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學習心得——“五倫”之道在企業中的落實

學習我們老祖宗的中華傳統文化就快一年了,《論語》中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了多少又用到幾分?自己靜下心來希望好好總結一下。

任何企業的運營都離不開與人打交道,傳統文化認為人與人的交往總離不開五種關係——父子、君臣、夫妻、兄弟、朋友,這五種關係的交往之“道”是什麼呢?就是父慈子孝、君仁臣忠、夫義婦和、兄友弟恭、朋友有信。一個人只要遵循這五種關係之道去工作、生活、學習,就一定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平安與快樂。

【君仁臣忠】

“百善孝為先”孝道作為五種關係的核心與基礎,孝道的根紮下去了你才有可能看明白其他幾種關係。說句實話,一直到去年10月份我們金幣總公司開年底經銷商總結會之前,我一直認為自己“君道”做的不錯,“臣道”那是員工的事,跟我沒多大關係。

去年年底參加總公司年底經銷商工作會時,聽著總公司領導對全年行業的總結和未來發展規劃,突然反省到總公司不就是我的君嗎?作為中國金幣的特許零售商,我不就是臣嗎?當自己回首與總公司交往的三年多,我真的是無顏以對。當時我就對同來參會的我公司一位高管說,我作為總公司的臣做的太差了,《孝經》中說“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自己這個“臣忠”沒做好,怎么能算是孝道盡得圓滿呢?從總公司那次開會回來,我召開了全體公司員工會議,落實了總公司會議精神,並當著全體員工面真誠懺悔自己以前的種種,號召全體員工能堅定落實總公司所有的要求與政策,共同弘揚金幣文化。

由於我們所從事行業的特殊性,總公司要求我們銷售央行金銀幣必須執行總公司的發行價格,當發行價格與二級市場價格不一致,尤其是二級市場價格遠遠大於發行價格的時候,大家就會出現惜售心理。由於法定金銀幣本身發行的數量有規定,供不應求導致客戶對經銷商出現很多抱怨與不滿。自己在沒有學習傳統文化之前,也有同樣的心態,但自從學習傳統文化之後,我們一律按照總公司規定的發行價格銷售金銀幣,員工一開始不理解。我相信老祖宗不會騙我們,古聖先賢更不會騙我們,財從哪裡來?財從德行中來、從捨得中來,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捨不得。“積財傷道”“多藏必厚亡”,這些話是我從學習傳統文化中得來的,我想學了就是為了做的,全當試驗,看看我們是虧了還是賺了。一年運行下來,我們的銷售並沒有減少,由於客戶的認同度大大提升,客戶的口碑相傳讓我們新客戶的數量不斷提升,而且省了將近幾百萬的廣告費,以前費盡心機打廣告,但的確沒有贏得客戶的心,我們遵守“君仁臣忠”之道,按照總公司的要求忠實的盡心盡意去做,的確收穫了意外的喜悅。從客戶和市場的反饋看,我們更多贏得了品牌和信譽,帶動了機構客戶的採購量同時也帶動了其他產品的大量銷售,真的由衷的感恩我們中華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它讓我能智慧的對待人生!

【朋友有信】

在與員工的分享中,我說我們與同行、與客戶都是朋友關係,守住一個“信”字,就收穫了一個“情”字。“信”從哪做起?從“誠”做起,“誠”到什麼程度,達到至誠就可以感通,什麼是至誠?就是心裡一絲一毫的雜念都沒有,能純淨純善。

人說同行是冤家,沒有學習傳統文化之前我的確就是報著這么個觀點,經常很煩惱。記得有一次我們同行將金銀幣的銷售價格在報紙上進行了公布,我一看公布的價格遠遠低於我們公司的同類產品,當時氣的不得了,還找工商局的人想辦法查人家。學習傳統文化之後,思維一點點轉化過來了——同行不是冤家,正所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我主動請同行吃飯賠禮道歉,逢年過節都打電話問候一下,趕上有個別產品銷售價格差異比較大的,就會主動跟人家溝通一下。有時候同行趕上貨品短缺,到我們家借個貨什麼的,我都會盡全力幫忙。

打從去年在企業推廣傳統文化後,我將《弟子規》、《孝經》、《女誡》、《如何經營幸福人生》等很多書籍免費寄送給同行好友,希望他們都與我們一起分享古聖先賢的智慧,大家“德不孤必有鄰”,合作越來越愉快。

去年大連一位同行主動將國際投資大師羅傑斯引薦到我們店面,在我們家採購了很多東西,我們一起合影留念等等。後來我們將這件事登到了我們公司的網站上並上報了總公司,我們公司的知名度立刻大大提升,這比做多少廣告都要值得。我很感恩我的同行好友,我越來越深信幫人就是幫己,所謂“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與客戶的關係也能越來越融洽了,心底里放下了貪念,煩惱沒了處理事情也就變的簡單智慧了許多。年前有一個大客戶採購了很多老幣,但採購完後發現同行有報價更低的,打電話很生氣希望能退貨,銷售人員到我這裡來說:其實按照我們幣品的品相、證書號我們的價格不貴呀。我說那也給退貨,而且要很歡喜真心誠意給退貨。結果客戶收到我們的電話後很意外說考慮考慮,後來再打電話他很高興的說不退貨了,而且還要堅持在我們家採購。

【兄友弟恭】

我曾經跟員工分享過這個話題,我說在一個企業中主要涉及的就是“君仁臣忠、兄友弟恭、朋友有信”這三種關係。大家把這三種關係如何相處之道琢磨明白,人生之路就順暢了好多。

比如很多員工最困惑的是當碰到同事有問題,是說還是不說,《弟子規》看似容易,真正拿到生活到運用很是考驗一個人的心智。我與員工探討了很多次這個話題,但總離不開如何站在對方的角度上考慮問題。後來我跟大家說,說出來的話如果是“愛語”就說,愛語是愛護他(她)的語言,並不一定是柔和的、有時可能是訓斥的,但關鍵是他(她)是否能真正接受,如果不接受反倒生怨就暫時不要說,還是機緣未到。有一次一位部門經理看到很多問題,考慮了很久以一封電子郵件的形式發給我,對高管人員提出很多意見,並說不介意給這位高管人員看,因為他是真誠的希望這位高管人員都越來越好,於是我就轉發了這封電子郵件給這位高管人員,結果對這位高管人員看後促動很大,並默默在改正自己的不足,兩人關係不僅沒有交惡反倒更親密了許多,我很高興的對他說你是有福報的人,因為“福在受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