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考察報告4篇

2月18日至22日,在縣委組織部的組織帶領下,由組織部、民政局分管黨建、社區政權建設的領導,城關鎮黨委書記,各社區黨總支書記、副書記總計10人組成的學習考察團赴xx、西安、天水、甘州等地對社區建設及虛擬養老院建設工作進行了考察學習,考察期間總計觀摩街道、社區、虛擬養老院等示範點7個,方法上採取現場看、聽取介紹、座談交流、操作體驗等方式進行。現將學習考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各地的經驗與做法

考察團觀摩的點在全省或全國處於較高水平,一些特色工作和先進經驗值得學習和推廣,對我縣今後社區建設和社會管理具有一定的啟迪和指導作用。概括地講,各觀摩點主要有以下五方面的特點:

一是強化理論指導,在工作理念上突出超前性。思路決定出路,觀念改變方式。通過考察,各觀摩點普遍給人的印象是理念上高人一籌,措施上高人一招,行動上快人一步,善於把工作與新形勢下居民民眾的所思所需、所想所盼結合起來,勇於把解決居民民眾的實際問題與加大投入、改善民生結合起來,樂於把改善服務方式與現代網路技術的創新套用結合起來,緊跟時代工作要求,創新工作思路,破解發展難題,使各項工作符合了居民民眾的需要,適應了形勢發展的需要,保證了工作運行有先進理念的指導,服務方式有先進技術的支撐,有效推動了各項工作順民意、利民眾、出實效。xx市城關區針對人口老齡化突出的問題,積極整合各方面資源,提出的建立“虛擬養老院”的工作理念,具有一定的超前性,為區域內老人較好地解決了居家養老問題。這種沒有圍牆的養老院的建設構想給老年人養老問題開闢了一種新模式,具有一定的示範性和帶動性。xx市七里河區結合近年來的實際工作經驗,在街道、社區探索實施了“民情流水線”工程,把服務居民民眾作為街道、社區的重要職責,從民情反映、民事辦理、結果反饋等方面系統地規範了工作程式,並依託軟體公司,開發出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維數社區”集成管理系統和“格線化”視頻監控系統,真正把民情、民意作為一項工程去完成,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深入貫徹了科學發展觀,順應了時代發展要求。

二是強化陣地基礎,在設施設備上突出先進性。把現代技術套用到服務工作中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進服務方式的有效手段。特別是把現代網路技術、計算機技術與工作服務方式相結合,對方便居民民眾辦事、增強工作的時效性和針對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現代社會,不僅生產技術需要創新,管理服務技術更需要創新,只把現代技術的一些成果積極的套用到社會服務和社會管理當中,才能有效推動社會高效運行,促進社會文明和諧。xx市七里河區率先在西湖街道自主開發“三維數社區”集成管理系統、服務呼叫系統、“一事一評互動式評價系統”和“格線化”視頻監控系統,並組織工作人員及時對系統信息進行更新維護,形成了自主開發、逐年升級、自行維護、高效運行的良好工作格局,在社區數化管理工作中走在了全省前列,這一數化管理系統也在省內有條件的部分縣區得到了推廣套用;同時自主投資近200萬元在轄區內重點地段架設了視頻監控系統,工作人員全天候監控,高清的畫面、自行調節的鏡頭、畫面的靈活切換,既達到了“一人監控,全面了解”的工作效果,又有效震懾了各類犯罪行為的發生。城關區在虛擬養老院建設上自主開發了一套呼叫系統,服務熱線統一為965885,通過這一服務熱線,可實現服務對象與服務人員的有效對接,使老年人在居家養老過程中出現的一些生活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真正通過技術開發使虛擬養老院的職能得到了發揮。

三是強化自身優勢,在工作特色上突出時代性。所觀摩的街道、社區在開展工作中都能夠結合自身實際開展一些具有區域特色的工作,真正形成了一街一特色、一區一亮點的工作格局。西安市新城區西光社區開展的以“學在家庭、美在家庭、樂在家庭、儉在家庭、安在家庭、和在家庭”為內容的“六在家庭”創建活動,最佳化了家庭這個社會細胞,提高了社區的文明程度。xx西湖街道西街社區根據社區空巢老人多的實際,開辦了“夕陽樂”餐桌,每天為空巢老人配送午餐、晚餐,解決了空巢老人做飯沒力量、用餐不方便的問題。甘州區小寺廟社區結合社區實際開展了“黨心連民心”系列活動,與轄區單位實施了“五聯共建”工程,舉辦了才藝展示、廚藝比賽等特色活動。xx西湖街道實施的“民情流水線”工程、成立的“民情通”呼叫服務中心、開展的“一元錢愛心黨費”、針對未成年人教育實施的“四點半”工程等工作,更是結合了區域內人口多、情況複雜的實際,開展的一些具有時代特色的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也得到了中央及省委的充分肯定,特別是實施的“民情流水線”工程的經驗與做法在中央創先爭優活動簡報上進行了刊登,中組部組織二局調研組撰寫的文章《xx市“民情流水線”工程調查》在《黨建研究》上進行了刊載。

四是強化制度建設,在工作運行上突出政策性。加強制度建設,形成上下聯動、左右聯合的工作格局,是深化社區建設的根本途徑。從觀摩的幾個點看,他們在工作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能夠把各方面資源進行整合,積極爭取上級黨委、政府對工作的支持,集中資源、精力打造具有指導性、帶動性和示範性的工程,避免了資源的浪費和無效利用。xx市城關區在打造虛擬養老院時,將現代化的通信技術和先進的養老服務理念進行有效對接,把網路民生、網路創業、線上公共服務三大工程和數家庭普及計畫結合起來,通過政府搭建的網路通信平台將全社會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信息匯集起來並傳遞給具備專業化服務能力的加盟企業,由企業派出服務人員,上門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居家養老服務,服務項目部分為免費服務,部分為低於市場價格20%的優惠服務,服務所產生的費用由政府通過發放服務補貼的形式發給服務對象,也就是服務費用由政府埋單,這種政策扶持為虛擬養老院建設、運行奠定了基礎。西湖街道在打造“民情流水線”工程的過程中,更是在人員力量、經費上得到了上級黨委、政府的政策支持,並形成了相應的經費投入運行機制,為工程的順利實施提供了堅實保障。

五是強化工作監督,在為民服務上突出時效性。為民服務的實效,主要靠監督機制去落實。沒有監督的工作,沒有監督的服務必然流於形式,落不到實處。七里河區在實施“民情流水線”工程中,建立了個體監督、社會監督、網上監督、專門監督、評議監督等五種監督形式,較好地落實了各項服務措施,目前,該街道已為200名老人安裝了“呼叫服務專線”。同時建立了“兩代表一委員”民情接待日,建立了互動式評價系統,切實改善了工作作風,轉變了服務方式,提高了服務實效。xx市城關區在籌建虛擬養老院過程中,設立了接待中心,在服務流程上增加了用戶服務評價、服務質量監督人員對服務進行回訪考核兩個環節,有效落實了各項服務措施,使老年人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優惠服務。由於服務到位、成效明顯,這一養老模式得到了廣大老年人的認可,目前,全院已有入院老人近5萬人,直接提供服務的老人有1.5萬人,其中60歲以上的優撫對象有420多人,為老人提供的服務有八大類170多項。

