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季學期學校工作計畫

9、加強後備幹部培養。學校將建立後備幹部人才庫,規範後備幹部選拔,為優秀教師成長提供機會。

(二)德育管理方面

1、探索九年一貫制“一體化”德育教育模式。要按九年義務教育的德育總體目標和學生心理特點、年齡結構和成長規律,確定相對穩定的德育內容和要求,分學段實施教育,形成目標遞進層次,使德育工作縱向有序。結合班團隊活動、思品課、社會實踐和各學科滲透德育教育,使之橫向結合,形成最佳的教育合力。強化各階段德育重點,國小要狠抓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國中要狠抓道德品質教育。要開展“向不文明行為告別”、“校園無紙片”、“愛護公物”“節約水電”等活動,抓好學生愛校尊師的教育,抓好學生參與學生管理的工作。樹立各類標兵,使全校學生各自都有目標,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2、嚴格常規管理,提升管理水平。認真組織各班學生溫習《中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和《中國小生守則》、《宿舍管理制度》等規章制度,增強學生的守紀意識,規範約束學生言行,認真開展以《規範》為主題的系列教育活動。加強對學生的日常行為量化考核,並堅持自評、互評制度,認真落實班級量化考核,力求考核內容更全面、更科學、更具操作性。深入開展“爭做文明青少年”、“文明中學生”評比活動,每月一評“量化考核優秀班級”“文明宿舍”“文明學生”。以評比促養成,形成人人爭先進,個個不落後的氛圍。

3、開展主題教育活動,推進思想政治工作。各班級要充分利用好班會課這一陣地,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班會課要做到“四有”:有時間、有主題、有備課、有記錄。確保班會課時間不被占用,每月確定1-2個主題,班主任要認真備課,使班會課有內容、有重點,班會課言之有物,言之有效,真正把班會課作為對學生養成教育、理想教育、法制教育、學習態度等教育的十分重要的渠道和陣地。充分利用校園內各種宣傳媒體,尤其利用好重大節日,加強對學生的國情教育、時事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對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不做閉門死讀書的書呆子,而要做一個關心社會發展、了解時事動態,並積極思考的社會人。重視法制教育,充分利用社會教育資源。我校將聘請公、檢、法系統專業人士來我校作專題講座,以增強學生的法制意識和辨別是非能力。根據學校實際和學生的身心特點,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如讀書、演講、徵文、書法、體育競賽等活動,以豐富校園生活,陶冶學生情操,展示學生能力,培養學生愛好。

4、抓好德育三大陣地建設。宣傳報欄、校園廣播站、《親職教育報》是學校重要的宣傳陣地,這三大陣地要加強管理,精心組織,及時做好新聞發布、好人好事宣傳、教育政策貫徹和對外宣傳工作。校園廣播站要利用每天下午活動課時間,及時宣傳報導校園新面貌、新氣象、新風尚。嘗試建立校園網,在第一時間內把校園動態信息以及師生作品等及時上傳發布,通過網站新聞、留言板、論壇、部落格等多種形式,豐富網站的內涵、創辦出學校的特色。

5、做優心理健康教育,凸現德育工作特色。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認真做好學生心理諮詢和疏導工作。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有針對性地對不同年級學生開設心理講座,同時充分利用校園廣播和心理健康教育專欄,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工作。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探究,注重經驗的積累,成果的彙編,積極開展好相關課題的研究,提升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層次,使之成為我校德育的一個亮點。

6、加大對班主任的培訓和管理力度。以級部為單位定期召開班主任例會,交流班級管理經驗,探討班級管理工作的方法,完善班級量化考核和班主任考核制度。用競爭機制激活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努力打造一支適應時代、高素質的班主任隊伍。

(三)教學管理方面

1、更新教學管理理念,完善教學管理模式。

科學的管理是學校教學工作能否有序、高效運行的保障。學校根據區局 “精細化”管理要求,提出了中國小“整體聯動”的教學管理思路,對學校教學管理工作實施全面、科學、合理、高效的管理。管理中,既突出中國小共性,實施整體聯動;又兼顧中國小特性,相對分段,獨立運作。制定出學校統一的教學工作計畫。其次,在充分考慮中國小教學銜接的基礎上,部分學科組建一至九年級的教研組(如藝體組),制定出九年一貫的學科教學計畫、訓練計畫,使全校教學工作整體聯動,上下一盤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