莊布點規劃編制,完成1500個村莊建設規劃編制。江西省把規劃的重點放到村鎮,同時,還相應制定2-3個不同行業的分項規劃,確保規劃任務落實到有關部門。江西省贛州市堅持規劃先行,從秋新農村建設啟動以來,突出村莊規劃這個重點,目前,完成了264個圩鎮總體規劃、1046個行政村總計16794個村莊規劃的編制。貴州、福建省的新農村建設規劃綱要也基本形成,市縣新農村建設規劃也已啟動。四是大力營造新農村建設的輿論氛圍。各省高度重視新農村建設輿論宣傳工作,各類新聞媒體都把新農村建設作為重點內容,突出加以報導。湖南省在總結長沙縣黃興鎮鹿芝嶺村新農村建設的經驗基礎上,編輯出版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五言歌》,在農民民眾中廣泛流傳。四川省從4月上旬開始,組織38個部門的廳處級幹部組成新農村建設宣講團,深入各市縣進行新農村建設宣傳。五是加大投資結構調整力度。各省都明確把投資的重點由以城市為主轉向農村,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農村社會事業,突出強調確保落實中央提出的“三個高於”的投入政策,大幅度增加了對農業和農村建設的投入。貴州省今年財政支農資金比增加3.786億元,主要用於支持新農村建設、水利建設和扶貧開發。湖南省今年安排省級財政支農資金47.76億元,比增長30%,增幅大大超過往年。

(二)堅持把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放到中心位置。

各省新農村建設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把促進生產發展放到了首位,核心是強化新農村建設的產業支撐,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四川省提出“十一五”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遞增6%以上,江西省提出每年農民增收300元以上,湖南省提出到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4000元以上的目標。各省工作的主要著力點在四個方面:一是大力推進現代農業建設。重點在資金投入、科技創新和推廣、產業化經營、標準化生產等方面支持發展現代農業。四川省今年開始實施星火富民科技工程、畜牧增收科技工程、農業科技入戶工程和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畫,把科技貫穿於農業結構調整全過程。在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各省普遍加快了特色農產品的深度開發。湖南省重點是抓好10大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建設,依託龍頭企業帶動,突出培育糧油棉麻、肉奶水產、果蔬茶、竹木林紙、菸草等五大產業鏈。福建省的臨海藍色產業帶、閩西北綠色產業帶和閩東南高優農業產業帶,江西贛南的百萬畝臍橙生產基地都在繼續提升產業層次。四川省提出畜牧業產值在農業總產值中的比重要達到55%以上,力爭用3-5年時間把全省建設成為世界重要的豬肉加工出口基地。二是推動發展龍頭企業集群。目前四川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年銷售收入已經達到1002億元,下一步重點是推動龍頭企業集群試點示範,完善形式多樣的利益聯結機制,實施農業產業和農產品加工推進行動,進一步提升產業層次。湖南省提出在全省166個國家級和省級龍頭企業年銷售收入413億元基礎上,繼續著力建設和完善一批農產品加工園區,力爭“十一五”培育10個年銷售收入30億元以上、30個10億元以上、100個1億元以上的龍頭企業。福建省從今年開始實施產業化“百龍千億”工程,將集中力量從更高層面扶持發展龍頭企業,加快形成一批產業集群。三是在更大範圍推動農村勞動力轉移創收。針對農村富餘勞動力多的狀況,各省普遍重視抓好農民外出務工創收工作,這成為近年來農民增收的最大亮點。四川省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達到1637萬人,其中省外務工814萬人,勞務收入達到722億元,農民人均勞務收入1081元,占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0%以上,為繼續擴大勞務創收規模,“十一五”四川省將著力實施品牌勞務工程,推動“川妹子”、“川建工”、“川廚師”等品牌勞務的發展,並逐步向高端勞務市場和海外勞務市場延伸。貴州省有40%以上的縣,當年農民工務工收入超過全縣財政收入,“十一五”貴州省將繼續把勞務創收與扶貧開發結合起來推動,每年安排農村富餘勞動力技能培訓專項資金達7500萬元,計畫五年完成100萬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任務,帶動全省500萬農村富餘勞動力外出務工。四是繼續擴大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規模,全面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近幾年,五省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非常迅猛,成為農民聯結大市場、實現穩定增收的重要組織形式。四川省目前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已發展到1.3萬個,有會員278萬人,間接帶動了近800萬農民,“十一五”末,四川省經濟合作組織將突破2萬個。湖南省把發展專業合作經濟合作組織納入“十一五”規劃扶持發展,今年將確定1000個進行重點培育,以示範促發展,力爭到使各類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到2萬個以上,全省30%以上的農戶將成為合作組織會員。江西贛州市在新農村建設中把建設新經濟組織放到突出位置來抓,一年時間新建各類合作經濟組織1314家,經濟組織體系已經覆蓋全市60%以上的農戶。 

