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精神 體會災區重建

到目前為止,北京城建計畫中的重建工程有一半還沒有開工,全鎮路網和管網的綜合建設工程也有待啟動。現在的重點是先建好學校,爭取XX年9月份開學時,鎮上的學生們能在新教室里上課。

北京此次援建紅白鎮的預算資金超過1億元,但施工現場一位不願具名的援建方人士稱,因為重建工程質量要求很高,看來還要追加幾千萬元。震前當地老百姓自己建的房子,地基大概只有六七十公分深,而且全是磚混結構,重建的房屋多是水泥鋼筋的現澆框架結構,完全能抵抗8級地震。

“地震中紅白鎮死了那么多人,我們重建的房子質量一定要好才對得起良心。”廉租房建設工地上的工人張新成說。

心理:繼續回憶還是努力淡忘?

“我現在一個人吃飯,一個人,擺四副碗筷。”楊本金抹著眼淚,深深吸了一口氣,呆呆地蹲在墳前不再言語。不遠處,祭掃的人群越來越多,鞭炮聲響徹山谷。

紅白鎮重建工地上一派緊張忙碌,而位於另一側的板房區卻顯得格外安靜。

“五一”當天,許多人離開了板房,到半山腰的墳地上祭掃地震中遇難的親人。這一段山路只需要走上20分鐘,但對村民們來說,這是一段生死相隔、充滿思念與傷痛的漫長路途。

楊本金蹲在兒子王雪松的墓碑前,用紙巾一遍又一遍擦拭著墓碑,還有上面兒子笑容燦爛的照片。旁邊是女兒王雪梅和侄女王丹的墳墓。楊本金點燃了帶來的香蠟紙錢,一陣山風吹過,捲起燃燒的紙錢在墳地里四下飛舞。

在地震中,她的家人全部遇難。等身在外地的她翻山越嶺趕回來時,丈夫和兩個孩子已永遠離她而去。

“我現在一個人吃飯,一個人,擺四副碗筷。”楊本金抹著眼淚,深深吸了一口氣,呆呆地蹲在墳前不再言語。不遠處,祭掃的人群越來越多,鞭炮聲響徹山谷。

在鎮政府當公務員的徐正濤,也帶著上高中的兒子來墓地看望自己遇難的妻子。兒子伏在墳前和媽媽喃喃地說著話,徐正濤站在一旁默默無語。他的部落格上一直掛著一句話:曾對自己說,閒暇時不再憶妻,讓時間沖淡思念。

有人依然沉浸在沉重的回憶中,也有人選擇漸漸忘卻刻骨的悲傷。但無論如何,對於紅白鎮的倖存者來說,內心的反覆掙扎外人未必能體會。

14歲的女兒楊靜離去後大半年,38歲的紅白村(鎮政府所在地)村民馬虹又懷上了孩子。回憶當時的情形,馬虹和丈夫神情看上去十分平靜。

“最難過的時候已經過去了,那會好幾天都不吃不喝。”馬虹一邊在板房前做晚飯,一邊摸摸自己日漸隆起的肚子說,“也許還是個女孩兒。”對於他們夫妻二人來說,經歷最初的傷痛之後,生活依舊要繼續。也許只有好好過日子,才算對得起女兒。

馬虹和丈夫以前一直在甘肅打工,災後趕回家,到現在一直沒有再出去。本來就不多的積蓄漸漸用盡,她和丈夫商量,準備在鎮裡開一個鍋盔(餡餅)攤。即將到來的新寶寶,還有馬上要重建的房子是眼下他們更關心的事情,這要用很多錢,必須想想法子。

基層:“瘋了”的村文書

一位受訪幹部私下無奈地表示,農村災後重建的複雜程度,比城市重建大十倍啊,尤其是隨著重建過程推進,很多深層次問題和矛盾都逐漸暴露出來了。

最近紅白鎮人私下說得最多、在外人面前又十分忌諱的話題,是已經58歲、在紅白村做了22年村文書的劉躍秀“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