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村級後備幹部選拔培養思考建議

村級後備幹部選拔和培養工作是關係黨在農村執政基礎是否穩定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建立高素質的村級後備幹部隊伍,是實現農村穩定、持續、和諧發展的重要保障。實踐表明,一個村的後備幹部選拔、培養得好,班子有活力,有戰鬥力,就能夠帶領廣大農民加快奔小康的步伐。反之,村級後備幹部培養得不力,就會出現班子青黃不接、年齡老化、思想僵化等問題,影響農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一、現實意義

1、改善結構的需要。近年來,我鎮村幹部隊伍建設取得了長足進展,有力地推動了全鎮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但是,面對新形勢、新任務要求,村幹部隊伍的結構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年齡相對老化。二是文化層次相對低下。公開選拔村級後備幹部,有利於逐步改善村幹部隊伍的結構,為其輸入“新鮮血液”。

2、增強活力的需要。一些村幹部在村工作時間較長,思維定勢較為明顯,有的思想較為保守、觀念較為陳舊、工作方法簡單、創新能力不強,開展工作要么靠上級安排,要么憑傳統經驗,有的難以打開新的局面。公開選拔村級後備幹部,有利於逐步增強村幹部隊伍的活力,給農村基層工作帶來新的面貌。

3、創新管理的需要。長期以來,村幹部的選拔培育主要依靠換屆選舉,臨時“點將”的多,平時培育的少,常常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即使有村級後備幹部,其產生的程式也不夠公開透明,往往形成由少數人選人,在少數人中選人的局面,得不到黨員民眾的廣泛認可。公開選拔村級後備幹部,有利於逐步改變這種管理機制,真正發掘和使用漁農村優秀人才。

二、主要做法

1、思想重視,責任落實。鎮黨委把公開選拔村級後備幹部作為貫徹落實黨管人才要求,培養基層優秀人才,切實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抓手。明確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具體內容。在工作職責上,由鎮黨委組織部指導督促,村黨組織積極配合。

2、程式規範,把關嚴格。各村根據本地實際,明確選拔條件,要求參加選拔的對象思想政治素質好、致富能力強、有民眾基礎、有志於農村工作,戶籍一般在本村,文化程度一般在高中(中專)以上,年齡一般在40周歲以下,身體健康。公開選拔分為宣傳發動、推薦報名、資格審查、筆試面試、組織考察、審核確定等環節。

3、目標明確,培養有力。建立村級後備幹部檔案,實行動態管理。根據他們的特點專長和發展潛力,採取集中培訓、掛職鍛鍊、實用致富技能培訓、外出考察等形式,幫助他們提高素質和能力。先後對新選拔的村級後備幹部進行了集中培訓。為提高村級後備幹部的實際工作能力,擴大民眾基礎。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擬對有條件勝任村幹部的後備幹部,及時推選進入村級班子。

三、初步成效

一是使一批優秀年輕人才脫穎而出。通過公開選拔村級後備幹部,進一步拓寬了鎮村兩級組織的選人視野和推薦渠道,向每一位有志青年敞開了大門,實現在機會面前人人平等。同時,通過嚴格規範的選拔程式,確保了最終勝出者的較高素質,從而使一批平時思想好、表現優秀、積極進取的中青年骨幹脫穎而出,為村兩委班子儲備了一支年輕化、知識化,開拓創新、朝氣蓬勃的後備力量。

二是形成了正確的用人導向。公開選拔村級後備幹部的推行,改變了以往在村級後備幹部推薦中由少數人說了算的現象,使後備幹部的選拔任用接受了民眾的監督,擴大了黨員民眾在後備幹部選拔使用過程中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有效遏制了一些村和個人在選拔使用過程中的暗箱操作行為,在克服“家庭政權”、“小集團政權”等現象上更是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在廣大幹部民眾中引起了較大反響,為今後進一步推進村級領導班子幹部選拔任用工作的民主化和科學化打下了一定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