(三)開展新農村建設試點,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開展試點,積累經驗,以點帶面是各省推動新農村建設普遍採取的做法。江西贛州市新農村建設從9月啟動以來,按照“五新一好”(即建設新村鎮、發展新產業、培育新農民、組建新組織、塑造新風貌、創建好班子)整體推進的要求,大力開展試點示範工作,對示範鄉、示範村在投入上適當傾斜,在領導力量上重點加強,在建設模式上大膽創新,在工作進程上適度超前,示範推動取得明顯成效,初步建立了一套新農村建設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機制,摸索出了在經濟欠發達地方推進新農村建設的“贛州模式”。今年江西省確定了6200個自然村開展新農村建設試點,安排試點專項資金6.7億元,重點是推廣贛州經驗。湖南省在總結多年來抓小康示範村建設經驗的基礎上,今年開始啟動“千村示範工程”,計畫用三年左右時間,集中力量抓好1000個新農村建設示範村,示範村實行黨政領導辦點示範和部門掛點制度,通過抓點帶面推動全省新農村建設。“十一五”期間,貴州省將安排1億元財政資金支持100個村開展新農村建設試點,每個村每年補助資金20萬元。福建省已經啟動了“百村示範,千村整治”工程,即對100個行政村全面加強農村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建設,建成新農村示範村,對1000個行政村全面開展村容村貌整治,僅廈門市今年安排給試點村的補助經費就達5000萬元。

(四)以村莊整治為切入點,著力改變農村面貌。

湖南省提出用五年左右時間,完成20%建制村的村容村貌治理任務,重點是開展村莊“三清五改”活動,即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和改路、改水、改廁、改欄,改灶,實施鄉村清潔工程,突出解決農民住宅與畜禽圈舍混雜問題,整治農村生態環境。福建省提出以村容村貌整治和環境衛生整治為著力點,切實改善農民居住環境,免費向農民提供經濟安全適用、節地節能節材的住宅設計圖樣,推動自然村整合,大力改造“城中村”、“空心村”,最佳化村莊布局,全面開展農村“家園清潔行動”,每年重點治理100個鄉鎮、1000個行政村,10年全面完成整治任務。江西省贛州市一開始就把村莊整治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突破口,突出抓好村莊規劃、推動“三清三改”(即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和改水、改路、改廁),通過“統一扶助標準、擇優選擇定點、實行以獎代補、農民自主建設”的辦法,引導農民加快改變村容村貌。村莊整治示範點由村民推薦成立的新農村建設理事會根據村民意向協定,自主向政府申報,政府不搞強迫命令。農民自願參與率高的村確定為新農村建設示範點,政府對示範點進行項目建設補助,主要是實物補助。整治前首先要完成村莊規劃,規劃以自然村為主,在原有基礎上,充分尊重農民意願,不搞千篇一律,注重保留農村歷史文脈,傳承客家建築文化,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樹,堅持基礎設施、房屋設計、社區服務“三配套”,注意把“三清三改”與舊房改造和新房建設結合起來,不搞大拆大建,防止脫離農民的經濟承受能力。同時,通過疏堵結合的辦法,一方面引導農民到規劃區建房,拆除“空心房”(長期無人居住的破房屋),流轉宅基地,改造舊村落,建設新村鎮;另一方面開展對農村違規批地、亂占耕地建房的整治工作,查處亂占亂批行為,將村莊規劃建設納入了制度化、規範化軌道。整個建設過程實行村民自主管理、自主實施、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僅一年多時間,贛州市村莊整治已經取得顯著成效,政府補助的資金和實物僅占35%左右,發揮了政府投入的引導作用,有6700多個村莊完成了“三清三改”任務,60萬農民飲上了乾淨自來水、用上了衛生廁、走上了平坦路,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有2500多個村莊達到全面整治要求。

