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創業事跡材料3篇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樂同志時時、處處、事事以黨員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始終把民眾的滿意程度作為衡量自己工作成效的標準,在創業服務年活動中更是奮勇爭先。從事農業科研工作40多年來,立志奉獻“三農”事業,改變農村落後面貌,帶領民眾科學致富,主動從民眾最盼、最急、最難的事情做起,無私奉獻,老百姓提起樂,都說他是帶領民眾致富、建設新農村的主心骨,創業服務貼心人。

一、自覺學習,提升自我。一是主動深入學習黨的方針政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黨的理論建設,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質。二是多次參加農業函授大學“作物栽培”與“植保防治”專業的學習,自費訂閱報刊雜誌,閱讀科技資料,掌握現代農業科技知識,努力提高工作能力,用科學技術指導實踐,被縣裡評為“助理農藝師”。

二、示範推廣,科技革新。長年堅持農業科學試驗,探索本地區農業發展的有效途徑和模式,為xx鎮乃至全縣高科技農業的技術推行作出一定貢獻。所領導的鎮農技站多次被評為全縣農業推廣先進單位,曾參加全國先進推廣單位評選,本人榮獲縣科協《科技工作先進個人》、縣科委《科技進步星大獎》、省農業廳《農業技術推廣先進工作者》、省植保站《植保工作先進個人》等表彰。在《中國種業》、《江西農業科技》、《江西農業學報》、《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發表多篇論文。

三、科學致富,服務百姓。努力探索農村科學致富途徑,不斷實踐創新,創建了家禽孵坊、大棚蔬菜、油料加工、農技服務視窗等惠農項目,使家庭人均收入較早突破萬元,帶動周邊1200多戶農戶增產增收奔小康。創業服務年活動期間,開展科技下鄉和技術幫扶20餘場,走訪幫扶養殖專業戶40餘家,解決實際問題70餘件。

四、投身新農村建設,獻身集體事業。積極帶頭參與公益事業,動員廣大民眾捐款獻愛心,修建村道和新農村建設。本人累計投入村道建設、新農村建設家庭資金7萬多元,動員親友捐資5000多元。

五、遵守黨員職責,履行黨員義務。本人牢記黨員要帶頭致富,致富不忘他人的宗旨,認真履行自己的義務,做好科普致富。創辦了“農民科技夜校”,培訓新型致富農民;自置電腦,在全鎮第一個創辦農民網路信息服務視窗,向農民提供大量的生產致富信息;設立了農技服務視窗,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技術諮詢服務,使許多農民走上致富道路。本人被評為九屆縣政協委員、首屆縣勞模及《縣老年科協優秀會員》、xx鎮“十星”黨員。

黨員創業致富共富先進事跡材料
黨員創業事跡材料(2) | 返回目錄

***現年46歲,1980年高中畢業,XX年10月入黨。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他能發揮自己的先鋒模範作用,帶頭創業,帶領全村民眾致富,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演繹一個普通黨員的閃光風采,嬴得全村民眾的信賴,先後多次被鎮黨委評為“優秀黨員”,受到表彰獎勵。

