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地區地質認識實習指導

生物化石的觀察。

野外岩石在縱向上、橫向上會發生變化。觀察時應注意上、下、左、右追索一下,觀察它們的變化。這樣才能全面認識岩石及其組合特徵。

觀察內容應分項逐條記錄在筆記本上。

第二節 淮南地區的礦物與岩石

一、沉積岩的觀察和認識

在野外,沉積岩一望無際的層狀分布是最易辨認的。單個岩層厚度大小不一也是沉積岩應描述的特徵:

巨厚層 >2m

厚層 2—0.5m

中層 0.5—0.1m

薄層 0.1—0.01m

頁薄層  <0.01m

1.  碎屑岩的觀察和認識

開始之前,可找一些建築用的沙粒,用放大鏡觀察。練習看看它們的礦物成分、大小、磨圓度、分選性等。

碎屑岩有兩種結構組分,一是碎屑顆粒,主要為石英,其次為長石、白雲石、岩屑等。二是膠結物或基質(圖2—1)。未經膠結的碎屑稱為“沙”。

打下一塊新鮮標本,先觀察碎屑,確定其成分、含量、分選性、磨圓度等, 再觀察基質或膠結物的成分、含量、膠結方式。然後考慮命名。最後還要觀察沉積構造、古生物情況。

碎屑岩命名採用成分+結構的原則。

碎屑中某礦物成分含量在50%以上,即可以其命名。但長石或岩屑若含量超過25%  即可命名為長石砂岩或岩屑砂岩。實際上它們非常少見, 分布的最廣的還是石英砂岩。為什麼?同學們可獨立思考這個問題。

碎屑粒度大小標準為:

礫>2mm

粗砂 2—0.5mm

中砂 0.5—0.25mm

細砂 0.25—0.1mm

粉砂 0.1—0.01mm

某一標準粒度的碎屑占50%以上即可以此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