二、幾點啟示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深化社區建設,強化社會管理已成為目前各級黨委、政府的一項重要任務。從xx市、西安市、天水市、甘州區社區建設、社會管理工作取得的經驗和成效中,有以下四點啟示值得思考。

一是從解放思想中確定符合實際的發展思路是深化社區建設的“導航儀”。任何一項工作都需要一定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思路作為指導,只有這樣,才能確立規範的工作方式和服務體系,才能保證工作的連續性、長效性。xx市西湖街道確定的“在民眾‘最盼’上贏民心,在民眾‘最急’上見真情,在民眾‘最怨’上改作風,在民眾‘最需’上辦實事”的“四最”服務理念,城關區提出的建立“沒有圍牆的養老院”的理念,都為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保證,為打開工作局面起到了積極的指導作用。近年來,城關鎮在社區建設過程中根據形勢發展變化,提出了黨員“積分制”管理、組建黨群愛心援助站、成立愛心黨員小組、舉辦“鄰居節”、開展“三認五結對”活動等一些思路措施,較好地發揮了黨員、在職幹部在社區服務中的先鋒模範作用,有效解決了城區一些孤、老、病、殘、貧困家庭等弱勢群體的實際困難,推動了文明和諧社區建設。但是也還存在資金短缺、建設起點不高、眼界不夠開闊的問題,特別是在加大投入,大量引進高科技手段服務居民民眾方面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謀劃思考。

二是在制度建設上確立聯動共建的工作機制是深化社區建設的“支撐傘”。基層街道、社區的工作如果離開各單位的支持,得不到社會各界的幫助,很難打開工作局面。只有學會“借雞下蛋”、“借力發展”、“借勢推動”,樹立“大社區”工作思路,才能促進資源整合,拓寬服務領域。一方面要通過上級黨委、政府建立強有力的轄區單位參與共駐共建情況的考核評價機制,堅持每年建成一批共建項目,切實為居民民眾辦一些實事好事,真正使居民民眾得實惠;另一方面社區要作為中介機構把各服務企業、服務單位與服務對象連線起來,找準既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又有利於於各方發展的工作結合點,形成互利互惠、相互促動的工作機制,著力破解社會管理服務中的難題。甘州區小寺廟社區開展的“五聯共建”活動,有效整合了轄區單位資源,取得了一定成效;西湖街道在實施“民情流水線”工程中積極動員轄區單位、“兩代表一委員”參與,確保了“民情”、“民事”落到實處;xx市城關區建起的“虛擬養老院”,更是整合各方力量,保證了服務措施到位,服務效果明顯。我縣在開展共駐共建工作的過程中,建立了黨建聯席會議制度,實行了縣委常委包掛社區制度,組織開展了“六聯六共”活動,對在職黨員實行了“一表兩書一卡”管理,根據社區實際設立了社區共建日,一些做法既得到了各轄區單位的支持,也得到了上級黨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共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轄區單位參與社區建設還處於較為鬆散的狀態,沒有形成有效的約束機制,xx市、天水市的一些做法都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

三是在貼近實際中開展具有優勢的特色工作是深化社區建設的“助推器”。一個區域由於受經濟社會發展不同、人文地理差異、民俗民風的影響,會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因此,開展社區工作要切實貼近工作實際,根據社區的不同特點,充分發揮具有的優勢資源,著力打造富有特色的工作亮點,在工作的突破口上下功夫,達到以點帶面、重點突破、亮點示範的目的。要根據社區實際,按照“一區一特色”的要求,對每個社區的工作進行規劃設計,形成具有不同工作理念、不同工作思路、不同活動載體、不同工作平台的社區工作特色,著力推動社區各項工作再上新台階。

四是在打造亮點工程上開闢資源整合的有效路徑是深化社區建設的“動力源”。城市社區開展工作相對來說具有一定的政治優勢、人力資源優勢和信息優勢,如果把這些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利用,形成資源共享、信息共用、服務共搞的良好工作格局,打造出一些亮點工程,對於提高社區建設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xx市七里河區在打造“數社區”時,就有效整合了城管、綜治、環衛、計畫生育等多部門的資金資源,並由區政府統一調度,打造基層服務平台,並隨時對信息進行更新,保證了信息資源的準確完整、高效利用。目前我縣在把政府事務延伸到社區時,沒有同時把各單位的信息資源、優惠政策整合到社區,而是條塊分割、各自為政,各行其事,造成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不能充分發揮社會管理的作用,同時各個系統信息有差異、數據有出入、信息採集不完整,給社區工作帶來了許多不便。因此,應該由縣上相關部門牽頭,整合配置好各類信息資源、設施資源,使社區、轄區單位能夠相互利用、共享平台,以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促進社區和諧發展。

三、對我縣社區建設的幾點建議

通過考察學習,並在認真分析我縣社區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的基礎上,考察團就今後加強我縣社區建設提出以下五點建議:

一是以整合資源為重點,在創新社會管理機制上下功夫。要結合我縣實際,由縣上牽頭,對目前我縣已實施或正在實施的城建、公安、計生等部門的數系統資源進行整合,在社區建立終端服務平台,相互連線,共同服務,建成節約高效的互動機制,提升城市社區建設水平。

二是以建立操作性較強的共駐共建工作運行機制為重點,在形成工作合力上下功夫。結合近年來共駐共建工作取得的經驗和存在的突出問題,重新討論制定進一步加強社區共駐共建工作的意見,重點在共建平台建設、共建工作考核、共建工作制度建設三個方面下功夫,著力提高共建工作的質量和水平。尤其要針對居民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組織相關單位負責人定期下訪收集辦理居民意見建議,建立符合實際的如“城市管理聯席會”、“民生保障聯席會”等一些“專業性”聯席會,整合力量解決好居民反映的一些熱點難點問題。

三是以實施“民情流水線”工程為關鍵,在最佳化社區服務上下功夫。認真借鑑學習xx市七里河區實施“民情流水線”工程的做法,在強化“五條渠道蒐集和受理民情,五種方式解決和辦理民事,五項措施公示和反饋結果,五個途徑落實和強化監督”措施的基礎上,結合我縣實際,不斷創新載體,重點在設立民情服務電話、開辦“愛心餐桌”、組建民情聯絡員、規範黨群愛心援助站運行、籌建空巢老人愛心服務站等方面做文章,努力把“民情流水線”工程打造成一項惠民工程。按照先試點後推廣的原則,首先在人民東路、新建東村兩個社區進行試點,力爭在6月中旬以前建成規範運行的示範點,取得經驗後,在其他社區推廣。同時以縣民政局籌建虛擬養老院為契機,加大協調配合力度,積極開展符合居民需求的居家養老服務,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在縣委組織部的指導下,與民政、人社等部門配合,在人民西社區籌建老年人“愛心餐桌”,切實解決好老年人做飯難的問題。

