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美學之道主題講座心得

今天早上看到校園的海報,得知今天下午兩點在報告廳有一場以“城市美學之道——株洲實踐”為主題的講座。中午吃完飯後,自己擔心在講座現場會沒有位子,便在下午1點10分趕往講座現場,沒想到這一去便是近五個小時,整場講座下來,下午5點40分才走出報告廳。不過,覺得時有所值,在聽主講人市長助理蔣滌非教授所作的講座後,接受了外界的訊息,也算拓寬了視野吧!

這次聽講座,有兩點感觸,或者說是整個會場和自己當時所預料的並不是一樣。其一,之前以為就是一場講座,沒想到竟包含了首屆研究生“百草論壇”、蔣滌非博導受聘我校客座教授儀式和以“城市美學之道”為主題的講座三項活動,並且參加這幾項活動基本上是我校的研究生和兄弟院校的研究生代表,校黨委書記、校長等行政班子成員也出席了此次活動。其二,之前看到海報訊息上主講人蔣滌非的後綴就是市長助理,當時也沒抱有多大收穫知識的心理,自己只是想了解外界的信息,可聽完講座後,才知道此人的不凡之處,不僅有行政頭銜,更有許多學術背景,如:清華大學建築學畢業,北京大學教授、湖南省設計研究院長、中南大學建築系主任……,這么多頭銜下來,沒深厚的學術功底是頂不住的。

此次講座,蔣教授以株洲市這若干年來的城市建設為突破口講解城市的美學之道,由自己親手所抓的神農城項目說起,從慶典性、儀式性、精神性、傳承性四個角度分解了神農城各個項目,從長株潭兩型社會實驗區配套工程的戰略高度解析各個項目背後的深遠意義,最後回歸到自己所設計的建築,以及當前株洲市的一些典型建築,一一點評,講解自己的設計風格,由實踐回到理論中,進而上升到哲學的高度,深入淺出,獲得了在場的學生熱烈掌聲。最後,蔣教授留出半個小時的時間,解答現場同學的疑問,我在聽了後,對建築的設計獲得了些感性認識,在半知半解中問了蔣教授一個問題,“蔣教授,您好!很感謝您今天能來我校講學,從您剛剛的講解中,我受益匪淺,但心中又有一個疑問,從您剛剛分析一些建築設計的理念中,我總是聯想到我們學校的建築,覺得我們學校的建築就像一個個火柴盒,或者說是碉堡,感覺這建築所包含的文化很保守,沒有開放的胸襟。就拿主教樓來說,四四方方,正大廳往裡縮,總讓我想到一種動物——烏龜,不知我們學校建築所包含的文化是與我們湖湘文化是敢為天下先相違背,還是其設計者另有深意,我想請您從學術的角度,講講您對我們學校建築的看法?”蔣教授在回答中也很同意我的看法,他以自己的不同身份,從兩個角度回答了我的問題,作為市長助理,他說他會在建築設計方案批准方面嚴把關;作為一位學者,他認為我們學校第一批建築,很低檔,如果按此建設下去會大煞神農城風景,同時這也是全國很多高校的通病,也點名批評了中南大學新校區,高校建築應從設計理念入手,以主次空間的角度來設計建築,從建築上向外界詮釋自己的文化。

蔣教授所作的講座,可謂是有深度、有內涵,讓聽者了解建築設計的前沿思想,以及作為一名行政工作者,在把握建築設計方面的著眼點,我相信有這樣一批學者型的官員,株洲市一定會建設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