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語文圓桌論壇主題發言

第二個體會是,在純語文和泛語文之間應該存在一條中間的路,應該存在另外一條路,純語文在窄化語文,在堅持學科素養上有價值,但是過分地堅守學科本位是毫無道理,甚至是蠻不講理的。所以,我有一個想法是:語文在語文之外。這句話有點像繞口令,我想稍微做一點闡述:我們所追求的理想語文在我們現在所見到、所討論的語文之外。

眾所周知的是,紅學有內紅學和外紅學之分,我不敢說也不能說內紅學一點價值沒有,但是,但是讀《紅樓夢》這本書的又有幾個知道內紅學研究成果的?語文也是一樣,現在純語文論,其實也是在不斷地封閉自己,繼續下去,詞語可能就不太好聽了,但我還是要說,固步自封,自命不凡,自以為是……不能再說下去了,因為你都會說。

也可以理解為,語文在語文課之外,因為學生學習語文之外,他還要學習其他很多學科,他所學習的在大腦中會形成一個合體,知識會融會貫通。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那些說把語文課上得不像語文課,把語文課上成了政治課、思想課等等其他課的觀點,我持保留意見,甚至是很反感,很反對。用一句話來說,那是你水平不夠,知識面不寬,只能把語文課上成了語文課,如果你能夠上成其他課,那表明你起碼知識面還比學生寬一點。

第三層意思是,語文在語文之外,那究竟語文在哪裡?語文在課程之中。這一點我就不特別展開。

第三個體會是,文本理解的深度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貼近學生的學力水平。也許會有老師說,這篇文本全部交給學生來談,教師對文本解讀的深度在哪裡?我的基本認識是,人為地拔高學生文本理解的深度,學生記不住,也學不會,不如就讓他按照正常人閱讀的方法、辦法去閱讀文本。因為我們都知道,誰也不會用老師交給我們的閱讀方法去讀書。也許還會有老師說,這樣的課,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有用么?套用莫言獲得諾貝爾一句話:文學的用處就在於它的沒有用處;莫言的成功,正說明了教育的不成功;語文的最大用處就在於它的沒有用處;閱讀的最大用處就在於它的沒有用處。如果,我們為孩子準備了一點什麼,這一點什麼必然會照亮他以後的人生歲月。

匆匆忙忙的、手忙腳亂的說了兩點困惑,三個體會,還請各位方家,特別是年輕朋友們不吝指正。

關於說課,我真的沒有什麼可以說的,課上完後,自己就應該自覺一點,主動一點,躺在手術台上,供人解剖,任人解剖,甚至還可以製作標本,供人指點。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