四是以打造文化品牌為目標,在促進社區文化和諧上下功夫。開展好文化活動既是豐富居民民眾文化生活的需要,也是提升社區形象的需要。xx市、甘州區在創建文明和諧社區的過程中堅持把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作為一項工程去抓,取得了明顯成效。我縣社區近年來在社區文化上下了一定功夫,開展了一些富有特色的社區文化活動,舉辦的社區文化節、才藝展示賽、服裝展示賽、廚藝賽等活動產生了較好的社會反響。今後要進一步挖掘社區在歷史文化、民俗文化等方面的個性特色,把知識性、教育性、娛樂性等諸多文化因素融為一體,拓展社區文化的內涵,舉辦形式多樣、富有特色、健康向上的社區文化體育活動,豐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帶動大眾文化廣泛普及。

五是以學習創新為手段,在形成亮點工作上下功夫。要在認真總結各地先進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學習、吸收、創新,形成我縣社區建設特色的典型做法和亮點工作,切實達到學習提高的目的。特別是一些已經開展的如黨員“積分制”管理、“三認五結對”活動、黨員志願者服務活動、“百家宴”活動等工作,要認真進行總結提煉,形成系統的工作思路和運行程式,保證各項工作出成效、出經驗、出亮點。

美國社區學院教育考察報告
社區考察報告(2) | 返回目錄

美國社區學院教育考察報告

12月初,由我國北京、成都、深圳三地專業人士所組成的中國社區教育考察團,在國際社區教育協會(ICFA)亞洲理事,全國社區教育委員會主席,全國教育社會學研究會理事長,北京師範大學厲以賢教授的帶領下,歷時12天時間,橫跨美國東部和西部,分別到了紐約城市大學畢業生中心、內華達社區學院、洛杉磯山谷學院、東洛杉磯學院等四所學校,比較完整詳細地考察了美國社區學院的教育。

考察團所到之處,受到了美方學院的高度重視,各學院周密安排,熱情接待,賓主交流融洽。在東洛杉磯學院,院方還特別給全考察團成員準備了“美國社區學院教育交流結業證書”,由校長Evnest H.Moveno(莫文龍)親自給每一成員頒發。

在美考察期間,美國教育同行的務實作風,治學嚴謹的敬業精神,無不使考察團深受感動,體驗深刻,受益良多。在洛杉磯考察時候,當地《世界日報》以《中國社區學院考察團訪東洛學院》為題作了專題的報導。

考察團此行主要是以社區教育為專題,全面考察了美國社區學院的辦學歷史、辦學使命(宗旨)、課程設定、教學組織、經費投入、學生管理等等,具體考察報告如下。

一、美國社區學院概況

美國的社區學院作為高等教育的一個集合體,為了區別與其他高等院校,總的而言,社區學院就是一所頒發副學士學位作為最高學位的地區性被認可的高等教育院校。其起源於20世紀初期的美國高等教育改革實驗中。其中一所最早期的公立初級學院是在1901年的時候,從伊利諾州的喬利埃特(Joliet)高中演變出來的喬利埃特社區學院,至今,喬利埃特初級學院(Joliet Junior College)是美國的首家並且是最成功的初級學院。

美國社區學院是仿效了公立高中、私立初級學院以及四年制學院與大學,結合了所有這些院校的特性,但卻發展了自己的獨有特色。受到了諸如1890年以後公立高中發展迅速,20世紀初期大學領袖與學者們要求改革美國的教育,GI法案,生育高峰期,工商界對受過培訓的員工的需求,60年代的民權運動,聯邦學生補助計畫以及成千上萬的各州立法者的倡議與法律等等因素的影響,因此,美國的社區學院在美國的歷史中以及對擴展大眾接受教育機會方面有著深厚的根源。今天的美國社區學院秉承了托瑪斯傑弗遜的信念,即教育應該是實際和自由的,並且應該兼顧到服務大眾以及個人需要。

到目前止,在美國大概有1,130餘所社區學院,技術學院,兩年制的學院分部,宗族學院以及獨立的初級學院,加上分校,總數達到1600餘所。其中有970所是公立院校(詳見表一)。公立學院每年為大約一千萬學生提供教育—其中五百萬學生就讀學分課程,其餘的五百萬學生就讀學分課程、學習班或學習計畫等等。大概有47%的首次讀大學的學生和有49%的所有少數族裔大學生都進社區學院就讀(可參照表二)。大概有51%的社區學院學生是家中第一代的大學生—他們的父母都沒有上過大學。如果不是社區學院的存在以及它們向大眾開放入學渠道,恐怕很多人都永遠沒有進大學的機會。

除了向廣大人民眾提供學分課程與非學分課程外,很多社區學院在其社區中充當了文化、社會與學術的中心。大部分的社區學院都是公立和在經濟上接受公眾稅款的支援。基本上社區學院是為非寄宿的學生而設的,大部分的社區學院均沒有住宿設施,這也說明了社區學院大部分學生是非全日制上課的,這類學生占了63%。

每一所社區學院都有自己的文化,並為獨特的地理區域與對象服務。然而,這些社區學院本身與學生之間都能共享很多相同的價值觀、目標以及理想。社區學院與其他高等教育院校不同之處在於它們對公開入學和社區建設的重視,這些基本的價值觀在塑造社區學院的角色和規模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表一:以院校管理類別劃分的社區學院數目:(1900至)(未加分校)

年份公立學院宗族學院獨立學院總數

1900088

192070137207

1930178258436

1940258317575

1950337311648

1960390273663

19708472441091

198010491821231

199012821831465

9951371132

表二:以院校類別劃分的秋季入學人數:1975年到

年份社區四年制大學

19753,970,1197,214,740

19804,526,2877,7570,608

19854.531,0077,715,978

19905,240,0838,578,554

19955,492,5298,769,252

5,497,4208,802,835

二、美國社區學院使命(辦學宗旨)

1、以大眾公平就學為前提,給人人平等學習機會。

美國的社區學院所有活動都來源於自其本身的使命,簡言之,這個使命就是為大眾提供大專教育課程和服務,使社會區變得更健全和更富生命力。首先在入學這一關,其是通過公平入學政策,公平與平等地對待所有學生來體現公平與平等的。只要是學生年滿18周歲,達到高中畢業或相當於高中畢業水平,只要願意,都可以報讀任何一間社區學院的任何一個專業,而且由於所有的區域範圍都有社區學院,大部分的美國居民可以在自己通勤範圍內的學院上學。我們考察團在東洛杉機學院考察時,陪同接待介紹的外語系主任、教授張立禮(lily Chang)博士在談到學生公平入學時,一再引用孔子:“有教無類”這句話,給我們留下很深的印象。

其次,在平等就學上,一旦學生註冊入學,學院需要提供支持服務,包括輔導,學業指導以及經濟援助等,以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有機會在學業上取得成功。同時,社區學院給每個學生承諾提供綜合性大學課程,除了能提供大學學士學位的首兩年課程,滿足了傳統的大學平行功能外,社區學院還可提供其他課程。雖然沒有可能也沒有必要使所有社區學院提供所有的課程,但是學生必須有機會選擇他們在社區學院修讀的課程。例如,如果大學生轉學課程是一家社區學院所提供的唯一課程,這所社區學院就算不上是提供公平入學機會與公平就學的院校了,因為學生沒有課程可以選擇。很多來到社工學院的學生沒有具備轉學課程必須的學業資格。因此,如果這課程是他們的唯一選擇,那么他們通往大學之門便被關閉了。