籌資辦廠,克服困難創大業

***村位於錢集鎮東北部,與張圩鄉接壤,全村共620多戶,2600多口人,有可耕地面積3800畝。過去,由於這裡地處偏僻,村情較差,不僅集體經濟薄弱,民眾發展經濟意識也不強,經濟收入較低。***從1980年高中畢業後,一直在蘇南務工。在外闖蕩十多年,他雖然付出了一定的艱辛,但也開闊了眼界,解放了思想,內心深處積蓄很大的經濟發展熱望。1998年,他回響鎮黨委、政府關於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的號召,自籌70萬元資金,在本村辦起一個瓦楞紙廠。當時在錢集鎮,個人在村級辦廠,***還是第一人,因此也在全鎮引起很大的反響。說起辦廠,***至今還深有體會:“一個人辦廠,不僅僅需要有一種勇氣和膽量,更要品嘗許許多多別人難以體會的艱辛,經受住一切困難和考驗”。當初,由於資金不足,***走親拜友,磨破嘴皮借錢。一開始,一些親戚朋友都對他投以懷疑的目光,不敢輕易借錢給他,以種種藉口推辭。有時候,為了借到一筆錢,他是一次不行,再去第二次、第三次,他也不知挨過多少人白眼,面對多少個嘲笑。最終,一些親戚朋友被他的真誠感動,同時,鎮黨委、政府也在關鍵時刻對他予以了大力支持,使他順利籌集齊資金,購置了設備。然而,更大的困難還在後面,由於自己不懂技術,一開始生產就很不順,出不了產品,有時出了產品也不合格,機器也三天兩頭出故障。有時候,接到廠家的訂單,卻不能及時付貨,使利於廠家對他持懷疑態度,中止契約,造成了很多損失。有的好心人就勸他,與其這樣不出效益,倒不如乾脆收手,停止生產,這樣避免更大的損失。也有的人散布謠言,說他的廠子地點“風水”不好,倒霉的事情還在後頭。面對這些,***雖然有些疲倦,但他偏偏不信這個邪,他認為,企業之所以會出現問題,重要的是技術跟不上。於是,他從河南高薪聘請一位專業技術人員,對他的機器設備和操作流程進行一次徹底的“解剖”,終於找出了問題的癥結,在技術員的精心指導下,很快,機器正常運轉了,順利生產出合格的產品,***也從技術員那裡學到了許多技術。對於產品的質量,***從不馬虎,精益求精,如果有一點不合格,他都堅決返工,決不讓不合格的產品出廠,由於他嚴格把關,保證了產品質量,也嬴得了客戶的信賴,使廠子越辦越紅火。如今,他生產的產品遠銷蘇、錫、常和江陰等地,供不應求,年生產瓦楞紙1700噸,年產值達2800萬元,實現利稅51萬元。企業的興辦,還吸納了本村46名富餘民力進廠務工,人均年收入達7000元。

甘當“紅娘”,引進項目富鄉親

***村有許多富餘勞力,除了一部分常年外出務工外,還有一部分人留守家中,有的因為沒有一技之長,除了做做一些家務、農活,服侍老人、照顧孩子外,好多人無所事事。他們中的一些人就在閒聊甚至玩撲克、打麻將中打發日子。這些,***看在心裡,急在心上。他想,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自己富了算不了什麼,只有大家都有事情做了,都有錢賺了,才有意義。他時時留心,為村民找到致富的好項目而努力。今年春節前,他在與本村一名外出務工人員的座談中得知,無錫一個軍工企業對外尋求合作夥伴。這是一個手工編織帽風帶業務,恰恰最適合不出家門的留守人員操作。於是,他多次前往無錫,找到客商,積極向客商介紹本村富餘民力多的優勢,要求將這個項目放在***村。在務工青年的積極協助下,春節期間,無錫的客商到***村進行實地考察,確信該村有編織的條件後,決定在***村設立帽風帶編織點。一開始,有些婦女由於不熟悉編織業務,認為有難度,只有10多個婦女勉強領料編織,***就挨家挨戶進行宣傳動員,還讓自已的妻子帶頭學習編織,然後手把手教給他人。很快,很多人便熟悉這項技術,大家紛紛自覺加入編織行列,特別是一些留守婦女更是熱情高漲,連一些粗手大腳的男勞力也從事起這項業務。本村村民張雲貴,以前喜好賭博,是當地出了名的“賭命漢”,雖多次受到處理,但是還是小賭不斷,為此,欠下了不少賭債,鬧得家庭不和。引進帽風帶編織項目後,***主動找到張雲貴,引導他學習編織技術,靠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起初,張雲貴認為***是多管閒事,又認為自己一個大男人,幹不了那細活。***就苦口婆心地勸導他,還讓技術人員對他單獨指導,很快,張雲貴掌握了這一技術,也迷上了編織,現在,他的技術比一些婦女還好,每天收入都在30元以上。說起這件事情,張雲貴感動地說:“以前,自己只知道拚命的賭錢,把什麼都輸掉了,現在,多虧了***這個“紅娘”,使我體會到用自己的勤勞賺錢是最快樂、最有意義的事情”。

如今,***村從事帽風帶編織的民力由開始的10幾人發展到現在的300人,人均月收入500元左右。***村也成為全鎮第一個“三來一加”項目專業村。

返鄉黨員創業先進事跡材料
黨員創業事跡材料(3) | 返回目錄

旭日東升,霞光璀璨,秀木繁茂,青山蒼翠,在西鄉縣××鄉黃泥池村委會旁,伴隨著拉飼料、拉生豬、拉豬糞車輛的進進出出和肉豬、仔豬覓食相互撕咬的嘈雜聲,這個生豬養殖場又迎來了新的一天。整個養豬場占地3畝,建築面積XX平方米,各類豬欄舍圈30間,養有肉豬150多頭,場內設施完備,管理科學,這便是返鄉黨員××的熙坤生豬養殖場。