(五)加大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力度,推動新農村建設全面發展。

各省主要在財政資金投向上開始重點向農村社會事業傾斜。福建省提出“十一五”將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扶持發展農村社會事業,今年各級財政安排資金6.42億元,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啟動了百所鄉鎮衛生院改造提升工程,同時,將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試點的財政補助標準從人均20元提高到40元。廈門市今年著力實施農村社會事業項目建設工程,將原定四年時間完成的農村教育、衛生項目提前到今年底完成,年內全市農村有線電視入戶率將達到70%,自來水入戶率將達到80%以上。江西省在財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今年新增近4億元資金用於農村中國小基本建設,新增4000萬元用農村文化事業建設,總額達到1億元,新增2.8億元資金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和開展新型合作醫療試點,力度明顯大於往年。

三、幾點啟示

(一)要科學制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新農村建設必須堅持規劃先行,自治區成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領導小組,突出抓好新農村建設規劃是完全必要的。我們所到的五個省從上到下新農村建設規劃工作抓得都很緊。我區的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也應加快編制,總體規劃應突出巨觀性、政策性、指導性,同時,應全面啟動有關部門行業、地州市和縣市新農村建設規劃工作。特別是縣市和部門的規劃要作為一個重點來抓,突出規劃的操作性。規劃的編制一定要和當地“十一五”規劃相互銜接,要突出各地特色,特別是村莊建設規劃要充分尊重農民意願,注重保留當地民族特色,不能搞千篇一律,一個模式,形成過程中要廣泛徵求各方面意見,使之更加符合實際,以增強規劃的指導性和科學性。要加強對規劃工作的指導,強化各部門、各地州市和縣市的協調配合和交流。在自治區總體規劃沒有出來之前,可以學習湖南省的經驗,結合我區實際,先期制定一個村莊布局規劃和建設導則,以指導各地搞好村莊規劃建設。

(二)要抓緊開展新農村建設試點示範工作。借鑑內地的經驗,我區新農村建設試點示範工作應全面展開:一是要積極支持地州、縣市抓好一批試點示範,帶動面上的工作。試點工作要把重點放到村一級,有選擇性地針對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特色的村莊類型開展,可以是行政村,也可以是自然村,可以是小康村,也可以貧困村,試點村要按照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全面推進。自治區的試點工作要採取立足村鎮一級,以縣為主整體推進的辦法,積累經驗。二是試點示範工作要找準切入點。建設新農村是一個全面的要求,抓試點示範不能單獨搞一個模式,一定要結合試點村實際,從民眾最關心、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事情做起,找準推進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以此全面帶動新農村建設。要發揮好農民的主體作用,調動農民的積極性,把民眾能不能得到實惠作為試點工作的落腳點和出發點。三是要建立有效的工作機制。要從管理體制、組織領導機制、投入引導機制、服務保障機制、監督機制上不斷創新,確保試點效果。江西贛州市的試點工作搞得好,就是因為突破了傳統的管理體制,大膽創新,改變了單純地給錢給物的做法,形成了一整套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運作機制。我區試點工作一開始就要注意充分依靠當地農民民眾的力量,實行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農民為主,形成農民自主發展、自主建設和自我監督的機制。

(三)要採取綜合措施,促進農民持續大幅度增收。這幾年我區農民收入實現了較快增長,但和內地相比,我們的差距十分明顯。考察的五個省中除貴州省農民人均純收入低於我區外,其他省都要高於我區,最高的福建省比我區高出近元。我區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也在繼續擴大,農民增收難是新農村建設中面臨的最突出問題。相比之下,我區農民增收的渠道還不夠多,抓農民增收的力度還不夠到位,促進增收的措施針對性還不夠強,借鑑五省的經驗,必須強化三個方面工作:一是要努力培育新產業,拓寬增收渠道。我區加快發展“四大”基地,培育優勢主導產業的思路是完全正確的,要繼續圍繞提高綜合效益,立足發展現代農業,突出科技成果轉化運用和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這個重點,促進農民形成穩定的增收來源。我區農民收入和內地相比差距大,主要就是非農產業收入和勞務收入差距大,必須下更大努力把農村非農產業和勞務經濟做大,開闢農業和農村外部增收空間。二是要把貧困地區農民增收作為一個突出重點來抓。我區農民增收難一定程度上表現為貧困地區農民增收難,要學習貴州省開發式扶貧的經驗,緊緊圍繞農民增收這個關鍵,層層抓落實,紮實推動貧困地區農業產業化經營,突出抓好貧困地區勞動力技能培訓,加快發展貧困地區勞務經濟,從多渠道增加貧困農民收入。三是要進一步強化增收的組織措施。要實行目標考核責任制,把農民增收目標放到更加突出位置,作為新農村建設最重要的一條指標落實到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形成各方面抓增收促發展的合力。