2、以服務社區為辦學根本,為各階層提供各類教育。

以社區為本的意思是,一所社區學院承諾滿足某一指定地的需要,指定地區通常稱為此社區學院的服務地區或服務區域。也就是說社區學院把向當地社區提供教育作為自己的基本任務。

社區學院所服務的社區及民眾,其需要是多樣化的而且會隨著時間改變,而且他們期望社區學能院能滿足這些需要。大部分的社區都希望所提供的課程能容許學生轉換到學士學位的課程。很多社區都希望社區學院能提供職業與技術培訓課程,通常包括能滿足某一當地行業的需要的培訓課程。他們期望社區學院能提供通往取得證書、學位以及文憑的學分與非學分課程。很多社區希望學院能提供補救課程或啟發性的課程,以幫助學生的學業達至大學水平。還有大部分的社區都希望學院能提供滿足康樂、社會以及文化方面需要的課程和活動。社區學院也盡其所能去滿足社區的需要要並保持優異的水平。很多社區學院都能與當地僱主緊密合作,設計和提供能幫助迅速就業的課程,而這些行業都被證明是很需要人才的。

雖然文化活動與社會活動不一定是社區學院的正式教育課程的一部分,這類活動卻使教育內容和社區生活變得更多姿多彩。很多觀察家都同意,讓社區學院贊助藝術展覽、體育活動、音樂會、話劇製作、健康展覽會、社區論壇以社區論壇以及其他活動等很重要的,因為這些活動能讓社區學院所服務的人群的生活變得更豐盛。參與活動贊助的取捨決定可能是社區記憶體在廣泛需要的結果(例如,健康展覽會),也可能是個人或團體抱著參參與活動贊助的欲望的結果。不論原因為何,社區學院對社區公平表示的需要作回應是很重要的,因為這樣能增強社區學院的教育使命。

3、以獻身教育教學為首任,關注每一學生學習需求

一所教育機構的核心是教職員,社區學院的教職員都以獻身於教育教學為首任。他們的教學是盡公民責任的一個途徑,講台是他們與別人分享知識的論壇,這裡面更多的是他們人生的一個目標追求。我們考察組在內華達社區學院交流的時候,其中一位團友就對學院的副院長Anneli Adams(安莉·艾頓)提了這樣一個問題:你在企業公司里的工資比在學院高得多,為什麼你還要在這裡教書呢?Anneli Adams(安莉·艾頓)回答說:我到內華達學院教書,是因為我喜歡教書,喜歡和學生一起分享我的成功與快樂!而不是為了工資而來的。她的回答贏來了全場的熱烈掌聲。

在美國的社區學院,一位傑出的老師可能是一個忠誠的學者,經常掌握其範疇內的資訊,並與同事和學生們分享最新的發展信息。對社區學院的老師來說,最大的挑戰就是發展自己的能力,因應學生的不同形式以調整本身的教育形式,從而使社區學院的教職員與管理人員對他們在教學與學習方面的獻身感到自豪。

4、以鼓勵終身學習為始終,對全社會倡導終身教育

社區學院對終身學習的承諾包括了提供幾乎是無限的學分和非學分課程、活動、以及計畫等,通過這一切來豐富社區學院所服務地區的人民的生活,只要他們有學習的渴求便可以。很多學生都是成年人,他們重回課堂目的是學習新的工作技能和改善現有的技術。新近的趨勢越來越多的學生,在完成了碩士課程或其他高等學位課程返回社區於完成了碩士課程或其他高等學位課程返回社區學院繼續進修。

社區學院的其中一個優點是,就學生所註冊選修的課程與學科而言,終身學習者與一般全時間學生沒有多大分別。終身學習者所選修的大部分課程與學科和一般為尋求學位者而設的課程是一樣的。年齡大的成年人返回社區學院進修,無論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技能還是還學新的技術,他們與全時間學生的差別就會縮小。

在東洛杉磯學院考察時,我們在與學生座談會上發現,有一位50多歲的居民帶著他的中國妻子一起在學習,我們問到他年齡那么大了學習難不難?為什麼要來學習?他聳聳肩很自然輕鬆地回答:學習不難,因為我可以慢慢學。至於年紀嘛,我們這裡學生沒有年齡的區別。由此可見,正因為美國一直倡導終身學習,美國國民的終身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為大眾所接受。

三、美國社我學院(宗旨)的實現

美國社區學院是通過很多的課程、活動和服務來實現其使命。這些包括了大學轉學課程、職業技術培訓課程、啟發教育和社區服務等。而社區服務還包括雇員培訓計畫以及各種技術服務。

1、大學轉學課程

全美國的社區學院大部分都提供大學轉學課程,通過這些課程學生可以完成大學課程的首兩年。註冊修讀大學轉學課程的學生可以選修與四年制學院或大學課程的學士學位課程所設幾乎一樣的科目。這些科目包括人文學、數學、科學與社會科學。最能使學生受惠的大學轉學課程是能讓他們的學分轉換到符合一般學位要求以及達到計畫程度的課程。

社區學院的大學轉學課程已經獲得極大成功。一些州政府已毫無疑問地接納獲得副學士學位的學生轉到它們的四年制大學系統升學。很多在社區學院念四年制大學的首兩年課程的學生,都能成功地將成績轉換到私立或公立的四年制大學業。美國的教育部研究指出,從社區學院轉到四年制大學升學的學生,其學業成績足以比得上那些一開始便在四年制大學就讀的學生,具體數據可見表三。

表三:五種頒發最多的主修專業副學士學位:

學位獲得人數

文理科、普通學科和人文科167,448

醫療健康與有關科學工作者76,848

商業管理與行政服務71,766

工程相關技術20,208

保護性服務17,445

2、職業技術培訓課程

職業技術培訓課程自從20世紀年代以來一直是公立社區學院地課程的一個重要部分,對於美國將來在國際經濟上競爭以及使美國工人趕上工作場所需要的日新月異的技術來說,也是絕對必要的。這因為為了使美國保持強盛,美國的人民必須獲得教育以滿足二十一世紀僱主的需要。

在開始的時候,大部分的初級大學將其職業課程限制於老師培訓、辦公室技能以及農業科學方面。隨著時間的過去,很多這些課程已經演變成為四年制大學課程,而且在社區學院的課程中被取代為多樣化的科目,如幼兒教育、辦公室管理、雷射光學,醫療與電腦技術、汽車板金修理及防火科學等。一系列的聯邦政府計畫包括1963年通過的職業培訓法案,及隨後於1968年和1972年的修訂案,還有1984年的carl D.pekins法案以及後來的重新修訂這一切都已經增強了社區學院發展新的職業技術課程的能力。從表四也可看到前學生選擇職業專業的情況。

表四:五種根據起薪考慮的最熱門社區學院課程:

課程名稱平均開始薪酬

牙齒衛生$31,750

製造加工技術$30,675

電訊/互動信息專家$29,268

物理治療助理$28,782

註冊護士$28,777

3、提供補救教育

在美國,有數千千萬萬的人基於某些原因,雖然到達成年人階段卻沒有獲得用以競爭高技能工作所需的教育。貧窮、歧視以及在單親家庭生活所帶來的困境,是導致兒童與成年人未能發揮潛能以獲得解僱的員工可能缺乏再進入不斷改變的勞動力市場的技能。缺乏英語能力的移民也可能要努力掙扎尋找工作。現在,不需要技能的工作已日漸減少而要求高技能的工作卻與日俱增。如果人們繼續於達到成年人階段時沒有獲得二十一世紀工作所需的教育的話,則沒有技能的工人的失業率將會上升,從而帶來貧窮與社會衰退的問題。

