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課學習筆記:黨在全民族抗日戰爭時期

新民主主義理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革命特別是建黨以來歷史經驗的全面總結,是毛澤東思想在抗戰時期最重大的理論成果。

四、加強根據地建設,開展整風運動

1941年至1942年,是世界法西斯勢力極為猖狂、中國敵後抗戰最為困難的時期。

二次大戰爆發後,德國侵占了歐洲許多國家,1941年6月又對蘇聯發動大規模進攻。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戰爭。1942年1月,中、美、英、蘇等26個國家簽署《聯合國家宣言》,正式形成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

日本企圖把中國變成太平洋戰爭的後方基地,在華北反覆進行“治安強化運動”,對抗日根據地進行空前殘酷的“掃蕩”、“清鄉”和“蠶食”,採取燒光、殺光、搶光政策,使用毒氣和細菌武器,製造無人區。敵後抗戰進入最困難的時期。

中國共產黨和敵後軍民創造和運用麻雀戰、地道戰、地雷戰、破襲戰、水上游擊戰以及派遣武工隊等多種有效的殲敵方法,開展反“掃蕩”、反“清鄉”和反“蠶食”鬥爭。

抗日根據地是全面抗戰路線的堅強陣地,根據地的抗日民主政權是黨領導的抗日統一戰線性質的政權;在政府工作中實行共產黨員、非黨左派進步分子和中間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

在經濟建設方面,黨號召大力發展農業生產,特別是把減租減息作為抗戰時期解決農民問題的基本政策。

這一時期黨在全黨範圍開展的整風運動。遵義會議後,黨雖然糾正歷史上的“左”、右傾錯誤,形成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正確領導。但是,沒有來得及對黨的歷史經驗進行系統總結,黨在指導思想上仍然存在一些分歧。深入總結黨的歷史經驗教訓,教育全黨學會運用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方法處理中國革命中的具體問題,就成為加強黨的建設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反對主觀主義,是整風運動最主要的任務;反對宗派主義和黨八股,消除主觀主義在組織上和文風上的表現;批判王明的錯誤路線及其影響,是整風運動的重要內容。

1941年5月,毛澤東作《改造我們的學習》的報告。九十月間,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黨的高級幹部開始學習和研究黨的歷史,總結黨的歷史經驗。1942年2月,毛澤東先後作《整頓黨的作風》和《反對黨八股》的講演。5月,中共中央召開延安文藝座談會。在整風基礎上,1944年5月至1945年4月召開了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了《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整風運動是一次深刻的馬克思主義教育運動,也是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它堅持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正確方向,是加強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一個創造,是增強黨的戰鬥力的一次成功實踐。

五、黨的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為全黨指導思想,抗日戰爭取得最後勝利

1943年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系列重大勝利,黨領導的華北抗日軍民開始對敵軍發起攻勢作戰。

這時的國民黨仍然採取避戰觀戰的態度和限共反共政策。1943年,國民黨頑固派發動第三次反共高潮,在尚大規模武裝進攻時便被制止。1944年豫湘桂戰役中,國民黨八個月丟失146座城市、20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國民黨統治區民主運動迅速高漲。

1944年9月,中共代表林伯渠根據黨的指示,在國民參政會上正式提出廢除一黨專政、建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周恩來在延安進一步闡明實施這一主張的具體步驟和方法。這個主張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成為全國人民奮鬥的政治目標。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召開。毛澤東在會上作《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劉少奇作《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朱德作《論解放區戰場》的軍事報告,周恩來作《論統一戰線》的講話,任弼時、陳雲等在會上發了言。

七大制定了黨在新形勢下的路線:“放手發動民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大會擬定了建立聯合政府的具體步驟,制定了新民主主義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綱領,提出了實現中國工業化的宏偉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