菸草幹部學習胡總書記6.25講話心得體會

(一)物質是基礎。沒有堅實物質基礎,一切都是空談。很難想像,一個硬體環境落後、經濟效益低下,甚至連發放工資都困難的企業會奢談構建“和諧企業”。黨中央為什麼沒在“八五”期間、“九五”期間提出建設和諧社會?不是理論上的問題,而是當時的物質基礎太差。因此,構建和諧企業,必須進一步打牢物質基礎、提高效益水平、增強經濟實力。

(二)平衡是關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注重效率,同時也兼顧公平。隨著經濟規模的增長和事業平台的壯大,企業內各單位、部門之間客觀上存在不平衡的問題。因此,我們在改革發展中加強平衡與協調是很有必要的,也是維持內部穩定與協調的關鍵。同時,企業外部環境的協調也要求我們運用智慧平衡好與所在地方政府之間的關係。

(三)利益是核心。利益從來都是關注的焦點。員工的利益涉及到工資、福利、培訓與晉職機會等方面。因此,我們應該進一步健全制度、完善機制,讓每一位員工享有公平均等的機會,並為他們創造成長的平台。

(四)穩定是標誌。一個單位是否和諧,經濟運行穩不穩定、職工隊伍穩不穩定是顯著標誌。如果生產經營出現大起大落、職工隊伍思想不統一、情緒波動大,顯然是極不和諧的。因此,企業必須保持穩健的經營發展方針,必須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致力於建設穩定的員工團隊。

(五)發展是目的。促進和諧是手段,推動企業才發展是目的。因此,我們構建和諧企業的根本目的是確保企業持續穩定協調健康發展,更好地履行企業肩負的政治使命、經濟使命和社會責任,為國家創造更多財富,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產品。

三、關於構建和諧企業的幾點建議

(一)建設和諧文化。和諧企業既需要堅強的政治保障和雄厚的物質基礎,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撐和良好的文化條件。和諧文化強調人的自身修養、自我完善,塑造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意志品質,是實現人的心理健康、心理和諧的文化源泉。構建和諧企業,必須緊緊圍繞和諧文化這條主線,引導幹部職工自學弘揚紅岩精神,促進他們提高履責素質,增強自尊自信,塑造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以開闊的心胸和積極的心境看待一切,用理性合法的方式表達利益訴求。因此,建設和諧文化是促進企業科學發展的需要,形成良好人際關係的需要,是促進幹部職工的心理和諧的需要。

(二)加快改革發展。社會要和諧,首先要發展。和諧企業的構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企業的研發、製造、管理水平以及市場動作能力,取決於改革發展的協調性。解決影響企業和諧的問題根本上要靠發展。我們必須進一步完善“母子公司”體制,深化、最佳化“四統一”管理模式,抓好“五個一”戰略目標的分步推進,既要搶時間、抓機遇,又要穩健運行、穩中求進,用發展的辦法解決改革中的問題。

(三)完善內部監管。菸草行業的發展不能單純追求速度,也不能僅僅關注經濟指標,而要努力實現行業、企業價值的最大化。要保證速度、質量與效益三者的和諧,完善內部監管是關鍵。我們要以同級審計和專賣檢查為契機,進一步完善制度、健全內部監管體系,確保依法經營、協調運轉和健康發展。

(四)健全激勵機制。物質利益是廣大幹部職工關注的焦點,科學分配好物質利益是構建和諧企業的核心環節。科學合理分配利益依賴於內部激勵機制的不斷健全完善。在深化內部改革進程中,我們必須加強調查研究,充分掌握各單位(部門)人員結構、崗位設定等基本情況,在尊重歷史、兼顧公平的基礎上,要注重效率,按照貢獻大小、責任輕重以及工作難度等因素,健全完善收入分配辦法,充分利用分配槓桿,最大限度地調動廣大幹部職工的積極性。

(五)加強隊伍建設。在行業日新月異的改革發展形勢下,要不斷加強與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增強針對性、提高實效性,凝聚人氣、鼓舞士氣,確保企業安定團結的發展局面,營造和諧共進的內部環境。

一是加強班子建設,增強企業向心力。做好改革發展與穩定的工作,高素質的領導班子是關鍵。今後一段時期,要以創建“四好班子”為主線,努力把各級班子建設成為“政治素質好、經營業績好、團結協調好、作風形象好”的堅強領導集體;要抓好中心組理論學習載體,促使班子成員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牢固樹立機遇意識、發展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憂患意識,不斷提高班子的適應能力、應變能力和履責能力;要以開好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為切入點,切實提高領導班子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始終保持與職工民眾的血肉聯繫,始終在思想作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和生活作風等方面起到表率作用;要認真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加強黨風廉政建設,促使各級領導班子成員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浩然正氣。

二是加強宣傳思想工作,營造和諧氛圍。各單位宣傳、政工部門要充分利用現有的宣傳工具和輿論陣地,宣傳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宣傳國家局和公司黨組的路線方針政策,確保廣大幹部職工入腦、入耳、入心;要深入做好改革重組進程中的職工思想工作,突出針對性、增強實效性,釋疑解惑、化解矛盾,營造和保持“聚精會神抓改革、一心一意謀發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