社區學院具備有幫助回應這種教育危機的條件,所有的社區學院均提供補救教育或是啟發教育,目的是把學生提高到具備符合參加大學本科程度課程或獲取有生產價值的工作所需的能力。不論學生以前未能達到要求的原因為何,社區學院為他們提供一個渠道,讓他們能改善其本身技能。雖然社區學院的學生必須具備某些先決條件才能踏入學術課程階段,但是缺乏這些先決條件的學生仍然可以在社區學院內占一個席位,並在學習獲得多樣化的選擇機會,從而使自己具有進一步上升的能力與空間。另外,從下表五來看也足可說明有學識民眾對於國家的經濟發展之重要,所得到的待遇也很高。

表五:18以上人士根據學歷程度獲得的中間收入:

最高學歷收入

沒有高中文憑$17,148

高中畢業(包括同等學歷)$22,502

部分大學課程,沒有學位$26,090

副學士學位$29,457

學士學位$36,525

碩士學位$45,053

專業學位$65,916

博士學位$56,758

4、社區服務

社區服務,或是延續教育,是社區學院所提供的最具彈性和範圍廣闊的服務,它包含了一般由參與者支付而非由稅款支付的課程和活動。所設課程由個人興趣班,如插花藝術或汽車維修,以至信息技術培訓或醫療急救等都一應俱全。

例如,工商界均指望社區學院為其服務地區的各行業員工提供切合需求的技能培訓課程,而承包培訓更是社區學院具有迅速回應工商界的培訓需要的彈性,部分原因是社區學院與其服務而設的課程不需要管理董事或州政府協調機構的批准。很多社區學院與其服務地區內一些著名公司建立了良好關係。例如內華達社區社區學院和sprint電話公司建立了合作夥伴,sprint電話公司捐助了50多萬美元最新技術遠程通訊設備,對學院提供工程和課程的支持,學生享受有償實習的待遇等等。

5、支援服務

社區學院對學生提供支援服務包括了道德與教育兩方面的意義。假如註冊入學的學生能儘自己的本分的話,社區學院有道德上的義務讓他們得到良好的機會以取得理想的學業成就。如果要在學業上取得成功,學生通常需要在課堂以外參與一些支援服務。考慮到這個需要,社區學院經常維持好像藏有圖書、膠捲與錄像帶的學習資源中心以及其他任何能促進學習的材料與設備。

此外,社區學院還提供廣泛的支持服務,是專門為專注於學業的學生提供協助而設的。這類協助可以通過以下形式提供,如寫作實驗室、學業輔導、個人與職業輔導、就業輔導,替有意完成學士學位的學生傳達信息、事業計畫、經營承包濟援助輔導以及任何可以幫助實現社區學院的開放之門政策的諾言的服務。

四、美國社區學院的學生與教職員

1、學生來源的多層次,身份的多角色。

社區學院由於貫徹高教開放的招生政策,特別是有免試入學政策及低學費標準兩項措施。因此,社區學院學的成分反映了美國國民的豐富多樣性,社區學院的學生具有各種不同的年齡、種族文化淵源、及社會經濟背景。

學生的陣容可能包括希望跟上行業內最新技術的醫療技術員,希望提高本身技能的工廠工人,希望學習或增強進電腦知識以便重新投入勞動力市場的退休人士或主婦,或是已註冊就讀轉學課程的傳統大學生。全國各城鎮的人們的需要、渴求和夢想有多大,這個陣容就有多大。普遍的現象就是,學生們已經發現了社區學院並且已利用它來滿足自己的教育需要。

社區學院的學生中,有百分之六十年齡在二十一歲以上。年齡在四十歲以上的,預計今後將大量增加。由於許多人都是成年人,有工作和家庭負擔,所以很多社區學院學生,尤其是那些人數超過了四百萬的部分時間學生,他們擔任的角色是公民­-學生,與學生-公民角色剛剛相反。他們所擔任的公民角色比學生角色更顯著。這些學生-公民是要肩負交稅、全時間工作、養家、支付抵押貸款以及其他與全時間公民每天生活有關的責任。對一過些公民角色明顯的學生來說,念大學固然是重要,但也取決於能使用的時間和金錢。從表六和表七我們也可以看出社區學院學生來源的一些情況。

表六: 首次接受高等教育的新生比例

表七:以年齡劃分的社區學院秋季入學人數比例

2、教職員兼職為主、職級責任明確

教職員是一所教育機構的核心,不論他們是專職還是兼任的。社區學院雇用超過104,000名專職教職員以及大約190,000名兼任教職員。一般來說,社區學院三分之一為專職職員,三分之二為兼職教職員但大部分的課程是由專職員教授的。社區學院大部分的教職員都持有碩士學位,而且越來越多教職員(16%)擁有博士學位。

很多社區學院都設有與四年制大學類似的大學生教職員級別(如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以及講師等)。有些社區學院所採用的制度,是以年資、表現和其他因素來決定教職員的等級和薪酬。很多社區學院都授予教職員終身職位。如沒有終身職位制度的社區學院卻有重新任命教職員的方法,例如多年任命制度或一個好像公務員制度而能保證職位延伸的制度。還有些社區學院的教職員是隸屬工會的。

社區學院的教職員的基本責任就是教學,教職員平均每星期都保證一定時間用於辦公室工作或為學生進行學業輔導,協助他們計畫自己的學習課程。教職員也協助學生參與學會贊助、社區項目、報紙製作、學術出版以及其他課外活動。我們在洛杉磯山谷學院了解到,其教師每學期至少教授五門科目(15個學分小時)每周的時間是這樣安排的:15個小時在課堂上課,15個小時在辦公室給學生解難答疑,另外5個小時參加學院班或學科的教研或其他活動,平均每天至少6個小時在校工作。

有很大部分的社區學院的教職員是兼任的。兼任的教職員從事教學的原因有很多,除了盡公民責任之外,與別人分享知識,並促進自身學習也是其中一個原因。大部分兼任的教職員每學期只教授一門科目(3個學分小時)。詳情可見下表八。

表八:社區學院教職員的雇用情況:1977-

五、美國社區學院的經費與管理

1、經費來源的多元化

正如社區學院其他方面的多元化特點一樣,其經費資助的特色是也是多樣化的,而各州的情況亦不盡相同。在某些情況下,甚至處於同一個州的社區學院也有不同的經費來源。一般來說,美國社區學院的經費主要是從聯邦政府、州政府以及當地稅收而來,其中最大的的支援是來自州政府以及當地稅收。全國平均來說,各項經費來源見表格九。

表九:社區學院經費來源

州政府39.8%

地方政府20.5%

學費17.3%

PEEL基金7.3%

其他聯邦基金5.0%

其他9.2%

學費與雜費在不同程度上為社區學院提供了重要的收入來源。全國平均來說,公立社區學院的每年學費與雜費約為1,300美元。然而,各社區學院所收的學費與雜費也有很大差異。在各州社區學院之中,學費較昂貴的是麻薩諸塞州、明尼蘇達州、新罕布夏州及德克薩斯州。有關學費與雜費詳見表十。