(四)要因地制宜推動村莊整治。內地五省的經驗表明,不論經濟發達的村莊,還是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的村莊,只要尊重農民意願,找準辦法,都可以通過搞好村莊整治,較快地改變農村髒亂差的面貌。我區村容村貌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缺少規劃,亂堆亂放亂建,人和畜禽混雜,人居環境差等,當前解決這些問題要實行分類指導,有計畫有步驟地推動。要把整治農村環境衛生和加強農村水電路等生活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村莊整治的著力點,通過清理垃圾和衛生死角,清除亂搭亂建,推進農戶改圈、改廁、改水、改房和村莊道路硬化、綠化、亮化,儘快改變農村面貌。對已經有基礎的小康示範村主要是完善和提升,加快完善配套設施,大力發展農村社區服務,提高村莊現代化水平。農村集體經濟有實力,農民收入較高的村莊,要適度超前制定整治規劃,把舊村改造和新村建設結合起來推動。對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的村莊,整治的重點要放在舊村改造上。同時,要結合實際,合理調整當地村莊布局,推動一些偏遠村組就近合併,實行小村變大村,實行集中統一規劃建設。在具體工作中,一定要防止脫離實際,搞大拆大建,盲目攀比。 

(五)要進一步形成全社會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合力。一是要切實強化對新農村建設的組織領導。五個省通過成立強有力領導機構,全力推動各項工作的做法值得我區學習。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期的任務,涉及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黨的建設各個方面,只有強化組織領導,才能加強各部門行業之間相互協調配合,進一步整合各方面力量,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二是要大力營造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強大輿論氛圍。要繼續把新農村建設作為宣傳報導的一個突出重點,通過宣傳報導,正確引導各地開展新農村建設。要組織新農村建設宣講團,深入農村牧區開展新農村建設宣傳,進一步激發蘊藏在民眾中的新農村建設積極性和創造性。要及時總結和宣傳各地新農村建設的典型經驗,發揮好示範帶動作用。三是要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要加快農村改革,進一步消除影響農村發展體的體制機制障礙,繼續加大國民收入分配結構調整力度,強化財政、金融、流通等方面對農村的支持,促進城市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加快改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滯後的局面,不斷增強農村發展的活力和後勁。 

考察組組長:代寧祥(自治區黨委農辦副主任)

成員:王玉龍(伊犁州黨委農辦主任)

張 暉(克孜勒蘇柯爾克孜州政協副主席、黨委農辦主任)

杜春林(阿勒泰地委農辦主任)

馬朝鑫(自治區黨委農辦處長)

徐 濤(自治區黨委農辦副處長)

(執筆人:徐濤) 

關於四川省合江縣職業教育考察報告
四川考察報告(4) | 返回目錄

關於四川省合江縣職業教育考察報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為學習借鑑外地先進經驗,加快我縣職教改革發展步伐,5月下旬,由政府副縣長陳少敏同志帶隊、陳再新局長等一行四人赴四川省合江縣考察了該縣職業教育。

一、合江職教基本情況

四川省合江縣地處雲、貴、川、渝交匯點,總人口84萬,是一個中等農業縣,自然資源貧乏,工業基礎薄弱。然而,近年來人們卻紛紛把目光投向那裡,四面八方的求經問策者紛至沓來。這一切均緣於該縣職教的蓬勃發展。該縣現有職業學校5所,職業學校教職工900餘人,在校生18420人,高中階段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招生比例自來保持在5∶5左右,職教招生人數甚至超過普高招生人數。在該縣5所職業學校中,生源火爆、規模逾萬人的少岷職業技術學校顯得格外耀眼。全國職教現場會在該校召開,教育部長周濟高度評價說:“少岷職業技術學校代表了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

