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創新50強學校”申報材料

泰安市實驗學校國中部現有教學班34個,分布在東西兩個校區,其中東校區27個班、西校區7個班。在校生達XX多人,教職工80多名,其中省特級教師2人,省市創新教師、教學能手15人。在學校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國中部貫徹“以人為本,德育為首,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教改方針,創建教學管理新機制,探索課堂教學新方法,成功培育高素質教師隊伍,提高學校辦學品位,學校先後被評為“泰安市校本建設先進單位”、“泰安市教書育人先進單位”、“泰安市中國小素質教育工作先進單位”、“泰安市課程與教學工作先進學校”、“泰安市藝體教學工作先進學校”,連續十年被評為“泰安市教育教學質量先進單位”,2011年被評為“山東省創新教育先進學校”。先進事跡及經驗先後被山東電視台、泰安電視台、齊魯晚報和泰安日報等多家新聞媒體宣傳報導。

一、以先進理念引領創新發展

1、創新教育套用理論,引領學校教學實踐

成熟的教育思想是一所好學校的靈魂,先進的教學理念是創新實踐的精神支柱和內在動力。我校結合現代教育理論和本校實際,把學生的發展放在第一位,以“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和幸福奠基”作為自己的辦學理念,促進廣大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讓每一個學生在健康、快樂的教學環境中成長。

在艱難的課堂教學變革過程中,我們逐步認識到“輸入導向、強迫內化”教學使課堂處於一種死氣沉沉的“照本宣科”環境中,是學生厭學、自主探究和創新能力不足的癥結所在。於是,學校決定以新課程改革為抓手,揚棄傳統教學,轉變教學方式,走“輕負擔、高質量”的內涵發展之路。程校長來我校任職以後,帶來了通過推進素質教育轉變質量增長方式的新思路,國中部以“構建三級課堂”為突破口,逐步清晰了以“產出導向、思維外顯”的教改思想,讓枯燥單調的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促進了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益的雙提高。

“產出導向、思維外顯”的教學策略,即由學習產品(問題解決、思路展示、成果表達)來引導教學組織過程,讓學生在分析問題、研討任務、實踐操作的過程中順利建構起知識結構,並通過所獲得的“成果”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產生成就感和喜悅感,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國中教導處開展的“學科成果展示周”,就是基於“產出導向”教改理念組織的系列性活動。學科周活動“結合學科特點,結合日常教學,結合學生實際”,讓學生“成果展示、才華展示、個性展示”,把日常教學中學生的成功之作展示出來,把學生的才華發揮出來,藉此推動學生能力發展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比如,本學期的學科周,以“快樂英語,享受英語”(happyenglish,enjoyenglish)為活動主題,以“全員參與,人人體驗,讓英語走進生活”為活動宗旨,營造出來濃厚的英語氛圍,讓學生感受英語,套用英語,享受英語。活動期間,宣傳欄貼滿了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英語辭彙和圖片,教室的牆壁上,走廊上貼滿了精美的具有勵志意義的標語牌。以“快樂英語’為主題的黑板報圖文並茂,英語作文展、英語書法展、英語手抄報展、與英語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展內容豐富,精彩紛呈。高唱英語歌曲,上演英語短劇,用英語講故事,說繞口令,英語課文我來背等形式多樣的英語才藝展示。而單詞記憶王大賽更調動了所有同學的學習熱情。2011年12月23號下午,聘請校外專家做的以“粉碎聾啞英語,成就激情人生”為主題的大型英語互動演講,把這一活動推向了高潮。此外,歷史學科以“演情景劇”、“講歷史故事”、“歷史漫畫和知識樹設計”以及小論文等形式,擴展歷史知識,增強愛國情感。地理學科舉辦“校園平面圖繪製”比賽,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識圖、繪圖,提高實踐能力。生物學科的“室內室外空氣品質調查活動”、“預防愛滋病換水遊戲”,極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有……。總之,學科周活動的開展,大大調動了老師們的積極性,學校呈現出生機勃勃的局面。學生在參與中鍛鍊著能力,在展示中享受著成就,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個性特長,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學科周作品還大大豐富了校園文化內涵,成為了師生再創新的課程資源。通過“學科周”活動,你會發現,學生的世界是那么的豐富多彩、美麗可愛,特別是那些平時看上去“默默無聞”的學生,在活動中展現了他(她)們的個性智慧,享受到了“參與”帶給他們的無比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