表十:平均每年學費與雜費

社區學院也從其他資源獲取經費,例如,很多社區學院通過社區服務及延續教育來開設非學分課程和活動,這些課程或活動一般由參加者自付費用。有時這些課程的費用會由與社區學院簽訂契約為某些工作培訓或再培訓員工的企業支付。契約形式的培訓課程為社區學院帶來的收入將會不斷增加。另外,很多社區學院正在開始以教育基金的形式來補充收入。

2、管理董事會下的組織管理

在美國社區學院,對學校管理具有最重要內部影響的是經選項舉產生的,或經委任產生的學院管理董事會。在法律上,管理董事會負責社區學院的福利。管理董事會所訂立的措施由校長執行與監督。有時管理董事會負責預算案、計畫與人事的審批,有些則將職能指派給校長。一般來說,實際的管理董事會不參與學院的日常運作,只要對雇用、評估和終止雇用學院校長等方面負責。在挑選校長時,管理管理董事會在學院的管理方法和領導方向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社區學院與其他的公司與大學一樣,有正式的組織結構。學院的校長,作為行政長,需要負責學院的每天運作。此外,社區學院設有副校長、教務長、系主任以及其他為教職員與學生提供組織與監督行政支援的職位。各種委員會、學院論壇、學院理事會等代表了學院的不同層面,而校長的內閣則協助改善管理過程。學院的教職員通過在委員會與理事會的參與以及在公開論壇發表意見來參與管理過程,很多社區學院的輔助職員都有分參與管理過程,在某些校園,輔助職員與教職員都是工會會員,這些工會能影響學院的管理形式。

六、美國社區學院的新世紀思考

社區學院是美國的獨創發明,其要旨是將公立高校設在靠近居民的地方。從其成立至今100多年以來,社區學院就一直是不分高下貧富、財產狀況及學歷程度,敞開大門,歡迎一切有志向學者的唯一教育機構。此行引發我們的美國對社區學院新世紀的思考主要表現下面幾個方面:

1、定位準確

社區學院的定位非常恰當,就是教育全國的大部分勞動力,尤其在一些不需要學士學位但需要高中文憑以上學歷的工作上。由於國家的經濟越來越需要具有更高工作技能的勞工,才能在全球的市場上具有更佳的競爭力,社區學院必須在勞動力的發展上繼續發揮其卓越表現。

2、途徑最佳

踏進21世紀,很多人都在關注美國的社區學院,而且對社區學院的期望也很高。每一家社區學院仍保持其獨有的承諾,而眾多社區學院也繼續尋求革新的途徑以增強其教育服務,並與社區保持緊密的關係。進入社區學院就讀,將繼續成為一些市民獲取大學教育的最佳途徑。

3、高度靈活

社區學院強調為社會上各階層提供服務,讓幾乎每一個追求高等教育的人都能求而得之。在21世紀,社區學院的成功將繼續取決於其是否有能力回應不斷改變的環境需要。除了保持靈活性和作適當反應之外,社區學院必須維持公開入學招生政策以及提供綜合性課程來服務不斷演變的人群,包括擴大其角色,提供學士學位課程,增加遠距離科目等等。正如美國必須維持實現提供全球性高等教育的諾言一樣。

白雲區社區考察團赴香港參觀考察報告
社區考察報告(3) | 返回目錄

白雲區社區考察團赴香港參觀考察報告

9月23—25日,由區委宣傳部、區外事辦、區文明辦組成的白雲區社區建設考察團一行9人,在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泉同志的帶領下,到香港進行了為期3天的考察。考察團在香港期間,得到了香港立法會議員葉國謙先生的大力支持和熱情接待。在葉議員的精心安排下,考察團參觀了位於九龍塘捷運出口的德福花園社區中心、中區西營盤的社區會堂、香港堅尼地城的明愛社區服務中心和位於九龍尖沙咀彌敦道的雇員再培訓中心,較詳細了解了香港社區的建設和職員再培訓工作。考察團成員認為,香港社區的建設和管理經驗很值得我們學習借鑑。現將此行考察的情況報告如下:

一、香港社區建設的特點與經驗

1、有較為完善的管理機構。本次行程所安排參觀的社區服務中心,據香港同行介紹,都是由香港政府統一投資,統一管理和統一指導,各社區服務中心有專職人員從事該項工作。作為香港政府具體協調負責此項工作的部門是民政事務處。香港政府在全港各地根據實際需要開設了多個社區服務中心,為全港市民提供各種有償、低償或無償的服務。如堅尼地城明愛莫張瑞勤社區服務中心等這一類由政府投資的服務中心,在全港就有13家之多,這還不包括政府配套樓宇內所開設的社區管理中心。應該說,經過多年的努力,香港政府在全港開設有多個社區服務中心,社區服務遍地開花,而且所有的社區服務中心都有一個統一、鮮明的標誌。社區中心在香港社會的發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們上為政府排憂解難,下為居民民眾解決後顧之憂,香港政府部門已明確地把社區服務納入到為社會政府部門所要完成任務的一項重要的指標。香港社區中心的建立和發展,也是香港經濟繁榮和社會進步的具體表現。

2、有完善的服務體系。在考察過程中,給我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香港社區的服務項目較為完善。無論是掛牌的社區服務中心,還是以小區內的物業管理為主的服務中心,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服務項目完善,並且層出不窮。據介紹,他們在開設服務項目時,都是儘量根據居民民眾的需求來開設。一般來說,主要的服務內容包括了四個大方面:一是社會工作,如扶幼、青少年社區服務、智障康復、安老、諮詢、義工等;二是教育工作,包括了特殊教育、普通教育、幼稚園等;三是醫療服務,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各種醫療服務,或聯繫醫療點進行上門的服務;四是社會接待工作,積極與社會有關部門密切配合開展社區服務,根據實際需要新開設一些服務項目和服務種類,以進一步完善社區服務的內容等。

3、有較強烈的公益意識。在參觀和所聽介紹中,我們強烈地感受到香港政府一向以來,對如何抓好社區服務工作是相當重視的,政府部門也定期開會研究社區建設工作。同時,政府在每年的財政收入中,都按照一定的比例,直接投入到此項福利性的事業中,用於改善社區服務設施,服務環境和服務內容。他們視之為是穩定社會,實現以人為本的管理,增強香港市民歸屬感的一種重要的手段。例如,全港社區向社會提出了“服務多元化,全面照顧確到家”等很多人性化的統一口號,在社會或媒體上進行廣泛宣傳,其強烈的公益意識可見一斑。實踐證明,這一方法,是十分成功的,收到了積極的效果。

4、有一批高素質的義工隊伍。在考察和聽取介紹中,我們了解到香港整個義工隊伍和志願者隊伍都是十分龐大的。從義工隊伍的管理來說,主要分為註冊和非註冊兩種。在加入香港義工隊伍行列前,他們都必須到專門的機構接受嚴格的培訓,經過考核合格後,才被安排到各社區再具體從事服務工作。香港亦有專門機構對義工隊伍進行跟蹤,政府部門經常向社會各界進行義工工作的宣傳和推介,動員和呼籲不同年齡,特質,專長的人士,加入香港義工隊伍,為區內有需要人士,提供適切的服務。政府部門還明確地規定了義工的角色,工作的範圍,工作的意義以及義工所必須具備的工作態度、工作責任以及工作權利等等。