涉世之初,外出打工學本領

XX年,××國中畢業後,由於家境貧寒,只好中斷學業,在家務農,看著同齡孩子進城繼續讀書,××感到對貧寒的苦惱和無奈,多少個夜晚輾轉難眠,年少的心靈倍感折磨。窮則思變,人窮志不窮,XX年6月,18歲的××南下深圳打工。在深圳他做過建築工人,在五金廠當過電焊工,在生豬養殖場當過養豬工人……,繁華的都市裡,他雖然做的都是最苦最累的工作,可是對每樣工作都勤勤懇懇,任網勞任怨,加上他頭腦靈活,虛心好學,不斷地實踐總結,在外打工期間學會了建築、電焊等手藝,尤其是掌握了一些生豬養殖技術,練就了一身致富本領。

返鄉創業,借東風致富顯身手

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工作的工廠處於半停產狀態,無奈之下,9月他結束了八年的打工生涯回鄉創業。回鄉後××就開始思索,在閉塞落後的家鄉應該發展什麼產業才能做強做大,經過考察調研了解到,西鄉縣委、政府一直大力扶持生豬養殖業,有很多優惠政策,何不藉此東風辦起生豬養殖場?有了創辦生豬養殖場的想法後,××先後到幾家大型生豬養殖場取經,學習養殖技術及管理知識。10月初,××利用自己打工積攢下的8萬元以及鄉、村兩級協調的10萬元貸款在黃泥池村建起了初步規劃發展500頭生豬的養殖場,他將自己在深圳打工學到的技術以及全部智慧傾注到了這個養殖場裡。底,第一批100餘頭仔豬、7頭母豬送進豬場,熙坤養殖場正式運轉,在父母的支持以及他和妻子的辛勤勞動下,6月份,第一批商品豬出欄,當捧著淨利潤三萬元時,××的喜悅溢於言表,眼神中滿是對未來的憧憬。

心存遠志,帶領民眾創富路

熙坤養殖場已逐漸步入正軌,年出欄生豬500頭以上。可以說××現在的生活過得富足而安穩,但這個年輕的小伙卻另有一番想法與打算。一個人富了不算富,他要擴大養殖場的規模,帶領家鄉人走向致富路,要把自己的熙坤養殖場也打造成像漢中軍鑫養殖場一樣的省級生豬養殖龍頭企業。他的養殖場在未來三年內將完成三期規劃,計畫再用一年時間,到完成二期建設,占地將達3000平方米,存欄母豬60頭,公豬2頭,年出欄自繁自養生豬1000頭以上。到完成三期建設,總占地面積達4500平方米,存欄母豬100頭以上,種公豬5-6頭,年出欄商品豬XX頭以上。

目前,黃泥池村許多村民受到××創業事跡的影響不再外出打工,並積極返鄉創業,養殖戶越來越多,收入越來越高。科學養豬,既成就了××個人,又造福了村民,並掀起了一股返鄉創業熱潮。

返鄉創業鑄輝煌

——記桑園鎮返鄉黨員梁秋華創業事跡

“只要敢打敢拼,就沒有辦不成的事”。這是返鄉黨員梁秋華在十多年打拚歲月中總結出來的經驗,也是他一直以來所遵奉的人生信條。正是憑著這種能吃苦,敢打拚的精神,他由一名外地的個體醫生轉型為家鄉有名的茶場老闆。

梁秋華,男,中共黨員,中醫執業醫師,1969年8月出生在桑園鎮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1988年梁秋華縣衛校畢業後,為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他攜同妻子在福建石獅開辦醫療診所,先後從事個體醫療和醫藥銷售。在此期間,關係網越拉越廣,賺的錢也越來越多,但他始終無法在一個陌生的城市找到家的感覺,有一種感情讓他無法真正快樂起來。甜是家鄉水,親是家鄉人,7月他懷揣在外創業的所有積蓄,準備開創自己新的事業。經過一番調研後,利用家鄉豐厚的茶業資源優勢,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投資120餘萬元興辦了占地面積10餘畝、廠房15間的“桑園鎮茶場”,並於3月正式投產。

