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別人等於尊重自己--國培體會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有篇自讀課《孤獨之旅》,是曹文軒教授長篇童話小說《草房子》的節選。本來同行們都說初三課業緊張留給學生自讀好了,我出於好奇,自己先讀了一遍,感覺文章雖然沒有巧妙的構思,也沒有精美的語言,更沒有靈活的表現手法;但其內容還是很充實的,而且立意也比較積極,自己就破例講讀了。也就是通過這篇課文,我算知道了一點曹文軒教授的風采;第一感覺曹教授還是有一定藝術才華的,只是礙於各種原因我沒機會拜讀他的其他佳作。

最近在接受“國培”時,聆聽了曹教授主講的“培養學生的文學美感”講座,再一次加深了對曹教授的影響,感覺曹教授並不是我想像的那么有修養,也不是我想像的那么才華橫溢,更不是我想像的那么為人地道;反倒覺得曹教授的言談有點狂妄,曹教授的思想有點偏激,曹教授的為人有點自大。

或許有人會指責我膽大妄為不自量力,竟敢惡意中傷大名鼎鼎的曹教授。我不想爭辯,只想用事實說話。

反覆聆聽了曹教授的講座,愚以為有以下幾點值得探討。

其一,培養學生的文學美感,共和國的教育有一大失誤就是缺乏美學教育。

在這方面,曹教授拿蔡元培先生做擋箭牌,說蔡先生做文化總長時以為美學應該貫穿在整個教學中,哪個學科都得有美學教育,美學是基礎教育。不能說德育教育就包括了美學教育,也不能用音樂課和美術課代替美學課。

對此,曹教授舉了物理學家楊振寧的例子,說他在許多場合給大學生演講時都闡明一個道理:自己喜歡物理學不是自然科學的奧妙而是其中蘊含著豐富的創造性。雖然我們不排除物理學富有創造性,但物理學首先是自然科學,不傾心鑽研學科知識就想當然創造美那是天方夜譚。我想,稍有頭腦的人都會明白,楊振寧教授在演講時絕不會只強調物理學的創造美。

眾所周知,美學是從人對現實的審美關係出發,以藝術作為主要對象,研究美、醜、崇高等審美範疇和人的審美意識,美感經驗,以及美的創造、發展及其規律的科學。美學是以對美的本質及其意義的研究為主題的學科。美學是哲學的一個分支。研究的主要對象是藝術。

由此可見,美學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一個深奧的道理,一個藝術的範疇,需要有一定涵養的人接受和探討,而不能籠統的定義為一種基礎學科,讓什麼人都具備。實際上,很多時候,中國人崇尚美德主要是從道德的範疇去理解的,主要是從思想教育方面去落實的。用孔融讓梨教導孩子做人的原則或許能行得通;但從美學角度教育孩子那就有點費勁了。同樣,一個宏大的建築物,不懂得建築學的人肯定是說不出其美學價值的。

但曹教授卻說:“五十年共和國沒有審美教育理念”。他到南方講學時看到浙江有些農村建築物“很奇怪很奇怪的”。屋子的牆壁用白瓷磚貼著,遠遠的看上去就像一個大廁所,因為現在的城市廁所牆壁就是白瓷磚貼的。屋頂上的那種伊斯蘭風格的圖案不知道要表現什麼意思。“花那么多錢蓋那么醜陋的房子,真是悲哀!”由房屋的建築“我看到的不是前進,而是衰退”。因為蓋房子要講求審美,但我看到的卻是醜陋不堪:“顏色不對,形體不對,空間不對,哪兒對不對,沒辦法為他們的富裕而高興”。

說實在的,愚以為曹教授在建築美學上是個門外漢。因為我去過嘉興,那裡的農村房屋建築確實很特別:整體建筑西洋化,那是崇尚“發達”的意思;屋頂的坡度很陡,那是因為南方多下大雨流水利索;屋頂上有不同數量的圓球和標桿,那是“財源滾滾,奮發向上”的代名詞;房屋的牆壁通用白瓷磚裝潢,那是“晶瑩剔透,高貴”的象徵。曹教授卻用皇城的建築或者大紅大紫的四合院風格來強求一律。悲哀的應該是他,而不是富裕起來的農民。

其二,中國人缺乏審美情趣。

我們知道,審美是人類掌握世界的一種特殊形式,指人與世界(社會和自然)形成一種無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關係狀態。審美是在理智與情感、主觀與客觀的具體統一上追求真理、追求發展。也就是說,懂得審美的人,首先得具備豐富的文化,成熟的思想,判斷問題的能力。

而曹教授卻籠統地說,中國人早在十幾年前喝茶穿衣毫無情趣可言,“一人喝茶得其神,倆人喝茶得其趣,一群人喝茶糟蹋茶葉,簡直像《紅樓夢》中說的驢飲啊!一點不講究,一點沒斯文”。

應該說,品茶是一種雅趣,但用“喝”字,它的本意就是放開喉嚨暢飲,曹教授卻不懂得咬文嚼字就信口開河了;而且,就說喝茶也有講究,那畢竟是個別人的閒情逸緻,中國絕大多數人還奔命於生活勞作的第一線上,他們哪有曹教授說的那么斯文呢?