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高級職稱評審材料匯總全套資料(含述職報告)

個人高級職稱評審材料匯總述職報告

王xx,男,1975年3月,1996年7月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學士學位。XX年12月被確認為中學一級教師,至今已有8年。

本人任現職以來一直從事高中歷史教學工作。從96年開始,本人還長期擔任班主任工作,從未間斷。在教學期間工作認真負責,成績突出。現將本人任現職以來的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政治思想素質

作為人民教師,我始終堅持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深入學習馬列著作、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及“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有良好的師德風範和教師素養,遵紀守法,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認真履行崗位職責,有極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幟鮮明,立場堅定。任現職以來,一直堅持出全勤。工作積極主動,勇挑重擔,顧全大局,常常超負荷地工作,始終堅持戰鬥在教學第一線,做到了教書育人,為人師表。XX年和XX年度考核中兩次被評為貴池區優秀教師。

二、業務能力

(一)教學能力

1、勤勉教學,成績突出。

作為一名教師,我始終把“教書育人、為人師表”作為已任,把成為學者的教師作為自己的目標,孜孜追求。任現職以來,我要求自己不斷增強業務素養,深入鑽研教材,認真進行教學研究,堅持系統性、啟發性、研究性的教學方法。教學中,我堅決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始終把學生的“學”放在教學的核心位置上,把學生的個性體驗放在閱讀教學的核心位置上,儘管職高學生基礎差,但我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興趣、特長。在教學內容和目標的實施上,不強求“齊頭並進”,而是正視事實,追求“差異發展”。在教學方法的設計上,我突出落實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每一節課都要設計學生參與的問題,來引導和訓練學生學習。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前三分鐘歷史活動”,如“成語故事”、 “歷史上的今天”等,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並在輕鬆之中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起了很好的導向作用。為適應新世紀的教學要求,近兩年積極投身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改革中去,並取得較好的成績。。

在任職期間,我所任的歷史成績均排在年級前列。在XX級和XX級的歷史會考中,取得100%合格的成績;XX級歷史學業水平測試中,合格率達98%以上;在XX年、XX年的聯考中,所帶的班級均取得優秀成果。

2、深入鑽研,大膽創新。

任現職以來,我始終把教研放在重要的位置,把成為一個學者型的教師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不斷鞭策自己,勤奮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把握語文學科最新的改革趨勢,理解職業高中課程改革的發展方向。積極參加教研組的備課活動,與同科組老師一起鑽研教材、教法與學法,共同開發教學研究專題。XX年作為骨幹成員參與一項省級課題研究並結題:信息技術條件下高中歷史課程資源建設模式研究。拙著《高中歷史教學要“標準化”》在XX年獲池州市教研二等獎;《改革教師備課評估機制,引導課改目標的落實》於XX年9月5日被“全國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網”教研指導欄目錄用;《中學歷史“同課異構”教研模式的反思》XX年獲池州市教研一等獎。

3、扶持後輩,共同進步。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作為一級教師,我在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同時,認真參加備課組活動,積極承擔培訓青年教師的工作,任現職期間,為了能讓青年教師儘快成為學校教學的主力,我主動承擔培訓青年教師的任務,在教學“結對子”“一幫一”活動中,積極扶持青年教師成長。在XX至XX學年度指導青年教師舒揚備課、上課。舒揚老師在原來學校從事的是地理教學,對歷史教學沒有經驗。我在教學上給予了他很大的幫助,他現在已成為教學上的一把好手,所帶班級在XX/XX學年度中被評為“貴池區先進班集體”。

(二)教育能力

作為教師,我深深意識到,教育的過程是創造性很強,又極富挑戰性的過程,不只懂教書不會育人,不是一個合格的教師,我謹記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話:“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對待學生坦誠而不魯莽、關心而不驕縱、信任不包庇,因而在學生當中樹立了良好的師長形象,使學生“敬而親之”。長期的班主任工作,使我在德育管理方面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方法,管理水平也不斷提高,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勤奮努力,奉獻愛心”是我當班主任的信條。擔任班主任期間,我能夠堅持正面教育,大膽從心理素質方面探索德育教育的觸發點,關心學生,愛護學生,言傳身教。對一些思想上不夠成熟、自律性較差、孤僻自卑或自大狂妄等缺點的同學,我進行了細緻的了解工作,從各方面關心他們,使學生覺得教師既是一個值得尊敬的師長,又是一個可以與他們談心的朋友。然後再介紹一些有針對性的書籍給他們看,教會他們如何交友和處理好人際關係,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學習正確的思維方法,鼓勵他們發揮特長,向他們分析知識素養與成才的關係,引導他們關心集體,確立他們在集體中的進步作用。無論在課堂上,還是在課外,我都一直奉行一個準則,就是在鼓勵學生的同時更多地偏愛後進生,給他們以各種捕捉成功與歡樂的機會。德育工作受到學校領導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