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學子實踐報告《楠溪源行記》(上)

“昨天,浙江大學信息工程系~級大學生、擔任永嘉縣溪下鄉鄉長助理的鄭寄託,寫成了1.5萬字的社會實踐報告《楠溪源行記》,上交給當地政府,為當地發展出謀劃策。”

“這13名在校大學生是7月12日經永嘉縣委組織部正式任命後走馬上任的。被選派到稱為“永嘉~”的溪下鄉擔任鄉長助理的是浙江大學信息工程系學生鄭寄託,他在擔任緋ぶ理期間,連續放棄雙休日休息,不回家堅持在鄉里工作。還積極下鄉開展社會調查,撰寫鄉村調查報告。驛中,鄉村調查報告、日記、隨筆等皆收錄在《楠溪源行記》中,內容涉及有關農村民主化進程、旅遊開發、殯葬改革、勞動力外出等問題。觶寄託擔櫛鄉長助理期間正遇到兩次颱風襲擊永嘉,他還與當地幹部一起積極參與搶險和救災,幫助轉移民眾,災後幫助民眾開展生產自救?”

——引自《溫州都市報》作者:陳忠

楠溪源行記

一、在溪下鄉擔任鄉長助理期間的工作總結(前言)

時間飛逝,轉眼一個月時間過去了,平生第一次參加的社會實踐也即將接近尾聲。回想一個月的鄉村生活,越發覺得這次機會是何等的來之不易,故在此特別感謝當初縣委組織部的領導們給與我的信任破格任用我這個既非黨員又不是即將參加工作的浙大04級學生,並把我送到這13個省一級欠發達鄉中較為偏遠的溪下鄉接受鍛鍊。同時我還要感謝溪下鄉的領導和同事們給我這個處世不深的學生的關心與照顧,為我創造了一個難得的學習鍛鍊的環境。

在這一個月時間裡,我也努力融入到鄉政府的工作中去。當颱風來襲時,我也隨駐村幹部上山下村,夜裡也駐守在山上,後來又參加了通鄉公路塌方的疏通工作。每逢周二下村時,我也都積極地向領導要求同去,並隨鄉里搞計畫生育的同志一起,走家串戶,暗地裡仔細觀察,聽取各方面的聲音,來充實我的社會認識。還曾夜訪陳坑村,隨鄉里的幹部調查處理那件的因救災款分配問題引起的糾紛事件。為了爭取時間,加強鍛鍊,我還說服了父母,爭取到了雙休日的時間,留在鄉里不回家去,同值班的同志一起值班,並趁機了解鄉里的一些情況。平時開班子會議、黨員會議、全體會議,或是有領導來視察講話,我都積極參加,以求了解鄉里的各種情況。還協助鄉里的領導制定了《溪下鄉黨委溪下鄉人民政府“富民攻堅”計畫實施方案》。

生活上,我也與鄉里的同志們吃住在一起,建立了良好的友誼,同時也虛心地接受大家過的指導,將各種困難視為對自己的一種鍛鍊,適應了鄉里的生活。

努力地工作也給我帶來了不小的收穫。在這期間,我利用工作間隙的時間,完成了鄉村調查報告10餘篇,總計6000餘字,日記5000餘字,撰寫了政府辦公檔案若干份,如《溪下鄉富民攻堅計畫實施方案》等,總計4000餘字,新聞報導若干篇,總計千餘字,以及閒時所作的律詩一首。另外,還拍攝了大量的圖片和影像資料。其中,鄉村調查報告、日記、隨筆、詩歌等皆收錄在《楠溪源行記》(或稱《“溪”行漫記》)中,總計萬餘字,現正在整理成冊,並製作成電子版,以交付《溫州都市報》作追蹤報導的記者使用。

另外,我還趁一次下村搞計畫生育的機會,用自己的獎學金置辦了一些學習和生活用品,準備了一些助學金,並將這總計近千餘元的物資送給村里品學兼優、家庭貧困的四位學生,獻上自己的一份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