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紀委書記三嚴三實專題黨課提綱

怎樣才能“治治病”?“治治病”,是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要求的重要一環,檢驗實踐活動的成效就是要看“治病”的效果。得病容易治病難,每一名黨員幹部都要以為自己負責、為黨負責、為人民負責的態度,主動查病,配合治病。“治治病”,講究時機與條件。教育提醒,是一種預防性措施,治在病情輕微之時,不用藥或少用藥,就可以達到治療效果,可謂治當其時,用藥少而效果好。治病的方法:第一,警示教育,防患未然。把貪污腐敗犯罪的典型案例當作活生生的教材,對黨員幹部開展警示教育,是“治治病”的一種有效形式。作為紀檢監察機關,要注重發揮警示教育的作用。要抓好幾個發生在我們周邊、民眾熟知的典型案件進行剖析,從起因到過程,從教訓到危害,把腐化的過程講解清楚,讓受教育者思想受到震撼;要用現實案例開展教育,通過參觀監獄,受到自由的可貴,通過聆聽懺悔,消除僥倖的心理,牢記“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訓誡,讓教育入腦入心,給思想加上一道防火牆,給行為築起一條防洪堤。第二,誡勉談話,敲山震虎。對有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的黨員幹部進行誡勉談話,是強化對黨員幹部的監督管理,遏制和防範違紀現象發生的重要手段,可以達到提前打招呼、及時提醒、教育挽救的目的。誡勉談話要端正目的,作為一種教育手段,反對不教而誅,避免把犯錯誤的同志一棍子打死,要從團結教育的願望出發,強化對犯錯誤的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的思想教育。誡勉談話要嚴格要求,指出其存在問題,分清是非責任,督促整改,使談話對象少犯或不犯錯誤,發揮誡勉談話的臨界預警功用,避免小病拖成大病。第三,專項治理,會診除根。治病須治根,對於民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如黨員幹部的作風問題,就要展開專項治理,標本兼治,不能搞運動式、一陣風,必須形成常抓不懈的科學機制,讓“治治病”觸及靈魂。比如,“庸懶散奢”是幹部作風上比較常見的通病,我們要結合執紀監督的職責,抓好專項治理。治“庸”是要重點解決執行上級的決策部署走樣變形,領導力或執行力比較差等問題;治“懶”是要解決工作拖拉、敷衍塞責、得過且過、服務態度差等問題;治“散”是要解決在編不在崗,上班遲到早退,工作時間上網炒股、玩遊戲或玩牌、打麻將、參與賭博活動等問題;而治“奢”則主要是解決包括用公款“大吃大喝”在內的一些問題。庸懶散奢極大地損害了民眾利益,要治理這些頑症,就要啟動專項治理的組合拳。建立教育機制,通過給黨員幹部傳送廉政簡訊、組織收看專題片等形式,進行思想教育,觸動靈魂;建立監督機制,公布舉報電話、信箱等,發動民眾監督,不定時地進行明查暗訪,進行組織監督;建立常態通報機制,定期向社會公開治理情況,曝光處理的案件及人員名單。只有懲治有力,教育才有說服力,制度才有約束力。第四,問題查處,手術去病。對問題嚴重的黨員幹部絕對不能姑息,對病情嚴重或者病入膏肓者,就要通過手術祛除病灶,依據黨紀國法,該查辦的查辦,去除黨內毒瘤。

總之,中央開展這次教育實踐活動,目的是解決“心”的問題,讓廣大黨員幹部站穩民眾立場,增進民眾感情。為此,一方面要治標,讓人民民眾看到希望;另一方面要治本,多在制度建設上下工夫。為了民眾,就會得到民眾擁護;依靠民眾,就會擁有無窮動力。我們有理由相信,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必將激發全黨全社會實現中國夢的勇氣和熱情,必將凝聚全黨全社會實現中國夢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