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地區地質認識實習指導

⑴30° n30°e

⑵e45°s

⑶n30°w

⑷174°

⑸90°

⑹s20°w

路線二  羅山

實習內容:

1. 觀察舜耕山斷層;

2. 了解組成羅山山體的岩石和地層;

3. 觀察“淮南蟲”的產出層位,認識疊層石,了解寒武紀前的生物特徵;

4. 觀察太古界和上元古界之間的不整合;

5. 認識岩石風化剖面,了解土壤的形成。

思考問題:

1. 判斷舜耕山斷層的依據是什麼?

2. 舜耕山為什麼在羅山消失?它和西部李郢孜煤系地層有什麼關係?

3. 土壤是怎樣形成的?如何理解保護耕地的重要性?

4. 結合所看到的風化剖面,如何解釋太古界和上元古界之間的不整合?

5. 根據洞山地區和本區的考察,寒武紀前後生物界有什麼變化?

路線三 李郢孜

實習內容:

1. 觀察舜耕山逆掩斷層的下盤及賴山斷層角礫岩;

2. 認識淮南地區的主要礦產資源;

3. 在矸石山認識含煤地層的岩性特徵;尋找化石;

4. 了解礦區環境。

思考問題:

1. 當你站在李二礦南奧陶系馬家溝組的灰岩上沿走向向東再看舜耕山,會得出什麼結

論?

2. 煤的形成和什麼有關?寒武紀、奧陶紀會有煤形成嗎?為什麼?

3. 如何理解淮南地區石炭二疊紀的植物是熱帶植物?為什麼淮河以南地區很少見到大

煤田?

4. 測量石炭系太原組和奧陶系的產狀後,它們是什麼接觸關係?如何解釋這段地質歷

史?

5. 根據自己的觀察,礦區環境的主要問題有哪幾方面?

路線四  八公山

老鷹山——廟山窪——朱家窪——黃豆山——鳳台大橋——茅仙洞——珍珠泉

實習內容:

1. 練習使用地形圖;

2. 認識八公山區地層,不同類型的碳酸鹽岩,尋找化石;

3. 測量岩層產狀,並與洞山、羅山地區比較;

4. 觀察阜鳳逆掩斷層和山王集正斷層,及其在八公山山體形態形成中的作用;

5. 觀察廟山窪的石芽地貌;

6. 觀察淮河的地質作用;

7. 珍珠泉再觀察舜耕山逆掩斷層,分析八公山及舜耕山在構造上的關係。

思考問題:

1. 八公山地區岩層產狀與舜耕山是否相同?結合八公山在淮河邊上消失,探討八公山

的構造特徵;

2. 山王集斷層存在的依據是什麼?它在地貌上有何反映?

3. 簡要闡明茅仙洞和二道河處淮河的地質作用特徵及二者之間河流流向和地貌未來的

變化趨勢。

路線五 上窯

實習內容:

1. 觀察上窯地區地層;

2. 了解上窯山的地質構造。

思考問題:

1. 上窯山主要由什麼地層組成,與上述什麼地區相似?

2. 上窯山主要構造特徵是什麼?

路線六  韭山洞

實習內容:

了解地下水的地質作用及其產物。

思考問題:

1. 韭山洞地區地層出露有哪些?產狀如何?

2. 簡述溶洞形成過程。

路線七  大通——九龍崗

實習內容:

了解和觀察兩地區由於採礦引發的地質災害及其嚴重後果。

思考問題:

1. 上述兩地區地質災害主要表現在什麼地方?後果怎樣?

2. 現代地質工作者的主要任務有哪些?

3. 就自己的觀察和認識,談談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上述路線和實習內容可根據實習時間、天氣等情況進行調整或取捨,靈活安排。

第八章 實習報告的編寫

實習最後,每個人應提交一份實習報告,將本次實習情況及本人在實習中的收穫全面、準確地用文字表述出來。實習報告的編寫方式、內容如下:

一、實習概況

內容包括:

實習時間、參加人員及組織情況;

實習目的、實習主要過程和實習內容;

實習區及地質、地理概況。

二、實習報告正文部分

在野外記錄了大量的各種地質資料,系統整理後,可分為下列專題:

岩石礦物的野外識別;

淮南地層和古生物;

各種地質作用;

資源地質;

環境地質。

每個專題中又有不同類型的內容。編寫過程中可在以上專題中任選一項內容,但在“地質作用”專題中,構造方面的內容是不可少的。編寫過程中,應有現象描述、成因分析、變化規律等。

三、實習後的感想

可以談談實習的收穫、自己的感想、存在的問題,或者對某野外實習中觀察到的地質內容例如資源、環境等談談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對實習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自己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