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蘭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第十一個發展計畫暨2024年遠景規劃

(七)加強農業生態環境建設,確保農業生態環境最佳化。

第一,農業生態環境項目建設。

1、從XX年到XX年“一池三改”發展1500戶,在養殖場建大型沼氣池50座。

2、從XX年到XX年太陽能採暖房發展1000戶。

3、從XX年到XX年太陽能畜禽舍發展XX棟。

4、從XX年到XX年節能炕發展2500鋪。

第二,農業標準化基地建設。

1、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建設:現有XX0萬畝,到XX年發展到30000萬畝。

2、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建設:現有36000公頃,到XX年發展到53000公頃。其中綠色食品水稻現有15000公頃,到XX年發展到25000公頃;綠色食品玉米現有15000公頃,到XX年發展到18000公頃;綠色食品大豆現有6000公頃,到XX年發展到10000公頃。

3、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建設:現有4500公頃,到XX年發展到10000公頃。其中有機食品大豆現有3000公頃,到XX年發展到7000公頃;有機食品小雜糧現有1500公頃,到XX年發展到XX公頃;有機食品水稻到XX年發展1000公頃。

第三,農產品質檢工作。

現已配置四台無公害蔬菜農藥殘毒快速檢測儀,其中二台是定量檢測儀,對全市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和吉舒、舒蘭農貿市場上市的蔬菜產品具有檢測能力。計畫加大投入,購置設備,在完善現有檢測室的基礎上,到XX年在法特、白旗、吉舒、朝陽、平安建立五個基地檢測站,在舒蘭、吉舒農貿市場建立二個市場農藥殘毒檢測站。達到對無公害蔬菜全程監控、檢測。同時完善對有機食品、綠色食品檢測手段,確保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蔬菜產品質量達到國家檢測標準。

三、對策措施

為確保規劃任務目標的順利完成,特提出以下對策措施。

(一)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堅持用工業化思維統統領農村工作。

在新形勢下,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必須要加快思想觀念更新,不斷開拓創新,堅持與時俱進。各級領導要把農業和農村工作放在首位,要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事關全局的大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堅持用工業化思維謀劃和統領農業和農村工作,敢於主動思維,善於超前思想,學會系統思維,運用開放式思維,增強機遇意識、競爭意識、憂患意識和發展意識,以改革創新精神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增加做好新階段農業和農村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二)加快科技創新步伐,不斷提高農業科技含量。

要圍繞我市農業科技的創新能力、儲備能力和轉化能力,改革農業科技體制,不斷增加農業科技資金投入,擴大農業科技試驗示範成果,健全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加強與科研機構、大專院校的合作,共同開發新技術、新項目和新產品,完善農業科技進步新機制,建立新型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努力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和套用率,全面提高農業和農村經濟科技含量。

(三)完善政策機制,建立適合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軟環境。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簡稱中央1號檔案)是今後一個時期做好“三農”工作的政策依據,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號檔案精神,是保證農業和農村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措施。要通過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基本政策,繼續深化農村改革,為農民增收減負提供體制保障。同時要結合本市實際,制定適合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具體優惠政策,創造優良的軟環境,保障和支持農業和農村經濟健康快速發展。

(四)加強領導,強化服務,共同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一是要加強領導,改進工作方式。各鄉(鎮)街要始終重視農業的基礎地位,始終重視農民利益,始終重視“三農”問題,樹立科學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把農業和農村工作作為各級政府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的重要議事日程堅持常抓不懈。二是制定激勵機制,健全考核體系。要把農業和農村工作的目標任務納入各級領導幹部的崗位責任制,建立健全考核機制,制定獎懲辦法,嚴格考評,嚴肅兌現。三是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深入基層,調整研究,積極探索解決新問題的新途徑,切實為農民增收出主意,想辦法、辦實事、多服務,形成卓有成效的服務體系。四是強化部門協作力度,充分調動各部門的積極性。政府各部門要強化為“三農”服務意識,恪盡職守,各盡其責,各司其職,密切配合,通力協作,為農民增收,農業和農村經濟跨越式發展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優質的服務體系,優良的社會環境,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