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紀委書記三嚴三實專題黨課提綱

嚴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獨慎微、勤於自省,遵守黨紀國法,做到為政清廉。

謀事要實,就是要從實際出發謀劃事業和工作,使點子、政策、方案符合實際情況、符合客觀規律、符合科學精神,不好高騖遠,不脫離實際。

創業要實,就是要腳踏實地、真抓實幹,敢於擔當責任,勇於直面矛盾,善於解決問題,努力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

做人要實,就是要對黨、對組織、對人民、對同志忠誠老實,做老實人、說老實話、乾老實事,襟懷坦白,公道正派。

我的理解,達到上面這“二十字”標準、做到“三嚴三實”的黨員幹部,就是黨組織需要、老百姓歡迎的黨員幹部。

二、做黨組織需要、老百姓歡迎的黨員幹部,核心問題是樹立民眾觀點、站穩民眾立場、走好民眾路線

xx同志曾經說過:“只有我們把民眾放在心上,民眾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上;只有我們把民眾當親人,民眾才會把我們當親人。”這其實也就是在要求我們,和民眾要像和親人一樣貼心相處、坦誠交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 這樣才能汲取民眾智慧,走民眾路線, 密切黨同人民民眾的感情;這樣才能贏得民眾的信任,得到民眾的理解和支持,受到民眾的歡迎。所以,作為一名好黨員、好乾部,就一定要樹立民眾觀點、站穩民眾立場、走好民眾路線。

什麼是民眾觀點?這要從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說起。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誕生之日起,就以全國人民的解放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己任,就以代表最廣大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中國共產黨因為代表民眾利益才贏得了民眾的支持,因為依靠人民民眾的支持取得了執政地位,反過來,也只有始終代表民眾利益才能鞏固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所以每一個黨員幹部都要明白“我們黨來自於人民、植根於人民、服務於人民”,要經常想想我們黨從哪裡來,黨員這個身份到底代表的是什麼。如今,我們常常把黨同人民民眾的關係比作“魚和水”的關係,為什麼不倒過來說“水和魚”的關係?因為我們共產黨人知道,“水裡面可以沒有魚,但魚離開了水就很危險了”。所以,我們一定要牢固樹立五個民眾觀點:第一,人民民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觀點;第二,向人民民眾學習的觀點;第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點;第四,權力是人民賦予的觀點;第五,依靠民眾、教育民眾和引導民眾並重的觀點。這五個觀點的核心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明白了民眾觀點,我們再來看看什麼是民眾立場?民眾立場,就是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民眾的立場上說話辦事,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我們黨始終不變的政治立場。那么,如何站穩民眾立場?黨員幹部與人民民眾的感情,是站穩民眾立場的基礎。一個對民眾沒有感情的黨員、幹部不是好黨員、不是好乾部。只有真正把民眾當主人服務、當老師尊重、當親人對待,把民眾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時刻不忘“雪中送碳”,才會得到人民民眾的真心愛戴和擁護。站穩民眾立場,關鍵要解決好為誰掌權的問題。黨員、幹部一定要從思想上解決入黨為什麼、當幹部做什麼、身後留什麼三個問題,在任何時候都要警醒自己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權為民所用,真正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為政不移公僕之心、用權不謀一己之私。這是站穩民眾立場的法寶。

明白了民眾觀點,站穩了民眾立場,再來想想如何走好民眾路線的問題。192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給紅軍第四軍前委的指示信》中第一次提出了“民眾路線”這個概念。“一切為了民眾、一切依靠民眾和從民眾中來、到民眾中去”這是民眾路線的核心內容。走好“從民眾中來”的民眾路線,就是要求我們通過調查研究,了解民眾的意見和要求,集中民眾的智慧和經驗,對民眾意見進行加工、提煉和深化,形成比較正確的、深刻的、系統的意見,從而制定出正確的路線、方針和政策。走好“到民眾中去”的民眾路線,就是要求我們把已經制定的符合客觀實際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再拿到民眾中去,讓民眾實踐,化為實際行動,並使之在民眾的實踐中得到檢驗、豐富和發展,實現和發展好人民民眾的利益,推進社會發展和進步。走好“一切為了民眾、一切依靠民眾”的民眾路線,就是要求我們一方面要分好蛋糕,把發展成果惠及民眾,讓民眾得到實惠,調動好民眾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要緊緊依靠民眾的力量來把發展的蛋糕越做越大。

三、黨員幹部站穩民眾立場、走好民眾路線,根本方法是落實好“四句話”的總要求

這次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提出了“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這一總要求,形象生動,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和工作指導性。黨員幹部要站穩民眾立場、走好民眾路線,就是要按照這4句話12個字的總要求來經常提醒自己、警示自己。具體方法,我認為就是要學會“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