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心得體會

對青少年進行法制教育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多年的實踐告訴我們,對中國小生進行法制教育必須遵循學生成長的規律,採取多種形式,分層實施才能提高教育效果,增強學生自我約束能力。

(一)區分層次,繼續上好法制課。要做到有計畫、有課時、有教師、有教材,並密切聯繫學生思想實際,使學法、用法成為學生的自覺行動。實踐中,一是注意根據中國小生的身心特點和認識水平由淺入深地分階段、分層次施教。國小階段側重法律常識的啟蒙教育,使其初步了解一些與日常社會生活密切相關法律常識,從小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品德行為;國中階段重點學習與日常行為有關的重要法律法規,提高學生遵紀守法意識;高中階段主要學習法律基本理論和知識,幫助學生樹立憲法權威的意識和依法享有公民權利、履行公民義務的觀念。同時,要按教學大綱和教材的要求,有計畫、有系統地對學生進行基本的法律常識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法律意識和法律觀念,增強他們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遵紀守法的自覺性。二是要把法制教育滲透到各學科教學中。要指導各學科教師在教學中結合本學科特點,有意識地滲透法律知識,使學生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受到法制教育。在國小,結合思想品德課、社會課和語文等學科教學,滲透《義務教育法》、《國旗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等知識;在中學,結合政治、歷史、地理等學科教學,滲透《憲法》、《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娛樂場所管理條例》等知識。

(二)形式多樣,提高法制教育效果。一是舉辦主題班隊會、模擬法庭、開展社會調查、知識競賽、社會實踐等活動,是學校開展法制教育的重要形式。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些形式,通過宣講法律故事,進行典型案例審理等,對學生進行生動直觀的教育,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強教育效果。二是開展社區教育活動。要依靠居委會、村委會協助學校和家長做好所在區域學生假期的學習生活及教育活動,並協助家長做好監護工作,共同做好中國小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特別是做好對“行為偏常”學生的幫教工作,努力切斷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源頭,確保學生不出問題。

(三)突出重點,提高法制教育針對性。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法制教育,除進行必要的法律知識教育,培養學生法制觀念外,十分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根據青少年的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對少數有不良行為以及有不良行為傾向的“問題學生”實施重點幫扶,預防和減少犯罪。一是要求各中學根據各自實際情況,發動教師對全體學生家庭情況進行調查,對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打工的學生的校內外表現重點掌握,對有不良行為的學生,及時與家長聯繫,互通信息,同時,學校領導、老師結對幫扶,防患於未然。二是做好後進學生的轉化工作,是預防和減少青少年學生違法犯罪的重要一環。學習後進的學生,往往思想品行、道德觀念、行為習慣也是後進的,我們要求學校加強領導,成立轉化後進生工作指導小組,排出轉化後進生工作計畫,排出後進生名單,分析後進生現狀、原因、家庭情況、在校外交往人員,填寫後進生情況登記表,確定負責幫教的教師。

總之,國民素質的提高,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民主與法制的推進,都寄希望於廣大青少年。我們要進一步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力度,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