二、香港社區建設工作給我們的啟示

1、提高認識,轉變角色。從我區乃至我市目前的情況來看,社區服務工作還是不夠完善的,開展的情況也不能令人十分滿意,當然,這包括有很多客觀和主觀的原因。從客觀上來說,與我們的這項工作起步較晚,經濟水平欠發達等有關,特別是對以農業為主的我區來講,其差距就更大了。從主觀上來說,就是我們政府各級部門的意識還跟不上,對抓好社區服務工作還缺乏一種緊迫感。所以我們認為,只有我們政府各級部門提高認識,轉變職能,抓住機遇,急起直追,才是我們抓好社區服務工作的根本,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居民民眾的生活質量,落實“三個代表”的要求。

2、加大投入,夯實基礎。社區服務工作是否能搞得有聲有色,富有成效和富有旺盛的生命力,當然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但毋庸置疑與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投入是密不可分的。只有相應的投入,社區各類服務項目才能進一步完善。因此,建議政府部門最好能明文規定,在每年的財政收入中,按照一定的比例,投入到社區服務建設中,並力求做到逐年增加。結合我區的實際情況,建議在籌集資金的方式上,可以採取區、街和社區各出一點的辦法解決,以加快資金增長的速度,社區還可以通過有償或低償的形式,向轄內居民收取一定的服務費用,以逐步形成良好的自我造血功能,直正做到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3、改革體制,服務社群。目前我們的社區服務工作,與全市各區(縣級市)一樣,就是涉及的部門較多,包括民政局、宣傳部、組織部、政府辦、人事局、計畫和物價局、編制辦、市政和建設局、國土房管局、公安分局、環境保護局、司法局、教育局、勞動局、文化局、衛生局、計畫生育局、體育局、科技局(科協)、愛衛辦、環衛局、城管辦、稅務局、總工會、婦聯、團委、殘聯等多個部門,由於職能與要求的不同,因此在開展社區工作過程中,往往存在著各部門自搞一套、政出多門或職能交叉重疊的情況,如開展“綠色小區”、“無‘六亂’小區”、“無毒小區”、“安全文明小區”、“文明社區”、“衛生小區”等活動甚多,各部門的出發點都是好的,但往往由於缺乏協調,收效並不明顯,這樣下去的話,不僅令社區居委會應接不暇,無所適從,更重要的是造成了我們資源的嚴重浪費。因此,建議區要專門成立一個協調機構,把各有關部門開展此類活動都統籌起來,合理安排,把有限的資源真正利用好,以徹底解決各搞一套的弊端。

4、整合資源,拓展領域。這次對香港社區的考察,雖然時間很短,行程匆匆,但是我們一行卻強烈地感受到,就是一個成熟的社區服務中心,必須要有完善的服務內容和項目,有充足的服務設施和可供選擇的多種服務類別,最主要的是能根據時代發展和居民民眾的需求而開設新的服務內容,換言之,就是居民民眾有什麼需要,就應該開設什麼內容的服務。如:香港不少社區針對香港目前社會競爭大,民眾心理壓力重,自殺人員不斷增加等特點,特別開設了“面向太陽”嘉年華會的活動,旨在幫助困難朋友渡過難關,解除心理包袱,笑向太陽,走向明天。這一活動自開通以來,得到了香港社會眾多人士的歡迎,及時地化解了社會上的各種不穩定的因素。因此,我們要學習香港社區服務成功的做法,不斷拓展服務領域,增強社區服務的功能,社區服務的方式可以是有償、低償或無償,從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高度去開展社區服務。服務的質量,手段也要跟進,用一句時髦的話來說,就是要與時俱進。總而言之,我們社區的定位是服務而不是經濟,社區要能真正起到“小政府,大社會”的作用,作為最基層的一個政權組織,我們一定要充分地利用好這一陣地,政府各級部門同時也要給予更多的期待和關注。

短短的幾天行程,令我們收穫甚大,香港政府在社區建設方面的豐富經驗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雖然香港政府的體制、基礎、特點和模式等與我們相比,有許多不同之處,然而,在開展社區服務和管理方面,還是有不少可取之處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要借鑑其成功的經驗,為我所用,就一定可以取得成功的。

白雲區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

10月28日

農村社區建設情況的考察報告
社區考察報告(4) | 返回目錄

根據學習實踐科學發觀的要求和省民政廳的通知精神,我們於 4月15日至22日,歷時8天時間,隨從廳領導一行7人,前往江蘇省南京市、山東省濟南市、諸城市、膠州市和青島市學習考察了城鄉社區建設工作,重點對兩省5市農村社區建設的設定模式、領導體制和運行機制、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進行了學習考察。通過實地參觀、召開座談會等形式,親身感受了兩省經濟社會建設取得的豐碩成果和積極推進農村社區建設的創新理念,看到了我省我市與兄弟省市之間的差距和不足。考察組成員邊考察、邊思考、邊討論,既感到了壓力,也對如何學習借鑑兩省經驗,做好我市農村社區建設工作形成了一些初步的認識。現將學習考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江蘇、山東兩省開展農村社區建設工作的主要做法

江蘇、山東兩省是我國較早開展農村社區建設工作的省份,經濟社會發展快,城鄉一體化水平高。近年來,兩省積極適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積極探索開展農村社區建設工作,創造了具有全國示範意義的許多新鮮經驗。主要做法概括起來有:

(一)結合實際,積極探索創新農村社區建設的模式。兩省5市各級黨委、政府堅持把開展農村社區建設作為深化村民自治,加快統籌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維護農村穩定的重要平台,與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著眼於改革創新農村基層社會管理體制,從當地實際出發,科學設定農村社區,強化社區服務功能,按照“一村一社區”、“幾村一社區”的模式,開展社區建設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尤其在社區管理體制和服務體系建設上,各有創造,各具特色。一是注重發揮民間組織力量。南京市採取“一村一社區”模式,以建制村確定社區範圍,村民委員會改為社區村民委員會,每個社區設立社區公共服務站,為正式註冊登記的民辦非企業單位,主要承接政府延伸的公共服務,工作人員採取招聘制,接受社區黨組織、社區村民委員會的領導、監督。同時,大力培育發展社區各類民間組織,廣泛開展各項社區服務。二是依靠鄉鎮行政推力。山東省諸城市以鄉鎮撤併前的原鄉鎮或中心村為單位建立農村社區,實行“幾村一社區”的大社區制。按照鄰村共建共享、最佳化空間布局、便於服務的原則,合理確定社區中心村和服務範圍,把服務半徑控制在2—3公里,涵蓋3—5建制村、1000戶—3000戶。在中心村普遍建立社區服務中心(站),在村設立服務代辦點,社區服務中心(站)人員主要是鄉鎮下派幹部和原鄉鎮事業單位人員。三是發揮村黨組織和村民委員會作用。山東省膠州市以單一建制村為基礎建立一個社區,依託村“兩委”,設立社區服務站,開展社區服務工作。諸城市的做法有利於資源整合,防止資源浪費,但易於造成村級自治組織在社區治理中的權力弱化和“空心”化,膠州市的做法發揮了“兩委”作用,但容易出現自治組織行政化傾向,南京市的做法較好的解決了社區建設過程中堅持民主自治的方向問題,但是在經濟欠發達、社會發育不良的地方,推行難度較大。

