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活動課的設計和評析

(3)教師在學生反饋交流後,及時指出一些相近的表示動作的字詞,它們之間有著細微的差別,在使用的時候,一定要辨別清楚,用正確。

(評析:這部分教學活動的目的是對一些意思相近,但內涵尚有細微差異的,使用時學生又極容易混淆的字詞,通過讀、議、做、說的訓練方式,幫助學生正確理解、靈活運用。)

3.看看動作,猜猜動詞

(1)根據老師演示的動作,說出表示動作的詞語。

①“捏”與“刻”;②“眨”與“瞄”

(2)抽學生根據老師卡片上提供的動詞做動作;然後讓其他小朋友看動作猜動詞。

①抱捧;②采(摘)拔;③踢蹦(跳);④拾(撿) 扔(丟)

(評析:這個遊戲,旨在引導學生積累辭彙,進一步體會祖國的語言是十分豐富的,同一個意思可用不同的辭彙來表達。)

4.聽聽、想想、議議、說說

(1)教師放錄音。(內容為:××聽到鬧鐘聲,伸了個懶腰,做了從“起床到上學”這一段時間裡所涉及到的一連串的動作。)

①學生閉眼初聽錄音,了解大體內容。

②學生二聽錄音,邊聽邊做動作,想想該用到哪些動詞?

③前後4個學生按錄音內容議議,並有序地說說用到的動詞。

(2)教師按學生口述書寫在投影片上:

cheng

響 伸 說 穿 拉 走 擰 刷 洗 走 盛 吃 背 說 跑

要求學生在上面一些動詞前,試用上一些好詞,練習說話。

(評析:這個教學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學生集中注意力,靜心聽的習慣,其次讓一些說話能力較好的學生,能更上一個台階。)

5.看看、想想、議議、寫寫,學說一段話

(1)學生觀看錄像《陶陶的行為對嗎?》

(錄像內容簡解:陶陶在做作業前,坐在書桌旁,心不在焉地做了一連串不愛惜學習用品的動作,以致給自己做作業造成了麻煩。)

(2)學生按錄像內容,邊議邊按事情發展順序寫下動詞,並連起來試說一段話。

(3)投影出示×小組討論結果,並要求學生根據投影內容,圍繞“陶陶的行為對嗎?”,派代表有序說一段話。

si cuo

坐 翻 唱 拿 切 撕 放 包 團 扔 取 翻 拿 行 說 想 戳

教師針對錄像和學生說話內容及時指出,我們應該從小愛惜學習用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

(評析:這項活動的設計是針對低年級學生集中注意力不能持久的特點,為了要達到在活動課的尾聲,使學生仍然饒有興趣地學,所以教師藉助了錄像媒體聲情並茂的優勢,來展開活動。)

這節活動課選擇的課題,對於提高低年級學生的語文能力是有探討價值的;運用的電教媒體有錄音、投影、錄像等,加強了直觀效應;活動形式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說說、做做、猜猜、玩玩饒有興趣,因此氣氛活躍,充分調動全班學生積極參與。效果顯著,達到了預定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