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管理實訓報告

一、實習目的

通過財務管理實習,使自己掌握資本結構、股利分配、普通股籌資、營運資金管理、成本核算等相關內容。通過實習,自己能運用所掌握和理解的財務管理的相關內容與企業實際相結合,對各類財務管理問題、成本核算等內容進行分析和判斷,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實習時間

自 XX 年 12月24日至XX年12月28日

三、實習地點

校內、校外(中國農業銀行皇姑支行)

四、實習方式參觀性實習、案例分析性實習五、實習內容

通過一周的財務管理實習,主要學習了資本結構、股利分配、普通股籌資、營運資金管理、成本核算等相關內容。通過對上述內容的學習,讓我更好的來了解了財務成本管理的相關知識,更深層次的了解了財務管理中的財務分析方法。

實訓內容表格如下:

實 驗 項 目

實  驗  內  容

實驗

類型

1

資本結構

資本結構理論、資本結構決策

綜合性

2

股利分配

股利支付程式與方式、股利分配政策、股票股利、股票回購

驗證性

4

營運資金管理

現金、應收賬款、存貨(銀行)

設計性

5

成本核算

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

綜合性

一資本結構 1資本結構理論

一、  資本結構的mm理論

資本結構,是指企業各種資本的構成及其比例關係。資本結構是企業籌資決策的核心問題,企業應綜合考慮有關影響因素,運用適當的方法確定最佳資本結構,並在以後追加籌資中繼續保持。資本結構理論包括淨收益理論、淨營業收益理論、mm理論、代理理論和等級籌資理論等。

(一)、無稅mm理論

命題一

不論企業是否有負債,其價值等於公司所有資產的預期收益額除以適於該公司風險等級的報酬率。

命題一認為,當不考慮公司稅時,企業的價值是由它的實際資產決定的,而不取決於這些資產的取得形式,即企業的價值與資本結構無關。命題一還認為,用一個適合於企業風險等級的綜合資本成本率,將企業的息稅前利潤(ebit)資本化,可以確定企業的價值。命題一用公式來表示就是:

式中 : v —公司價值;

vl— 有負債公司的價值;

vu — 無負債企業的價值;

ka — 有負債公司的資本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ksu — 無負債公司的普通股必要報酬率。

公式表明:(1)企業價值v獨立於其負債比率,即企業不能通過改變資本結構達到改變公司價值的目的;(2)有負債企業的綜合資本成本率ka與資本結構無關,它等於同風險等級的沒有負債企業的權益資本成本率;(3)ka和ksu的高低視公司的經營風險而定。

命題二

有負債公司的權益成本(ksl)等於同一風險等級中某一無負債公司的權益成本(ksu)加上風險溢價。風險溢價根據無負債公司的權益成本率和負債公司的債務資本成本率(kd)之差乘以債務與權益比例來確定。用公式表示為:

式中:d — 有負債企業的負債價值;

sl —有負債企業的權益價值。

命題二的含義是:(1)使用財務槓桿的負債公司,其股東權益成本是隨著債務融資額的增加而上升的;(2)便宜的負債帶給公司的利益會被股東權益成本的上升所抵消,最後使負債公司的平均資本成本等於無負債公司的權益資本成本;(3)因此公司的市場價值不會隨負債率的上升而提高,即公司資本結構和資本成本的變化與公司價值無關。

mm理論的結論:在無稅情況下,企業的貨幣資本結構不會影響企業的價值和資本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