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亮點解讀

中國社會科學院巨觀經濟運行與政策模擬實驗室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所《巨觀經濟與政策跟蹤》課題組

2024年第84期(總第1404期)2024年11月13日(星期三)

經濟熱點分析

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亮點解讀

[導讀:2024年11月8日至12日,舉世矚目的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改革進行整體系統部署。其中經濟改革中顯現出諸多亮點,需要我們認真領會其中的改革思路和精神。]

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改革進行整體系統部署

十八屆三中全會發表的公報指出,要堅持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財稅制度,並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會議表示,中央將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負責改革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各級黨委要切實履行對改革的領導責任。以下為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要點摘錄: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到2024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必須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要完善產權保護制度,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

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要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

必須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

必須完善立法、明確事權、改革稅制、穩定稅負、透明預算、提高效率,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要改進預算管理制度,完善稅收制度,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

必須健全體制機制,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要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

必須推動對內對外開放相互促進、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促進國際國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要放寬投資準入,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擴大內陸沿邊開放。

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民眾自治制度。要推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時俱進,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發展基層民主。

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健全促進就業創業體制機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完善國家安全體制和國家安全戰略,確保國家安全。

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