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的四個晝夜》觀後感(四篇)

在今天,中華大地各民族兒女都在為實現中國夢的各條戰線上努力奮鬥,在為強國夢的征途上勤奮工作。對於我們測繪地理信息院也不例外,全體幹部職工正在院黨委的正確領導下為實現一流團隊而披荊斬棘、繼往開來。我在這裡生活工作了多年,常懷感恩之心。今年單位也算是“內憂外患”,內沒有家底,經濟困難,外別人欠款難以回收!院長朱衛民經常和我們講這樣的兩句話“大家有錢,小家不慌,大家無錢,何來小家”、“不能今天吃足明天不吃”,話雖簡單但意味深長。我們全院幹部職工只要做到吳孔軍局長“六要六不要”,上下齊心就沒有越不過的河,更沒有翻不過的山。新一屆黨委務實清廉、真抓實幹,一定能帶領全院幹部職工走出一條具有長足發展的新道路。

現在正值全國上下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我們作為一名黨員,也是大家庭中的一員,要深入一線,勇於作為,敢於擔當,深刻剖析我們目前存在的不足和問題,開誠布公的開展自我批評,自我革新,自我完善!通過實踐活動讓我們每個黨員幹部自我警醒,自覺來規範我們的言行,在大是大非面前每個人要真誠,正直,要有正義感,不帶有個人感情!要敢於給領導獻言納策,讓我們每個家庭成員都有主人翁思想,都有集體榮譽感,都有大局觀念,都能快樂的工作和生活,更能在為單位的發展前進的道路上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貢獻自己的微薄力量。

《周恩來的四個晝夜》觀後感之二:

有幸來到大上海影城觀看了《周恩來的四個晝夜》,在現代化的立體環繞聲的影院中同樣讓我們的思想經受了強大的震憾和洗禮。

那位在國際上極具人格魅力和受國人愛戴敬仰的國家領導人,在劇中同樣無不讓人感受著他的人格魅力和卓越的領導工作能力。1961年,新中國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大病初癒的周恩來總理來到河北邯鄲伯延公社,當時大饑荒“吃大食堂”,主任郭鳳林在老支書父親影響下,幾十年對黨忠心耿耿。他基於樸素的階級感情,懷著為黨分憂、為國擔難的信念,不想讓總理看到農村的困苦實情而堵心,便弄虛作假、粉飾太平,周總理以其超人的洞察力、敏銳力和體貼入微的思想工作作風感染著當地的民眾,正是他的這次深入基層的調研,他的那種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使我們國家及時調整農村政策,結束了“公共大食堂”的時代,也使我們國家的廣大農村百姓過上了有“奔頭”的生活。

影片中,總理和人民的漁水情深時時刻刻打動著人們的心扉,周總理拖著大病初癒的身體夜以繼日,走街串巷,深入田間地頭,了解村民生活的事實真相,真正做到了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當總理看到社員為他準備的紅燒肉時,已經邁進屋子裡的一條腿又邁了出來。同樣是吃飯,在吃連弟奶的拽面時,腳卻毫不猶豫的踏進屋內,他最了解普通老百性的思想階級感情,最後囑咐身邊工作人員在他們走後把老人的壽材買回來後送給老人(連弟奶用壽材換白面做的拽面)。周總理關心著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當他得知張二廷獨自撫養四個孩子時,便和鄧大姐商量幫忙撫養一個孩子。點點滴滴,無不彰顯著總理對人民的關心,黨和人民的血肉相連的黨群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