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學年度上學期工作總結

中學XX-XX學年度上學期工作總結

同志們上午好:由我代表校領導班子做本次大會工作總結,感謝各年段部門所提供的總結基礎材料及所給予的建議。今天我總結的題目是——

在過去的一年中,全國召開了舉世矚目的十八大,全校也迎來了期待已久的五十年校慶。在以馬校長為核心的校領導班子的正確領導下,全體教職工團結一心,按照校“十二五”規劃所定計畫,以校慶為載體,細化常規工作,最佳化“2+2”教學課堂模式,完善幼小初一體化培養基礎人才的機制,冷靜分析深入思考八十七中發展瓶頸,尋求加速我校質量提升和綠園教育的均衡發展的持久動力。現總結如下:

一  謀突破,求提升,強化高效優質教學實力

教學質量是學校發展的生命線,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即便是籌備50年校慶之際,我們也堅定穩抓教學質量不動搖。去年10月,我們召開了全部中考學科教師參加的中考質量分析會,經過對歷年特別是XX年中考和區質量監測成績多角度、多側面的分析,我們看到了八十七成長和進步,也看到了數據背後的隱憂;通過橫向、縱向分析、比較,查找出存在的差距,達成了學校正遭遇前所未有的發展瓶頸的共識,也進一步提高了突破瓶頸的強烈意識,統一了思想。上學期我們嘗試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了教學質量探索。

1 是開展校本研究、引領教師發展

8月,教科研室組織了各學科有效教學論壇,並針對學案使用和課堂有效教學模式探索進行了研討和交流。強化課堂教學中繼續利用學案來提高課堂效率。各學科組在堅持使用學案的過程中,對不夠科學系統的學案進行了進一步的修改和完善,例如化學組根據新教材對原來42課時的學案進行了修改。

政史地生組更重視學案使用的調研。他們發現學案的使用上存在著發展的不平衡性,同一學科不同年段有使用的也有不用的現象。學案使用過程中時間分配不恰當,使得有時課堂教學顯得頭重腳輕,導致有的學生只關注學案內容,忽視了教學思想性。該學期將根據學科的特點及課程的不同內容,合理的開發和設定或調整學案內容,讓學案真正在學科教學中發揮作用。經過研究,學校也將把使用學案列為檢查的一項任務,常抓不懈。

2是尋求突破發展瓶頸、探索培優工作的新途徑。培優工作是我校“十二五”開局之時提出的一個提高學生顯性質量的有效教學方法。各學科組、年組相繼進行了培優途徑的探索並制定計畫和實施方案,並從10月中旬開始,從不同年段課程設定、各年段對學生側重訓練的目標及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三個方面進行了培優研討,使教師在教學中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培養更具有針對性。如八年的數學組、語文組、外語組、物理組就針對培優工作做了長計畫短安排、開展了培優動員、競賽和驗收,在操作層面上進行了嘗試。九年級在不影響正常教學的基礎上,全年級抽出前40人,在三晚時對該部分進行特殊培訓,旨在加大高分段分數的突破力度。其他梯隊的尖子生也進行了分層教學。

培優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是所有學校教學質量發展的瓶頸,還希望我們所有的科任教師、班主任、備課組、學科組、年段、學校繼續摸索,建立可操作的立體的培優網路,使考尖子生在中考數量上有所突破。

3是加強教師培訓,促進教師素質的全面提高

9月25日,我校牽頭召開了景和學區校長論壇,布置、落實了各項工作,確立了以有效利用學區內各校教育資源,發揮學校間的優勢互補作用,以“互助共贏——交流聯動——有效整合——共同發展”為主題,努力探索“景和學區選單式互動項目體系”的學區工作模式。國小部繼續開展了大學區校際間的系列教學活動。分別是:1月質量檢測;2數學、語文、英語學科備課、上課、評課一體化教研活動;3學區內優質課驗收活動;4教學模式研討交流活動;國中語文、英語、數學、歷史學科分別開展了大學區集體備課交流活動。在景和學區的各項活動中我們學校都做好了引領示範作用,通過與其他學校教師的信息交流,教學研討,對我校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又有了一定的推進。

我校一直重視上級組織的各種常規培訓,在培訓中提升老師的理論和操作能力,三年來我校國中部總計38人次參加微型培訓課例開發,7人獲得xx市微型培訓課例開發一等獎,獲獎人數在本區首位。教科研室又再接再厲,在9月組織骨幹教師14人,進行xx市微型培訓課程開發活動,同時組織全校教師參加XX年繼續教育學科部分和通識部分的培訓等近十餘項,參加人數總計515人次。國小部採取校本培訓和外出學習的方法,對教師進行理論和實踐培訓。在開學初,國小部由曹東澤老師做了《國小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鄒海燕教師做了《內外兼修育人無痕》講座培訓,教師間還進行了分學科,分層次的系列的交流和互動,通過這些活動,擴大了教師視野,提高了教研水平,夯實了專業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