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及管理行業職業生涯規劃

作為一名即將踏上社會的學生,只有在對自我充分認識與了解的基礎上才能對將來有一個更加準確的把握,從而達到一種相對理想的生活和工作狀態。以下是我對自己所做的一個職業生涯規劃。

第一章  自我認識

一、個人基本情況

XX年畢業於一所普通高中院校,,高中期間曾多次利用寒暑假時間做兼職工作。

現在就讀於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在讀物流管理專業,擔任學生會勤工助學部部長一職,在班級不擔任任何職務;曾多次利用節假日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以及志願服務活動。

二、職業興趣

銷售及管理行業。

三.職業能力及適應性

職業能力:目前為止,取得了非專業類計算機一級證書以及非專業類英語三級證書,正在準備考取國建報檢員資格證書。

適應能力:從高中開始到目前為止,曾做過多次兼職,氣內容包括超市促銷員、餐廳服務員、工廠基層操作工等,故認為適應能力較強。

四、個人性格

為人較隨和,喜歡交朋友,性格偏外向多一點,但做事情不夠仔細,容易丟三落四。脾氣較直爽。

五、職業價值觀

對於目前大學生就業情況比較能夠理解,沒有經驗,沒有閱歷,所以找不到理想工作,這屬於正常現象,所以給能夠自己的定位就是畢業以後首先從基層做起,不排斥零工資上崗,以積累經驗為主要目的,等到時機成熟之後,開始自主創業。

總而言之,以我目前的狀況而言,屬於典型的上進心較強但能力較弱的,也就是所謂的心有餘而力不足。

第二章  職業生涯條件分析

一、家庭環境分析

從小在村生活,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村人,沒有技術,沒有學歷。

父親現在在一家私營企業打工,工資僅夠維持一家人生活。

母親現在家務農。

有一弟弟,今年6歲,正在上學。

二、學校環境分析

青島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省屬市管全日制普通高校。學院於XX年10月在原青島市職工大學的基礎上成立,XX年4月與原青島教育學院合併,組建成新的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原青島市職工大學成立於1977年;原青島教育學院成立於1951年,著名生物學家、教育家童第周和國學大師陸侃如曾任學院早期領導人。

學院主要從事全日制高職教育和社會職業技能培訓,兼顧成人學歷教育,中外合作學歷教育及中國小教師、校長培訓等,具有接收外國留學生資質和聘請外國文教專家資格。現有西校區(青島市黃島區)、南校區(青島市市南區)和中校區(青島市市北區)三個校區,占地54萬平方米,教職工774人,全日制高職在校生8940人,每年完成各類培訓近萬人。其中機電一體化、商務管理(家電)、物流管理、旅遊管理和軟體技術5個專業被列入中央財政支持建設的重點專業,服裝設計和市場行銷(啤酒)兩個專業被列入地方財政支持建設的重點專業。擁有國家職業教育數控實訓基地、國家職業教育電工電子與自動化技術實訓基地、青島市高職教育實訓基地。與海爾集團等180家知名企業合作建立校外實訓基地192個。在新加坡、韓國、日本開闢20個海外實訓基地。

在青島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學院貫徹“教&學以致用”辦學理念,秉持“修能、致用”院訓,創立“實境耦合”人才培養模式,弘揚“卓越、唯是、協同、學習”學院精神。形成了“五基流程”、“三化標準”以及大學生“三創”平台等教學或育人模式改革成果。試行以全面預算管理為核心的院內二級管理體制,推進院系由“教學職能”向“辦學職能”轉變。按崗位群設課,突出實踐教學,實行等級制考核和“三證書”制度,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實施與大企業合作戰略,與海爾集團、青啤公司、海信集團、聯想集團等知名企業聯合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辦學關係,創建了海爾學院、軟體與服務外包學院等,校企選拔的101名學生作為奧運技術工程師出色完成了北京奧運會技術服務工作。樹立“學院永遠深愛著自己的學生”的思想,將學生從業率作為衡量辦學水平的第一指標,“以就業為導向”融入專業設定和教育教學全過程,建立了“青島市人才市場青島職業技術學院人才分市場”,實現了畢業生高就業率和高質量就業,連續3年就業率在97%以上。學院長期堅持教育對外開放,不斷拓展國際視野,業已形成覆蓋亞、美、歐、澳四大洲的國際合作與交流網路,與11個國家和地區的33所高校和教育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與交流關係。與新加坡psb學院、紐西蘭懷阿里奇理工學院等國(境)外院校開展合作辦學。廣泛開展社會服務,與海爾集團共建的“海爾星級服務中心” 培訓員工10600人,其中包括來自15個國家的全球經銷商94人。通過青島市繼續教育基地為社會培訓各類非學歷教育人員累計3萬人,開設山東省高職院校大學生等多條心理諮詢熱線。與西部貴州銅仁職業技術學院、貴州安順職業技術學院、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內蒙古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內蒙古包頭職業技術學院建立對口支援協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