桑園鎮茶場當年投產就實現了開門紅,生產漢中仙毫1000公斤,炒青綠茶25噸,實現產值300萬元,並在西鄉縣“賽茶節”上獲得“漢中仙豪”銀獎和“漢中炒青”銀獎兩項殊榮,其產品更是遠銷漢中、西安等地。初見成效的梁秋華深知創業難、守業更難的道理,要想尋求更大的發展,就必須在科學管理上水平、做大產業創名牌上下功夫。他先後對承包購買的350畝茶園進行茶樹改良,培育無性系茶苗補栽補種,注重綠色環保無公害化生產,保持茶葉的原汁原味。並多次聘請專家技術人員進場指導,嚴格按照茶葉加工環節各個流程的技術要求進行生產。

淺嘗輒止不是梁秋華的個性,追求更大的發展才是他的目標。梁秋華計畫進一步投資添置新設備,分檔次加工製作出適應各個消費層次的茶葉,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實現“茶廠四季產茶、茶農四季採茶、農戶四季有收入”的目標,年底再承包200畝茶園,爭取畝平均收入達到4000元,依託“西漢高速”和“十天高速”

連線線地域優勢,全力打造集茶園觀光、茶葉加工、茶藝表演和品茶餐飲娛樂於一體的茶葉產業綜合示範項目,同時,註冊商標爭取品牌認證,擴大種植規模、加強技術管理,為早日打入全國市場作準備。目前,在他的帶動下,周邊5個村近千戶茶農年增加收入約70多萬元,他的茶場成為當地初具規模的茶葉加工龍頭企業,他本人也成為縣鎮實用技術骨幹人才和當地民眾脫貧致富的帶頭人。

精誠所至 金石為開

——記古城鎮返鄉黨員韓定軍創業事跡

依山傍水、林蔭小道,走進古城鎮二郎村韓家溝,遠遠傳來嘎嘎的叫聲,急行數步,放眼望去,映入眼帘的是成片的鴨群在嬉水、覓食,好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這就是返鄉黨員韓定軍投資20餘萬元,占地4畝多的蛋鴨養殖場。

外出打工,只為回鄉紮根

“風箏飛的再高再遠,線總是在家鄉繫著,廣州雖好,卻非久留之地,我的根在這裡,這裡有我發展的土壤,我走出去就是為了有一天能回來創業”。在廣州打工十多年,家住古城鎮二郎村的韓定軍談起為什麼回鄉創業時這樣說。韓定軍小時候家裡很窮,為了改變生活現狀,他從學校畢業後,就去廣州打工,由於肯吃苦、善鑽研,很快被提升為所在工廠的管理人員,工資和各方面待遇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然而,韓定軍並不滿足於現狀,不滿足按部就班的打工生活,他只是把外出務工作為人生經驗的積累和個人意志的磨鍊,渴望早日回鄉創業,實現人生價值。

回鄉創業,找準人生目標

底,韓定軍回鄉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通過對當地市場以及江蘇等地的走訪調研,決定創辦以蛋鴨養殖為基礎,鴨蛋加工基地+公司生產模式的蛋鴨養殖場。他白天奔波於村、組、農戶和銀行之間,重點解決場地租用和資金問題。晚上挑燈夜讀鑽研養殖技術和經營之道,力求養殖產業健康發展。得益於鎮、村鼎立相助,順利解決了場地租用手續及10萬元貸款。初,韓定軍赴江蘇空運回了3000餘只雛鴨,建起了蛋鴨養殖場,為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標而孜孜不倦的奮鬥著。

帶民共富,展現黨員風采

一枝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作為黨員,一個人富了不算富,我希望做得更大,希望其他村民也加入到這個行列,將蛋鴨養殖打造成古城鎮響噹噹的品牌,這樣大家就一起過上好日子了。”韓定軍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在他的不斷鼓勵下,憑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該村外出務工煤礦老闆陳忠華投資300萬元新建大型養鴨場,土建工程已基本完成,準備8月份首期投放10000隻蛋鴨,並與他共同籌建二郎鴨蛋加工廠,從而將解決50餘名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問題,有利帶動當地產業發展,為該村農民開闢新的增收渠道。

相關推薦:
優秀共產黨員創業先進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