二、合江職教發展主要經驗

(一)政府引導。合江是農業縣,政府將發展職教作為培養實用技術人才、加快農村勞力轉移、富民強縣的重要途徑,對職教發展給予了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一是抓組織領導。成立了職教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由縣政府辦、教育局、農業局、勞動保障局、建設局等部門組成的職業教育工作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及時研究解決職教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二是抓政策服務。在職業學校發展需要拓展校園時,政府出台優惠政策,積極搞好協調,為學校征地擴建創造條件。三是抓環境最佳化。縣政府明確規定,任何部門未經許可不得到學校收取費用。公安文化等部門聯手整治校園周邊環境。衛生部門為學校確定實習醫院。安監、消防、防疫部門定期到學校提供免費培訓和服務。金融部門簡化貸款手續,給予資金支持。

(二)多元辦學。為推進職業教育辦學體制改革,合江縣採取多種措施積極鼓勵引導社會力量興辦中等職業教育,如公辦職業學校可引進民辦機制,通過股份合作、民辦公助、國有民辦等形式,吸引社會力量參與或合作辦學;鼓勵企業與職業學校合作,為學校提供兼職教師、實習場所和設備。少岷職業技術學校於1999年轉制為民辦學校後,發展活力明顯增強,目前該校占地350畝,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在校師生員工13000餘人,開設了13門職教專業課,每年招生8000人以上。近期,該縣又在著手進行公辦符陽職校改革,將符陽職校現有資產進行整合,將符陽職校、成教中心、合江衛校“三校合一”,引進民間資金,組建政府控股的股份制學校,將其辦成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學歷教育與短期培訓並存共同發展新型職業學校。

(三)市場運作。以市場為導向,提高辦學活力是該縣職教發展最大的特色。以少岷職業技術學校為例,該校首先堅持面向市場設專業,並根據市場變化及時作出調整。先後取消了需求不旺的化工、建築、農業類專業,整合了機械、電子、保全、汽車、文秘專業、有針對性地開設了機電一體化,駕文保(集駕駛、文秘、保全於一體)等專業,並借勢發力,將其發展為骨幹專業。二是根據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實行訂單式培養,根據用人單位的需求調整教學計畫和內容,按需施教,以適應就業需要,獲取職業資格為標準,面向市場培養合格人才。三是緊貼市場,建立就業網路,開闢暢通的就業渠道。學校指定專人定期走訪企業,收集就業學生的反饋信息。目前,該校已組建了由50多人組成的畢業生就業聯繫和跟蹤調研隊伍,在省內外共建立了多個用人信息聯繫點,每年的畢業生就業生率都保持在90%以上,而且預約要人的單位呈逐年增多的趨勢。

(四)自主管理。為增強職業學校自主發展能力,該縣保證了職業學校在專業設定、招生規模、學籍管理、教師聘用及經費使用方面享有充分的自主權。如在重點扶持少岷職業技術學校上規模、上檔次時,堅持了“三個放活”:一是放活辦學自主權,讓學校走產業化經營、企業化管理、市場化辦學之路,自主投入、自主招生、自主設定專業;二是放活用人自主權,職業學校實行了教職工全員聘用,唯能是舉,唯才是舉;三是放活管理自主權,政府、教育部門不干預職業學校的內部管理、職業學校對人,財、物有絕對的管理和使用權。

三、啟示與建議

同樣是經濟基礎比較薄弱的農業縣,短短几年時間內,合江縣職業教育發展卻創造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值得我縣認真思考。借鑑合江經驗,我縣職業教育要在“十一五”時期取得突破,除了要抓住有利時機,充分利用外部條件,還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第一、要轉變觀念。無論是政府,還是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既要重視、宣傳職教,更重要的是要樹立大服務觀念,立足農民脫貧,使職教為農民子女成才服務、為農村勞動力轉移服務、為農民增收服務,讓職教更加貼近農民子女,用看得見的實惠,有效地增強職教的吸引力。

第二,要緊跟市場。作為職業學校來說,無論是專業設定還是就業安置,都必須以市場為指揮棒,服從市場需要。出口旺方能入口暢。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既是職業學校辦學的重要準則,也是決定職業學校生存與發展的關鍵因素。

第三,要創新機制。辦學自主、機制靈活是合江職教發展的寶貴經驗。大力發展我縣職教,要從帶有根本性的問題著手,一方面,要給予職業學校在專業設定、招生就業安置、教師聘任、學校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權,充分利用改制、重組等手段,推進多元辦學,整合職教資源,壯大職教塊頭。更重要的是,職業學校要通過強化專業特色、做好宣傳等方式,逐步實現由上級主管部門下達招生計畫到學生、家長自發選擇職教的轉變。

赴四川成都學習考察報告
雲南、四川等地發展旅遊業考察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