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考察團赴外地學習考察報告

(四)生產標準化程度高、要求嚴。一是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推行“市場準入產地準出”制度,建立健全了三級監管網路體系。建立了涵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災害天氣預警、設施農業現代化監測、測報、信息處理和可視化信息採集,大棚內溫度、濕度及病蟲監測等體系。二是確定天和園合作社、揉谷合作社、錦田合作社作為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配備了二維碼印表機及檢測設備。建立以大寨、五泉、揉谷檢測站為依託的檢測、溯源、專家諮詢公共服務點,為園區農戶提供免費服務。三是開展標準化宣傳培訓。發放生產技術規程和生產記錄本,並培訓專職操作人員,開展了產品溯源和農殘檢驗工作,進一步推廣了“三型五化”的標準化生產模式。四是建成新技術新模式集成示範點13個;推廣多膜覆蓋、水肥一體化技術3000畝,推廣秸稈反應堆、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光控溫控、沼肥綜合利用、抗ty病毒病防治等新技術近4000畝,推廣名優新特品種20多個。

(五)農業產業鏈條健全,體系完善。現代農業示範園區按照“一軸、一心、八園”的現代農業全鏈條要求進行規劃布局,經過近三年的建設已經形成從技術研發、農業生產、產品加工、物流儲運到市場對接的現代農業產業鏈條。圍繞產業示範,先後引進入園企業60家,其中:標準化示範園35家,孵化園23家,國際合作園2家,契約引資12億元,三年累計完成投資約8億元。設施蔬菜、小麥良種繁育、苗木及經濟林果、畜牧養殖等八類產業都是以企業為龍頭,以農民為主體,採用“公司(協會)+科技人員+基地+農戶"的組織方式運行和發展。

二、主要啟示

楊凌現代農業的發展得益於他們堅持科學發展,把國家政策與當地實際相結合,始終堅持發展現代農業,是他們高站位謀劃、高強度推進、大膽創新實踐,敢於自我突破的結果。他們在實踐中積累和探索了很多成功的經驗和做法,值得我們借鑑學習和深思自省。

1、解放思想促創新,是農業做大做強的前提。只有觀念更新,工作才能創新。楊凌發展高科技農業示範園的經驗告訴我們,解放思想是加快發展的根本出路,只有大膽闖、大膽乾,才能在現代農業發展上大有作為。楊凌把現代農業發展始終放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範圍去定位,目標是全國現代農業看楊凌,以大氣魄來確立目標,引領農業的超常發展。他們建設了占地15萬畝的現代農業示範園區,規劃建設“一軸一心八園”,為現代農業快速發展搭建起平台。為促進土地相對集中規模化經營,打破鄉村地界,改變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現狀,組建了“土地銀行”。面對目標任務,人家想的更多的是怎么能行,怎樣能幹成;我們想的更多的是這樣不行,這樣會出問題。當前,我們看到優勢而不妄自菲薄,看到差距而不甘落後,更不能只爭論、不行動,必須以思想大解放、觀念大轉變,推出大舉措,跨步向前,實現突圍,在不可為處譜寫新篇章。

2、抓住主要矛盾,是實現農業做大做強的根本。解決農業大而不強、有實無名的狀況,必須用抓工業的理念抓農業,打造農業特色、凸顯農業亮點。楊凌堅持將資本驅動、資源驅動、技術驅動有機結合,不搞村村點火、處處冒煙的低水平建設,而是緊緊依託自身優勢,合理布局、科學規劃,著眼於長遠發展,高標準規劃建設棚菜、果品規模種植帶,集中建設農業示範園,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參觀學習中了解到,楊凌園區設施農業基地有120餘家合作社,在土地流轉、大中棚建設技術服務、市場銷售、農資供應等產中、產後服務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楊凌農業發展龍頭企業達到8家,涉及綠色果蔬培植、林業、畜牧業;農業科技推廣企業2家;農業生產資料企業13家,涉及種苗培育、農產品行銷、農資。實現了規模農業、集約農業、觀光農業、循環農業、生態農業、精準農業、效益農業的相互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