(二)健全機制,不斷增強社區建設的整體合力。兩省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穩步推進農村社區建設。一是建立健全了農村社區建設工作的領導體制。自開展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工作以來,兩省5市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把農村社區建設工作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的大事,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普遍成立了由黨政領導掛帥,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參加的社區工作領導組織,設立了辦事機構,加強對城鄉社區建設工作的領導和協調,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主導、民政牽頭、部門配合、兩委主辦、社會協同、村民參與”的農村社區建設工作運行機制,制定出台了《關於加快推進農村社區建設的意見》等規範性檔案。二是形成了多元化的農村社區建設經費投入機制。兩省各級政府加大公共財政投入,按照年度預算及時足額撥付社區建設經費,逐步建立起以財政投入、村集體積累為主,以涉農資金、單位幫扶為輔,以村民捐助、社會捐贈為補充的農村社區建設多元化投入機制。南京市棲霞區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不斷調整公共財政的投入方向,重點加大對社區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社區辦公經費等方面的投入,並將社區工作經費和社區幹部待遇納入區、街兩級財政預算,每年投入超過1000萬元。山東省膠州市李哥莊鎮近3年來投入資金1300萬元用於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全鎮建起了39所村級文化大院,10個社區建起了“文化一條街”。三是形成了多層次的農村社區建設人力資源支撐機制。建立了以各級黨委、政府為推動者、“兩委會”(社區支委會、村委會)成員為主要組織者,以社區專業工作者、志願者為骨幹,以民間組織和農民民眾廣泛參與為基礎的人力資源支撐機制。四是建立了規範化考核評估機制。兩省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探索建立了農村社區建設目標考核、完善民眾評價和社會各界以及輿論評議相結合的農村社區建設績效評估機制。南京市制定出台了《村委會規範化建設標準》,對村委會的職能事務、制度建設、硬體建設、隊伍建設和社區服務等方面的內容進行了量化分值,每年組織考核驗收,提高了全市社區支委會、村委會工作的整體水平。

(三)突出重點,不斷完善農村社區綜合服務功能。兩省在開展農村社區建設中,緊密結合實際,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突出重點,紮實開展工作。一是加強農村社區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了農村生產發展。兩省普遍將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列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城鄉建設的總體規劃,認真抓好以村委會建設為主體、以各類服務和活動場所為支撐的陣地建設。南京市明確要求村委會辦公和服務用房不低於600平方米,並按照城市社區的相關規定,村委會辦公服務用房三分之二用於開展服務。目前,全市584個社區村委會中,辦公服務用房在600平方米以上的達到309個,占總數的53%。山東省膠州市李哥莊鎮社區都建有工作用房和公益性服務用房、社區服務站、警務室、圖書閱覽室和便民服務室。二是逐步完善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城市社區服務的理念和做法在農村得到了拓展。兩省學習借鑑城市社區服務的理念和做法,依託各類服務陣地和服務設施,就地就近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區活動。南京市農村社區普遍建立了露天農民活動點、農民公園、農民健身點等,經常組織農民民眾開展娛樂健身活動。全市還建有109個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供農民民眾休閒娛樂。特別是通過在村委會辦公用房中設立公共服務站,推廣“一站式”服務,有效地推進了政府公共服務向農村社區的延伸和拓展。三是積極培育發展民間組織,發揮參與農村社區建設的作用。兩省在推進農村社區建設中,引導農民在自願的基礎上,把建立經濟類、服務類、活動類、公益類等社區民間組織和中介組織作為農民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有效途徑,積極搭建民間組織融入農村社區的工作平台。比如,以老幹部、老黨員為主體,建立了老年人協會;以經濟能人為主體,成立了各類經濟發展協會,等等。通過民間組織參與社區建設,將各類服務活動延伸到了農村,為農村社區建設提供了多方面的服務和幫助。

二、兩省開展農村社區建設工作的啟示

這次學習考察活動雖然時間較短,但充分感受到了兩省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經濟等方面創造的先進理念,特別是兩省人民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良好精神狀態,探索農村社區建設的新鮮經驗,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認為,考察活動非常及時,非常必要,感觸很深,受益匪淺。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啟示:

一是農村社區建設必須依靠強有力的領導才能推進。開展農村社區建設工作,要努力爭取領導的重視,把農村社區建設列入黨委、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及時研究和解決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只有建立起由各級黨政領導掛帥、有關部門參加的農村社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形成協調有力、運轉高效的領導體制,才能確保農村社區建設工作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二是農村社區建設必須與當地的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農村社區建設要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相一致,我省的經濟發展水平與江蘇、山東兩省相差比較大,不在一個層面上。因此,要結合省情,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有多少財力、辦多大事,通過調查研究,探索建立適合我省省情的農村社區設定模式,逐步建設和完善農村社區服務設施的途徑和功能,從農民民眾的現實需要出發,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村社區建設工作。

三是農村社區建設必須把為農民民眾提供服務擺在突出位置。為農民民眾辦實事,是黨和政府贏得老百姓愛戴和擁護的主要途徑,要按照“以人為本”的要求,在農村社區搭建城市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的平台,為政府公共服務延伸到農村和農民民眾開展自我服務提供有效的載體,縮小城鄉差距。探索建立覆蓋社區全體成員、服務主體多元、服務功能完善、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較好的農村社區公共服務體系,引導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科技、法律、社會治安、社會福利、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進入農村,鼓勵企事業單位和民間組織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參與農村社區建設,為農民民眾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實現資源共享,共駐共建,共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三、我市開展農村社區建設的建議

通過學習考察江蘇、山東兩省5市的農村社區建設工作,使我深深感到,兩省5市的經濟基礎和社會整體發展水平都與我省我市不在一個層面上,確實有很大差距,值得學習的東西很多。學習兩省開展農村社區建設的經驗,就是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從蘭州實際出發,堅持不懈地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探索適合我市特色的農村社區建設新路子。

一是加強輿論宣傳,營造良好的農村社區建設氛圍。開展農村社區建設是一項全新的創造性工作,廣大農村幹部民眾十分陌生,對農村社區建設的概念、目標和要求還不完全清楚。這就要求我們要採取多種形式宣傳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宣傳農村社區建設的重要意義、主要內容和政策措施,讓農村幹部和村民民眾了解什麼是農村社區建設,怎樣開展農村社區建設,認識到開展農村社區建

相關文章:
社區工作考察報告
***區赴外地考察學習社區及非公黨建工作
關於大連、天津、南京、寧波四城市街道社區黨建工作情況的考察報告
增強凝聚力 加強社區黨的建設——上海市靜安區社區黨建工作考察報告
瑞典、挪威社區建設考察報告
民政部赴德國社區建設培訓團考察報告
關於社區建設情況考察報告
民政部赴加拿大、美國社區建設培訓考察報告
赴杭州學習社區建設考察報告
第五期 外地社區建設和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考察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